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一个居于藏东的独特地方 这里的一切实在是让人无法割舍, 不信,你来看看 悠久历史,文明之源 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是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门户,在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众多价值极高的古代遗存和人文景观,展示着昌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康巴风情。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发现于年,是迄今为止西藏高原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时代标志最明确、遗物和遗迹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文物种类繁多,其中双体兽形陶罐极具代表性,堪称技艺精湛、造型绝妙的艺术品,成为西藏古代艺术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小恩达遗址 恐龙化石 年在西藏昌都市达玛拉山西坡发现了一批生活在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到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早期和中期的恐龙化石,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恐龙化石出土点。 昌都大脚印奇观 昌都“大脚印”显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紫红色岩面上,于年修建邦昌公路时发现。几个酷似人脚印的痕迹高悬在峭壁上,由下往上犹如巨人赤脚踩成,其中,最大的脚印长1.7米,最小的也有1.3米。 格萨尔王遗址 昌都是西藏格萨尔王说唱艺人最多的地市之一,也是格萨尔王版本流传最多和《格萨尔王》壁画最多的地市。 扎巴,昌都边坝县人,被称为“国宝”级说唱艺人。 茶马古道 作为茶马古道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康区段的咽喉地带,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口和物资集散地,是西藏与内地茶马贸易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 西藏“古长城” “古长城”是位于洛隆县硕督镇的一段形似长城的遗址。其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抵御茶马古道上的劫掠者而建;一是昌都改土归流后清朝派遣流官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 民俗独特,民风之淳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造就了昌都人豪爽热情的个性,更蕴育了昌都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独树一帜的工艺流派乃至活泼有趣的风俗习惯,传袭久远,组成了昌都人鲜活明朗而古朴随性的集体个性。 赛马 藏族人称赛马为“达玖”,是最受农牧民群众喜爱且广为盛行的一项运动。 朗庆吉田 藏东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郎庆吉田”,又称大象拔河。比赛双方用颈部和四肢的力量朝自己的方向拉,拉过界线即算获胜。 康巴汉子展示传统的射箭技艺 左贡县东坝民间艺人表演古老的“尼木棋” 抱沙袋 手磨糌粑 煨桑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芒康佳加面 捻羊毛 晒奶渣 挤奶 收草料 传统耕种方式——二牛抬杠耕地 扬场 贡觉县三岩碉楼群 贡觉县三岩片区地处金沙江谷区,是当前世界上并不多见的,原始父系氏部落特征保留比较完整的地方。 江达县民居 左贡县东坝民居 东坝民居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实力遗迹。 东坝人乐于用经商积累的财富修建民居,世代的新房都建在老宅上,勤劳智慧的东坝人将只准寺庙采用的、象征地位等级的图案,大胆地运用到民居上,被当地人文学者称为“西藏民居建设的突破”。 歌舞豪迈,康巴之魂 勤劳、勇敢、智慧的昌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刚毅豪放、质朴粗犷、爽朗乐观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三大舞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西藏舞蹈史上熠熠生辉。 昌都锅庄 “锅庄”乃藏语“果桌”的变音,“果”的释意为圆圈,“桌”意为舞,连起来解释就是圆圈舞。