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康巴传媒(记者田杰唐闯张嗥兰色拉姆)

你幸福吗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媒体大型采访活动.09.14

今日继续

号外:厉害了,Word团!行走在高原的新闻人

今(14)日上午8时许,北路团从色达县出发前往“行走幸福路”第三站——甘孜县。下午抵达后陆续对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湿地公园、仁果、甘扎路贡隆大桥段等进行采访。

在大巴上,北路团细致盘点总结了第二站点的采写收获,成员们亲眼目睹了沿途群众的幸福生活后,大伙儿都收获了感动,并在镜头前发表此行感受。上午10时左右,在途经老折山路段,遇一大车侧翻,导致拥堵。热心的团员和司机自发下车与过往车主一道帮助道路疏通。经过大伙儿20多分钟齐心抢通,客车顺利通过。

东路采访团也一早从新龙县出发前往“幸福路”下一站丹巴县,路途长、路况差也丝毫没有影响成员们的“行走”热情。每当大巴车行驶至较为平缓的路段,大伙立即掏出手机、笔记本电脑核实汇总昨日采写的各类稿件及汇报完成进度。井然有序的氛围里,不时还有成员绘声绘色谈感受。这一路顶着寒风,奔赴多个点位,践行着新闻工作者用脚步书写新闻的誓言。

而南路采访团在今(14)日上午9时许,整装待发前往乡城县。告别高原江南巴塘,成熟的苹果,漂亮的县城、热情的群众、风景优美如画的田园,都给成员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巴塘县苏洼龙乡王大龙村完成采访返程途中,采访团突遇山体滑坡,所幸没有人员受伤,平安到达住所。一行看到了美景,遇见了塌方,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一天的采访,收获颇丰。

采访团成员谈感受

▽▽▽

北路团:色达→→甘孜

★基层党建党建这根“指挥棒”谱出发展新篇章

■贺文怡

昨(13)日,北路采访团来到色达县曾经出了名的“软乡弱村”——旭日乡江达村。而今党建工作在江达村犹如一根“指挥棒”,成为引领和指挥当地发展的强大动力,该村逐步走出一条“党建+精准扶贫”新路子。

农民夜校上课现场听民声

在农民夜校,与记者们交流的村民俄色江勒、宋翁完全“停”不下来,通过两人的“快人快语”,采访团能感受到江达村坚持把创办“农民夜校”放到农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和精准帮扶工作中的成效,村民们深受惠及。“农民夜校”开设的藏汉双语、法律政策、医疗卫生实用手册等课程,帮助贫困群众学习汉语交流、技术技能、开阔视野、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该所农民夜校选聘兼职教师7名,每月平均开展三次以上教学活动,每次都有上百人受训。

党员带头,贫困村搭上产业快车

贫困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江达村在年流转土地60余亩,引进色达金实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投入万元,建成高原特色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共建成高架大棚7个,面积余平方米,蔬菜种植30亩,引进优质蔬菜品种10余种。今年预计种植三季年收入可达万元左右。

贫困党员则噶是村党委的文书,曾经他家的六分地全用来种植青稞,但是靠天吃饭,每一年的收成并不理想。当村里决定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实行大棚种植,引进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时,作为一名党员,则噶不假思索的将自家的六分地流转出去,并和村支书长青一起,在江达村一户一户的说服村民们。通过思想工作,村民们陆续将土地流转。如今,村民们还可以大棚里短期务工,不仅学习到种植技术,还有务工收入。

江达村借力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以格萨尔藏寨为主要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建成并营业乡村旅游酒店,酒店内设施设务齐全,旅游旺季游客住宿爆满,这一点也让村民们尝尽了甜头。

★交通先行惠民“公交”让百姓更幸福

■钟小俊曾矛

昨(13)日上午8时,色达县滨河路旁的色达客运站,公交1号线第一班车将从这里始发。这条公交路线与2号城市公交线路、4条城乡公交线(县城至洛若镇、歌乐沱乡、年龙乡,五名佛学院)于去年12月底首次开通。

色到县城的金马大道上,甲西在公交车站台等了近10分钟,“以前没有公交车,做生意进货十分不便,只能租车,人货都给钱,起码要花30元;现在公交车开通了,人货一起算,2元钱,便宜哟!”甲西告诉笔者,生意好的时候,她两三天要到县城进一趟货,一个月可节约近元车费。”

从县城至洛若镇的公路边,像甲西这样开店做生意的不下20家。他们乘坐公交车上县城进货,每年着实会节约不少成本。据介绍,去年底,色达县开通了6条城市城乡公交线路,贯通9个乡镇,惠及45个行政村2万余人。公交车的票价2元,55岁以上老人免费,残疾人和学生半价,线路的开通为学生上学、市民上班、群众办事、旅客旅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东路团:新龙→→丹巴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

