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3.html 漫溯:向封丘更深处 一一李山封丘系列文稿 水陆城头的桨声月影 ——封丘县荆隆宫乡古钟銮城记 对钟銮城的了解起于小时候的场上夜话:又是王莽撵刘秀,一个跑,一个追。那时候村头应是济水或称浚水吧,渡过河后,一个住在前城村,一个住在后城村。自然是刘秀住的村鸡先叫了,刘秀起床出发之后,王莽所住村的鸡才叫,就差那么一会儿,就是追不上。又一个借鸡还魂的故事,似是鸡也应天,显灵,要保刘秀打天下,坐江山。此故事肯定晚于春秋时的田文使秦,那是门客效力,以末技仿鸡叫,混过了函谷。故事中有悬疑、惊险,最后终于好人得天人之助脱险,终成大业。 中滦之地也是有灵气的。 “中滦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元末达鲁花赤(官职名称,执政长官)黄汉臣筑。 “按:元时,会通河淹塞,京师米价踊贵,命转运使岁漕江南米数十万,由淮入汴,至中滦城陆运赴淇门,仍以舟载送京师,此中滦城所由建也。后以劳费不赀,用朱清策,从海运至直沽,而中滦城遂废。明季数遭河决,居民逃徙几尽,村落丘墟。(顺治本《封丘县志》) “中滦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元末达鲁花赤黄汉臣筑。元时,漕运自浙西涉江入淮,由淮入黄河,逆水至中滦城,自中滦城陆运赴淇门,入御河,以达与京师,此中滦城所由建也。后丞相伯颜用张瑄、朱清策,从海运至直沽,而中滦城遂废。”(康熙丁丑本《封丘县志》) 同一朝代的两本县志,几乎同一种说法,文中所述的“中滦”,就是现今封丘县荆隆宫乡的前钟銮城和后钟銮城两村。因为下游黄淮决口,致使京杭运河的咽喉水道会通河的淤塞,致使运河无法行船。以水运为第一的当时,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南北不畅,首都“米价踊贵”,不得不另辟水道。此为钟銮城之所兴,城因河因港、因水陆运道交接而兴,东南漕粮便由运河入江达淮入汴,再入黄河,从中滦城弃舟登车北运淇门(今河南省浚县新镇淇门村)。这便使得中滦城成为当时沟通中国南北最重要的一个水陆官道码头。可以遥想当年舟车相接,人呼马嘶,昼夜相继,热闹异常的情景,肯定可称一时繁盛。 当时城南首官道路旁有规模较大的“义勇武安王庙”,也即“关王庙”,这在封丘人明朝官吏边有猷所写的《重修关王庙记》有述:“旧封城西南,盖有‘义勇武安王庙’。云庙枕中滦镇南,南北官吏拜谒,乡民醊祷奉祭。时有州守王克彰权汴路,弭节斯镇来谒,瞻一殿亭结构未完,捐俸以佐之,封邑尹王信阶是督,厥功告成。然所系庙号及州牧,皆元人也……”此段描述可证此庙为元时或更早所建,明朝时香火兴旺,不知到何时坏毁,竟至无迹。 另外,稍后,中滦城又有西大王庙、大王庙也即河渎庙(祭祀黄河神的庙宇)。这在《封丘县志》里有记述:“西大王庙二,一在县西南二十里中滦镇,至元十四年,镇民刘忠等建,后河决庙毁。”(顺治本《封丘县志》)“大王庙,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中滦城……”(民国本《封丘县志》)另有准提庵也在中滦城。 这些寺庙也间接说明了古城官道的人气之旺。加上官路码头的车马喧阗,常常是烟火钟磬和着桨声月影,日夜而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历历而在。 “封丘县……中乐镇。在县南大河北岸,元人运道以此为中顿。明初徐达下汴梁,驻军中乐,然后率步骑入虎牢,既又规取河北,复自中乐渡河下卫辉是矣。……”(《读史方舆纪要》) “明太祖命徐达、常遇春等率甲士二十五万,北取中原,兵下河南,发汴梁,自中滦城渡河,取卫辉等郡,军宿城中,夜闻雨声,起视之,月白风清,澄空如昼。 “按:《书》称:‘于烁王师。’驱风雷,助钲鼓,挽天河,洗甲兵,此其兆征也。中山、开平二王,北定中原,师若时雨所至,兵不血刃,盖济河之夕,百神告之矣。”