这即是神奇的昌都“锅庄”,一种圆的歌舞、圆的文化、圆的历史。 芒康弦子 在昌都市芒康县,弦子称为“比旺”,是芒康先民发明的一种古老的拉弦乐器,史书称为“胡琴”。芒康弦子舞在藏语中又叫“藩谐羌”,“藩”藏语意思指藏族,“谐”为歌舞,“羌”为跳。 丁青热巴 “热巴”起源于公元11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热巴所创建,是流传在琼布丁青一带的一种以铃鼓为主的说、唱、谐、杂技、戏剧、气功等综合性表演艺术,犹如一朵奇葩在藏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绽放。 岗托藏戏 打墙舞 打墙舞是流行于昌都农牧区的典型的劳动舞,通常在夯打土墙时起舞,随着夯打土墙的步伐和节奏,人们唱起欢快而抑扬顿挫的歌谣。 岭卓舞 “岭”是“岭·格萨尔王”的简称或一个地名,“桌”的藏语释意为舞蹈,岭桌即是颂扬格萨尔王的一种舞蹈。 彩袖舞 宗教文化,神秘之地 多元并存是昌都典型的宗教文化现象,与多元宗教类型相对应的是众多的寺院和具有浓郁神秘色彩的寺院文化。 强巴林寺 查杰玛大殿 唐夏寺 盐井天主教堂 江达县瓦拉寺塔林 白塔 丁青乃查莫 经幡 辩经 强巴林寺坛城 强巴林寺酥油花技艺 山水灵气,江河之源 昌都在藏语里是“水汇合处”,得名于扎曲、昂曲两条河流在昌都的交汇,进而形成澜沧江的源头。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在昌都穿流而过,成百上千支流如玉带般盘绕其中,形成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景观核心区域。 在昌都,湖奇景曜、山高谷深、冰川莹洁,无不隐喻着造物者的青睐。曾孕育了无数动人传说的美丽江河,悠长而隽永,至今仍润泽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芒康达美拥雪山 达美拥雪山位于昌都芒康县与云南德钦县交界处。传说这座美丽的达美拥雪山是梅里雪山的第三个女儿,由于她为盐井和曲孜卡的人民赐予了圣泉,参与凡人琐事,触犯天规,被天神贬下凡间,化身为一座雪山,屹立于曲孜卡背后,永远凝视着她那善良的黎民百姓。 洛隆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洛隆县城东部约95公里(省道沿线)。传说中,此山是格萨尔王夫人珠姆的坐骑所化,山形如马背,其上的“马鞍”在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精心雕琢下,栩栩如生。 卡若区谷布神山 谷布神山是康区十八座神山之首,位于卡若区日通乡与如意乡交界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巨型大鹏鸟从远方飞来,在此栖息时,在山顶啄穿一个大洞,故也称之为琼普,意为大鹏穿透的溶洞。 梅里雪山北坡 梅里雪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其北坡位于昌都市左贡县境内。 洛隆五指山 位于洛隆县东部35公里处、省道沿线的翁西伍中山。因外形酷似几根手指,被称为“五指山”。另因“五指山”从任何角度看都犹如三个背水姑娘,人们也称之为“背水三仙姐妹”。 怒江 发源于那曲境内的唐古拉山脉吉热格帕南麓,是西藏第二大河。流经昌都市的边坝、丁青、洛隆、八宿和左贡县,长千米,流域面积4.8万平方千米。 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纵贯昌都市中南部,流经卡若、察雅、左贡和芒康等县(区),在盐井南面进入云南,然后出国境,称湄公河。澜沧江在昌都境内长千米,流域面积3.8万平方千米。 金沙江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石渠县交界处进入昌都市,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四川省巴塘县入云南,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境内长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 然乌湖 然乌湖因其原始洁净的自然美景,享有“西南瑶池”的美誉。 三色湖 三色湖位于边坝县边坝镇普玉村境内,又名“普玉三色湖”,分别为黑湖、白湖、黄湖,在阳光下颜色各异,故称三色湖。 丁青布托湖 布托湖是由布托青和布托措两个湖泊组成,传说大鹏鸟饮海水后一路向西藏山南方向飞行,飞至布托湖旁的八达波罗山休息时咧嘴微笑,嘴角溢出海水化成两湖。 当日措湖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得名于紧邻的来古村,藏语意思是隐藏着的村落,是四大冰川之一,统指美西、雅隆等六个冰川,据说与南北极冰川属同一系列。 曲孜卡温泉 伊日温泉 爱心藏十年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山水有界,大爱无疆! 如果您想捐助藏区的孩子, 主页面“我要捐买”项目栏下拉选择捐助方式。 如果您想成为藏十年的志愿者, 请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