时间:2017/7/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医院超声科医师曾辉积极响医院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对口援助西藏开展包虫病流调工作。工作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克服身体不适,手持移动B超机,在米以上雪域高原走村入户,不仅出色完成了自己应承担的工作,还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替高原反应严重的队友分担任务,使工作量增加了近一倍,得到当地百姓和各级组织的高度认可。

          

1个月的时间,曾辉所在的2个小组共筛查了江达县辖区八个村多人次,筛出包虫病阳性患者28例,疑似患者20例。除了包虫病筛查外,同时为前来参与检查的农牧民进行了全身检查,在调查期间,共筛查出肝囊肿、肝血管瘤、肾囊肿、胆系结石、腹水等多种疾病,已经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后续将对患者进行复查及诊治。

每个入藏工作人员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在守候。工作期间,曾辉接到了妻子先兆流产的消息,但妻子安慰他说,医院的同事都在替曾辉照顾她,请他放心......

以下小编摘选了曾辉入藏期间的几篇日记,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一同了解援藏人员的工作生活。

曾辉工作日记节选

年8月31日

8月28日,作为天津援藏队伍一员与同行工作人员一起克服着头痛、胸闷、耳鸣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培训。会上确定了天津援藏流调队负责昌都地区卡若、江达、丁清三个县区32个村的调查工作,人次B超筛查的任务,我被分到江达县所在小组,江达县2个流调小组承担8个调查村。  

今天半夜,我们抵达海拔米的昌都,尽管在拉萨地区已经有了几天的高原适应时间,但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依然普遍存在,由于缺氧,每晚经常醒来多次,不得已只能求助于安眠药效果。

年9月2日

赴江达县途中塌方时有发生,公里的山路历时6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克服停电、停水等生活困难,来不及休整,第二天即开始启动现场工作。进村的山路很是惊险,左面是峭壁随时会有滚落的碎石,右面是悬崖和滚滚河水,队员都无心去欣赏这沿路的美景,一路上只顾紧紧抓住把手,生怕一不小心没抓牢自己被颠到山下,不敢放松一下,直到停车的那一刻才稍稍放松!

      

我们是2个组负责8个村的筛查工作,但中医二附院老师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我们组就主动承担了他们的工作。其中有7个村不通电,只能靠发电机发电,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到处是野狗,现场工作将异常艰苦。

年9月11日

早上我们迎着太阳赶往目的村庄,经过3-5小时山路,到达时已经中午,看着排气长队,有着期待眼神的藏族同胞,顾不上休息,吃碗方便面,开始工作。由于村庄人少,人数不够,大部分还在牧场放牧,我们要去牧场或者牧民家中继续筛查,然而当地藏族人民献上的洁白哈达和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都让我顿时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工作完毕,已是夕阳西下,回到驻地已经是漆黑夜晚,然后和当地工作人员讨论明天的工作安排,然后整理好所需的各类物品,为明天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当地条件艰苦只能坐着小板凳为百姓检查

为了看清显示屏只能头顶盒子遮挡阳光

这就是我们每天喝的白水不仅烧不开而且浑浊

睡前我接到妻子的电话,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请了家长。妻子拖住严重早孕反应的身子去了学校。听着电话,我的泪水不禁滑落下来。

年9月24日

  

筛查工作接近尾声,我们2个小组4个B超医师共筛查了多人次,我自己就完成人次的工作量并受到了当地牧民和同行们的认可。我们就要启程返回天津重新回到我的工作岗位,医院给我这次机会,虽然条件艰苦,但这次经历将是我人生非常宝贵的一段。    

医务科供稿    

赞赏

长按







































娌荤櫧鐧滈姝︽眽鍝鍖婚櫌濂?
鐧界櫆椋庢湁鍝簺琛ㄧ幇鐥囩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