(清朝顺治本《封丘县志》) 明朝最高勋臣中山王徐达与开平王常遇春攻取山东后,回兵河南,屯兵二十五万于中乐镇(原中滦城)。到汴梁面见朱元璋领旨后,先行经略荥阳虎牢一带,然后剑指山西、河北,南下北上两次从中乐城渡河攻元,留下史话和掌故。 “封丘……西南有中乐镇巡检司。”(《明史·地理》) 明朝时虽漕粮道改,此处仍为官道码头,来往官民不绝,因此仍在此处设有巡检司。巡检司的设置、裁撤、考核及具体工作由兵部掌管,归地方州县具体领导,属军政组织,常设于关津、险要处,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巡检主官品级属从九品。 但此时中滦城已降格为中乐镇。 “封丘,繁……潘店、中栾二镇,有驿。”(《清史稿·地理九》)清朝时仍为镇,有驿站设此。 旧“封丘八景”之一的首景即为“中滦夜雨”。说是徐达驻兵宿此,夜晚庙上銮铃微响,应和着黄河涛声,徐徐入耳,以为天降夜雨;起视但见月白风清,晴空澄碧,以为祥兆。明清时有许多文人名宦歌咏其事,以建业杨璧的《八景诗·中滦夜雨》最佳。诗云: 九五龙飞自江左,三千虎贲捣燕京。 满天雨露望中土,一旦云霓慰此氓 信是赫声动河浒,尽惊时雨发军营。 夜深起向辕门望,剑气冲霄星斗明。 三百年前,封丘知县王赐魁到中滦城视察时,元时蔚然而兴的中滦城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油然而生发感慨:“胜事苍茫随草尽,余威惨冽伴云寒。桑田极目留村舍,沙柳依依不忍看。” 但世事沧桑,风云际会。又是几百年后,也是因为黄河,滩区搬迁,在古中滦城之侧,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镇拔地而起,规模不可与彼时同日而语,可视为中滦城的再兴。也许多年前的封丘人贾明秀早已参透了今古,用他的《中滦夜雨·步元韵》诗来表述今日的中滦城扔不过时: 环转碧流青锦湍,郁葱瑞蔼峙重滦。 天家表著真王气,帝命驰闻圣武坛。 凤翥翱翔金鼓震,龙飞隐跃水云寒。 黄池晓夜涛声急,灏缈烟霞仔细看 附录:关于咏中滦城诗 《中滦夜雨》 教谕洛阳李尚宾 一代昌期自有奇,机关默默几能知。 西湖缥缈龙文象,南土飞扬露布旗。 《八景诗·中滦夜雨》 张鲤 竹箭三门送急湍,平收烟水上中滦。 干戈一怒飞雄跸,风雨群灵避灌坛。 戌色曲连沙柳静,籁声遥度野花寒。 晰湖龙去绵瓜瓞,王气千秋直北看。 《八景诗·中滦夜雨》 知县王策 圣主恢乾步,山川胥效灵。 顺师此聚壁,夜闻淅沥声。 初疑将雨玉,终不似淋铃。 照营余孤月,拱北见群星。 人意快吹籁,天心嘿洗兵。 中滦千古异,别自有阴晴。 《八景诗·中滦夜雨·用前令张鲤韵》 知县余缙 虎旅长驱济浩湍,洗兵河汉下中滦。 烟云早辨真人气,风雨惊传大将坛。 野戌阴深刁斗静,荒城月白鼓鼙寒。 萧条胜绩丘墟尽,左右嵩行眼倦看。 《中滦夜雨》 屠粹忠 圣旅虎贲静不惊,天中岳渎共斯盟。 已开日月销兵气,故假风雷洒道行。 泽沛宵征沾细柳,星环北拱壮前旌。 中滦古雉随沙草,野老犹传大业成。 《平丘八景·次前人韵·中滦夜雨》 知县王赐魁 洗甲天河泻急湍,须知王气应中滦。 荒城不辨真灵迹,夜雨犹传神武坛。 胜事苍茫随草尽,余威惨冽伴云寒。 桑田极目留村舍,沙柳依依不忍看。 李山:河南封丘人,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等著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五百余首(篇),有《风吹》《撑船到星星上种荷花》等诗集问世。 “封丘网事”致力于挖掘隐藏于历史深处的封丘往事,打捞散佚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中的封丘元素;传播正能量,颂扬真善美;我们不哗众取宠,不媚俗,不迎合,不做标题党;我们的团队力争打造一个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有品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