■李艳张航记者田杰

昨(13)日傍晚时分,忙完农活的村民们,便三三两两地来到村口的德西广场,和着欢快的乐曲,踏着欢乐的弦乐,抖落一身的辛劳,享受着一天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光。

此时在村活动中心一楼的“农民夜校”,距离上课还有不到半小时,八九个男女青年正兴致勃勃地“飚歌”,从山歌到流行歌曲,他们的嗓音一个比一个高、歌声一个比一个动听,那轻松愉快的劲头,那不甘示弱的比拼,很快吸引了刚跳完锅庄的村民们,偌大的夜校教室便挤满了前来喝彩的群众。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夜校上课的时间到了,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牲畜养殖。县农牧局专家作一个多小时的详细讲解后,便进入了现场提问环节,每当村民们提出养殖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时,专家言简意赅的回答,让大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咣当”村活动中心二楼突然发出了关门声,记者寻声而去。原来是夜校上完课的的五六个村民,走进了农家书屋。但见村民们一个个专注的神情,陪同的村支书白马尼麦悄声地对记者说:“我们村是新龙有名的‘锅庄之乡’,至今完整地保存着藏区最古老年节风俗‘新龙十三节’。村里的两个文化旅游广场,那可是村民们唱歌跳舞、健身联欢的好去处。

村上有96户人,去年全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75元,普通农户人均收入元,作为县上的首批脱贫村,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如今,种良种青稞、紫皮洋芋、养藏鸡和藏猪的群众一家比一家多,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壮大起来。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离不开科技支撑,因此村民们一有空都喜欢到农家书屋享受‘精神食粮’。

村上的农家书屋不仅宽敞明亮,而且藏书量突破了册,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法律、文学以及种植、养殖、健康、安全等方方面面,藏汉文两种文字的书都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求知需求。同时“云图书室”的推及,只要村民扫一扫这个二微码,不仅可以看到书屋里面的全部书籍,而且全国所有的加盟书屋都可以免费看。农家书屋已经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智慧书屋’。”

田野牧场一旦变成舞台,艺术就有了土壤;农牧民群众一旦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记者在县城周边几个乡村采访时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就音乐骤响,下午还在田地里干活、牧场放牧的群众,晚上就成了广场上的“土明星”。尽管他们没有身着华丽的演出服装,但开怀舒畅的歌与舞以及自然流露的生命激情,让他们在愉悦身心之中受到了教育、提升了素质和满足了需求。

农牧区文化小广场,搭建起来的“大舞台”,无疑激活了农村文化的一池清水。截至目前,该县投入文化惠民的资金已突破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文艺下乡场、放电影场;每个村活动室每年都要开展一场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4次文体活动。如今,一个个散落在乡间村头的文化广场,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渐渐成为农牧民群众不可缺的脉动和承载乡愁、最具人气的文化“磁场”。

这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农民们远离了牌场洒桌,并心花怒放地在“文化粮仓”中寻找致富“金钥匙”,进而换来了农牧民群众幸福的笑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农牧民群众的娱乐活动多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谋发展求致富的多了……这正是新龙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崭新变化。

★医疗卫生新龙县干群就医不再难

■桑珠白鸿涛记者兰色拉姆

位于新龙县如龙镇磨房沟村11医院,是医院、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据了解,为提升医疗质量,该院聚焦医疗诊治技术的提升,加大技术引进、利用外援力量指导本院医护人员业务技术并选派本院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同时,鼓励高年资医务人参加专业学术会和培训,掌握专业新进展,并传教下级医护人员。

“以前,家里人生病都会跑到一百公里以外的甘孜或理塘县,需要手术或大医院,路途安全、开销等增添了额外的负担。现在,医院不仅有先进的设备、更有医术高超的医生,去年,我亲戚的阑医院做的。”新龙县绕鲁乡卡桑村泽仁翁姆说。

今年1至7月,该院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5次,派出医务人员63人次,义诊患者人次,开展远程会诊7次,组织专家教学查房69人次;医院共收治门急诊患者余人次,住院患者0余人次,手术30余台。

“十八大以来,医院来说,是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我们各级政府投入最大,利民惠民政策最多的五年,更是我们老百姓得实惠最大的五年。医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队、医疗环境等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下一步,医院的办院方向,一是加大卫计人员的培养力度,二是将国家对卫生行业服务系统的投入政策落实到位,最后要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上下功夫,以最好的成绩迎接十九大。”医院院长张蓉说。

南路团:理塘→→乡城

★教育事业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罗林记者张嗥

9月的高城理塘已有了初冬的感觉,昨(13)日下午,当南路采访团走进理塘县第四全完小学时,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响彻校园,这看似平常的事,对于高原牧区却是来之不易。“过去,我们总是为让适龄儿童能来校园接受教育而费尽心思,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观念转变了,都争着送孩子来读书。”第四全完小学校长洛绒介绍着学校的情况。

