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雨后初晴,位于双流区紫东阁街的甘孜州公安局干休所沐浴在初夏阳光中,红色蔷薇爬满围墙,大院一旁的党员活动室格外耀眼。近日,我们的采访对象是85岁的许秀峰老人。

走进党员活动室,许老已端坐在宣誓墙一侧等候着我们。他面前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他做主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史资料》,另一本是他写的《闪光的足迹——甘孜州人民公安工作50年》。无疑,他是甘孜州人民公安发展的见证者、立传者,更是有学养和见地的公安人。

许老谦逊地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读过5年书,但我们了解到,他通过长期办公室秘书工作的磨练和刻苦自学,不仅打下了很深的文字功底,还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他写的小说曾在《贡嘎山》杂志及其他报刊发表。

许秀峰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满族人。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赴朝作战,担任师部文印员。年是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去年他还获得了一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年,许秀峰转业到地方,年调得荣县公安局工作。年1月任得荣县公安局副局长。年7月调甘孜州公安局从事史志征编工作。他多次被部队、单位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这是年在朝鲜战场与战友謝德恩陈忠义合影)

(这是六十八年前,在朝鲜所主山阵地留下 一张战地照片)

勇担重担

年,组织上把许秀峰从得荣县公安局调到州公安局,专门负责全州公安史志征编工作。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在任务面前,许秀峰没有条件可讲。但从接到通知到上岗那几天,他认真掂量了一下这个任务的分量,才感到自己底气不足。甘孜州人民公安机关从年建立以来,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其间几十年跨度,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史志征编工作除了有特定的体例和收录范围外,还要求执笔人用正确的历史观禀笔直书,客观反映史实,并突出自己的特色。局党委十分重视史志征编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征编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思想、内容结构等进行具体研究,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师的征编领导小组。

信心坚定了,方向明确了,许秀峰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和同志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

根据甘孜州的特殊情况,许秀峰和同事们把征编的重点放在人民公安工作初创时期的艰难,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对民族干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让人通过这本专业志来客观认识人民公安工作与新旧警察机关本质区别。

甘孜州人民公安机关建立之初,干警数量比较少。公安处初建时,只有干警21人,年底,全区实有干警79人,其中公安处27人,康定、泸定两县36人,关外6县共16人。到年干警总数达到名,其中公安处66名。年底干警总数达到名。年精简机构后降至名,年“文革”开始时恢复到名。“文革”十年,干警总数变化不大。从年后,随机构的增加和各项公安事业的发展,干警数量增加较快,到年底,全州干警总数达到人,其中州公安局人。

沿着时间的线索,许秀峰和大家感受着发展的欣喜,又随时遭遇信息的瓶颈。

在资料征集上,解放初的档案资料极不完整,原掌握的资料难以细化。加之一些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同志多已离开本州,甚至不少老前辈已经作古,健在者亦年事已高,欲征得口碑资料也非属易事。他和同志们只好用笨办法:尽量查找能够查到的资料,尽量找到当事者或知情者。

这个时候,局党委和局领导及一些退休老同志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局办公室,档案室和相关部门也为他们查询资料打开了“绿色通道”。

许秀峰和参加征编工作的同志们不仅查遍了本局档案室的所有案卷和州档案馆、雅安档案馆中的相关案卷,而且通过走访老同志和知情人等办法,获得大量宝贵的文字与口碑资料。总计征集摘抄资料近万字,填写卡片余张。他们在编写过程中坚持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将主要资料及时打印成送审稿和征求急见稿,分送各县公安局和州局各部门进行全面核实。

许秀峰这一干就干了将近十年。十年辛苦终于换来了厚厚的一本《甘孜州公安志》。这本书于年着手进行,原计划上限为年,下限为年,后根据实际情况,将下限延至年。整个征编历时15年,由于人事更迭,两度搁浅,终于在1年顺利完成。几乎同时,他主编的另一本书——《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史资料》也脱稿待出。

许秀峰感概地说,征编工作是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征编工作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怎敢贪天之功为已功?但作为主编,我感到十分欣慰。

用历史说话

年,为庆祝建州50周年,许秀峰受州局党委的委托,撰写一本记述人民公安工作50周年的专著。他十分清楚,写这样一本书,自己的有利条件是经过近十年公安史志征编工作,已抄录有逾百万字的史料。但这毕竟是一部个人署名的著述,不仅他从未撰写过,而且也找不到可借鉴之范本。

领导小组在研究撰写题纲时,明确提出要突出甘孜州的特点,力求反映历史的真实。他遵照这一基本要求,除了侧重书写人民公安工作初创时的艰难,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对少数民族干警培养等重点外,又突出表述了经过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警民鱼水情和广大干警在与极“左”思潮作斗争等重点内容,书名定为《闪光的足迹——甘孜州人民公安工作50周年》,寓意甘孜人民公安走过的道路是闪闪发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出席全省公安史志会议受到首任公安处长、副省长乔志敏的亲切接见)

由于方案明确,思考成熟,资料丰富,加之他本人也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半年多时间,这本12.5万字的专著就送到了读者手中,并受到好评。有一位曾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老同志看后对许秀峰说:“看了这本书,一切怨气都消散了。”

这以后,许秀峰又受局党委委托,先后撰写了《从谨慎稳进到保驾护航》等文章,刊登于《甘孜报》和州政协文史办编篡的《文史资料》等报刊上。

也许过多沉浸于史料的缘故,从年至今,许秀峰感觉自己仿佛将过去的路重新走过一遍,昔日战友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

生前任白玉县公安局秘书股股长的许振亚烈士是许秀峰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们曾一同赴朝作战。年初,因白玉县部分残匪与西藏江达县俄马、将嘎等股土匪相勾结,经常窜到则生、日西等村进行骚扰抢劫,公安局派许振亚同志率领民警队、基干队各5人前往日西保护工作组和群众的安全。2月28日傍晚余名叛匪包围工作组驻地并放火烧毁房屋。许振亚同志与民警队副小队长王兴良同志在失去据守条件下组织同志们奋力御敌,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毙敌40余人,在王兴良同志牺牲后,许振亚指挥突围中不幸中弹,牺时尚不满30岁。

每次翻看《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史资料》,看到“烈士传略”中许振亚的名字,许秀峰就会泪眼模糊。从年至1年的51年间,甘孜州公安机关共有名干警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许秀峰坚信历史会说话,他认为,对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旧社会,跪舔霸权主义等社会杂音不能听之任之,要运用我们所拥有的话语权,进行有理有力的还击。

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浊流,撰写了长达3万余字的《那些在沦陷区生活的日子》一文,用幼年时切身经历,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人民的蹂躏和掠夺及奴化教育。这篇文章在双流县《空港大周末》发表后,又收录进《双流抗战》一书。这篇文章对未曾遭受沦陷之苦的四川读者来说,可谓触目惊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xxw/8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