从他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过去的理塘由于地理位置和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教育十分落后,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是让理塘教育工作者伤透了脑筋。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理塘教育已驶入了现代化教学的快车道。

“爱心父母”用爱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矗立蓝天白云下,与学校周边的草原、牦牛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我们学校是年9月投入使用的,全校占地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艺体室、卫生服务室等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你看,这就是我们少年宫活动室,也是我们留守儿童之家”。走进教学楼,洛绒向记者一行介绍着学校的基本情况,顺着洛绒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在少年宫活动室跳着锅庄。欢快的音乐,欢乐的笑声,让记者感受到了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而难以想象的是,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刚刚入校时大多连头发都不会洗,蹲厕也不会。

“因为我们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来自牧区,孩子们从小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很多恶习的养成,”洛绒感慨道。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能从小养成好习惯,学校的老师们自发的充当起了“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今年刚上2年级的高绒曲批由于家庭贫困加上又是单亲家庭,导致了他相对于同龄的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差距都很大,从今年3月份起,辅导员拥中初当起了高绒曲批的“爱心妈妈”,从教他刷牙到洗头,从帮他洗衣服到添补生活用品,拥中初尽职尽责地履行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经过一学期的相处,高绒曲批不仅生活能自理,行为习惯也大有改善,原本性格孤僻的他也变得开朗起来。就在前几天,他还为他的“妈妈”准备了一份教师节礼物——写着“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亲爱的拥中老师”的贺卡,简单的话语,却让拥中初感动地流下眼泪。

“爱心校园”助推高原教育蓬勃发展

每到周末,学校副校长降央拉姆都会来学校学生宿舍看望她结对帮扶对象,按照学校的规定,学校行政人员与孤儿、三残儿童结对帮扶;学校中层干部教师与学校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子女结对帮扶。

“只有真情的关爱才会真正的帮助到高原孩子实现梦想。”这是降央拉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而她也用实际行动带领着老师们真情的奉献。六年级的小多吉对于全校教师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正是降央拉姆结对帮扶的对象。虽然是孤儿,但是小多吉却并没有感到孤单。他对记者说:“刚来读书的时候,我很不习惯,还好有拉姆校长的陪伴,我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多数是她给我买的,明年我就上初中了,我会努力学习,不让她失望”。

据了解,理塘县近三年来,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2亿元,实施教育项目52个,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师生生活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

★基层党建理塘县夯实基层党建助力精准扶贫

■周燕张凯何晓英

昨(13)日,当采访团走进理塘县甲洼镇田园综合体,只见一排排大棚里结满了西瓜、小番茄,牧民群众进进出出,疏果、摘叶、授粉,整个大棚一派繁忙景象。

“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党员。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能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这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谈起企业发展初衷,甲洼镇田园综合体负责人、玛吉阿米公司副总经理王凤鸣说,“结合‘产业党联合支部+公司+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甲洼镇下依村、东珠村的扶贫资金入股田园综合体,以现代科技种植技术为依托,种植高原各类有机蔬菜、水果。”

前来采摘小番茄的舒峥燕告诉记者,“上个月,我听说这个农庄在海拔米的甲洼镇种植的西瓜成熟了,专程坐了30公里的车来买。今天是我第三次来购买了,自己亲自采摘下来,很新鲜,味道酸甜可口,特别好吃。今天准备多买点带回成都,这个小番茄也是理塘县的特产了。”据悉,大棚于去年10月开工修建,现在已上季蔬果三次,这里的有机水果蔬菜目前只是理塘县城里的顾客来买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在开展“党建引领”工程中,理塘县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创新扶贫手段,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甲洼镇通过推行股权量化,建立群众受益机制,解决就业40余人,包括贫困户4人,通过党建资源的整合实现了2个贫困村资金资源的整合。

据了解,甲洼田园综合体设施大棚建成后由当地贫困村用产业扶贫资金购入,大棚产权归贫困村集体所有。目前,已建设完成设施蔬菜大棚10个,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青椒、茄子和西瓜,已陆续上市。另3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正在进行“棉被覆盖”作业。据王凤鸣介绍,等40个蔬菜大棚建好后,可以吸纳多当地农民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支部+公司+合作社+党员+农户’、‘支部+合作社+公司+牧户’等发展模式的精准扶贫模式,企业特别是建立党支部的企业,帮助贫困户创业置业,致富脱贫。”甲洼镇镇长格绒次乃说。

“多亏了大棚里的工作,我家的生活有奔头了。”甲洼镇东珠村的贫困党员达洼翁姆说,“没想到我还成了股民,现在又在公司打工,今年脱贫看来没问题了。”

本期责编:肖宵白马编辑:李娅妮泽措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9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