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位作家西藏精准扶贫的良好开局

一.初到尼巴村的心旷神怡

我帮扶第一次走进西藏,年5月与藏族著名作家白玛娜珍以及她的另一名同事,一道奔赴昌都市八宿县林卡乡尼巴村。他们是单位派出驻村干部,而我是一个“蹭机会”到西藏农牧区做帮扶的“自愿者”。

年觉罗在国家大剧院接受骏马奖

尼巴村,地处半阴坡的窄小峡谷坡地之上,三个自然村社尼扎、尼娜、尼巴沿着峡谷依次梯级而上,直线距离不足十公里,就从海拔米上升到米。四周更是被海拔-米的大山层层叠叠包围着。尼巴村人口总共多人,23户(已有10户自行外迁),实际只有13户人家。其中有两户各是一口人(桑吉晋美,单身中年男人和郎加卓玛,未婚中年妇女)。

初到尼巴村正是青稞抽穗拔节之时,遍野山花烂漫,一缕缕甜馨的空气直逼心肺,真乃心旷神怡。在还未到尼巴村时,白玛娜珍同事却提示我们,“那里没有蔬菜吃”。有了这消息,在进村之前我就与白玛娜珍商量购买好蔬菜种子带到村里。到村里的第二天,吃过早饭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可以开垦的荒地,自己动手先菜种进地里。

围着驻地尼巴村村委会转了几圈,唯一一块“空地”就是村委会南墙外一块废弃的露天牲畜圈舍。提起十字镐和尖头铁锹直奔那块“圈舍”里。抡起十字镐,就开荒造田了。第一镐挖下去,十万道火星却飞出来,镐把我震得双手发麻,麻中还带疼。站在一旁的白玛娜珍,“觉罗,你挖到石头了!你换地方挖。”她说得很有道理,我立即向一边换了一个位置,举起十字镐挖下第二镐……

宁折(she)不弯的十字镐,没有辜负它是块好钢的美誉,断了半截,歪倒在地。我也差点跟着被它给歪倒了。“全是石头啊!”白玛娜珍惊叫起来……

我休息时著名藏族作家白玛娜珍在捡石头

不错,踩上去表面还是干燥松软的牲畜粪便,可不足五厘米之下埋藏着确实是密布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但这里也是唯一一块空地,无奈只有继续开垦……我继续挖,白玛娜珍一旁捡石头……三天后,一块菜园地总算开垦了出来,一个月后就吃上自己种出来的小白菜。

长势良好的小菜园

二.走访农户后震惊与愤怒

到尼巴村三天后,我们已经与一些村民有些熟悉了,也开始学着他们的地方习惯,互相打招呼“雅姆,雅姆”。走访农户、实地考察也就从这天开始了。

在没有走访农户时,在内心不时激动地高喊“这就是天堂啊天堂!”尼巴的空气异常清新,水质无比干净,鸟语花香已不足为奇……可当我们挨门挨户走访农户时,一个接着又是一个令我们十分错愕情景,这情景就是这十多户人家(去年还有16户)多数贫困的几乎到了没有人的基本尊严。

村里多数妇女患有不同程度是疾病,可她们是全家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劳动力,拖着病体每日还要割草、喂牛、挤奶,唯一庆幸的这里几乎没有家务活。

村里的年轻小伙们不多但也是家里唯一经济来源的“保证”,他们为了保证家庭的经济收入,小伙们全部外出到林芝所辖的工布江达县或者昌都所辖的丁青县、江达县、贡觉县一带去“偷挖虫草”,因为在尼巴村所处地带没有虫草可挖。但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的开销,唯一的选择就是“偷挖别人地盘上的虫草”。这个偷挖除了冒险之外,还是付出极大代价的——被抓住,抓住被打!侥幸没有被抓住,在东躲西藏中勉强能拿回万把块钱(一万左右),这就是全家人全年的经济收入……

看到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是心急如焚,白玛娜珍是抹了一次又一次眼泪,总不敢相信她看到的这是真的。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假设的只有存在的。

走访农户途中白玛娜珍在摇摇欲坠的木桥上爬行

在走访完村民后的一个下午,在我们的驻地,白玛娜珍对说出一句让我大发雷霆的话,这句话让我愤怒达到了极点,随手举起一把椅子砸向地面,并且对她爆粗口骂了她。因为她对着我大吼着说:“觉罗,你看到了吗?老百姓穷成这样,你不尽快想办法解决……你要对他们负责!他们贫困成这样你有责任……”当我听到她把“责任与负责”一下子压到了我的身上,当时我那个怒火差点都要把整个房子拆掉掀翻……

席地而坐与村民交谈,倾听妇女诉说疾病煎熬之苦

我只是一个个人,我怎么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怎么能负得起这么重的责?!

可事后,我怎么能不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呢,她是焦急,她是难过,她觉得无能为力,才把这一“愤怒”之火发给了我,她何尝不知道我没有责任负这个责,就算有,那也只是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罢了。不过在那一瞬间,我愤怒地爆发,也把她吓傻了,她也没有想到我会发那么大火。

其实,我也是和她一样心情,甚至比她更焦急,只是我已经开始在作深入考察与分析,已经为解决贫困问题着手做准备,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可行方案而雪藏在肚子里和我的电脑上。

历时半年的全面、综合性考察后,对尼巴村的精准扶贫有了一个适合本地人文环境与自然现状方案。

为了给我这个“个体扶贫”者一个恰当的身份,我与西藏自治区文联达成协议,作为一名驻村“志愿者”(实为:自愿者),与今年元月再次回到尼巴村,开始了我的精准扶贫工作。

充满艰险的进村路

通往尼巴村的道路用艰险不足以形容,虽距离八宿县只有一百多公里,四驱动越野车才可以攀爬行走,这都需要五六个小时。一路上塌方、泥石流、沙石流,车轱辘擦边就是万丈悬崖。我手中一串颗的念珠,成了计数器,需要倒车才能拐过的窄弯就有83处。十年来,我在内地做帮扶去过那么多偏远山区,还从未遇到过这么险峻的山路。

在雨季进出尼巴村的路被泥石流冲断步行路茶马古道回村

三.开始启动的精准扶贫

(1)引进水蜜桃项目(此项目6.4万资金由奇正藏药无偿捐助)。

元月27日我专程前往云南玉龙县拉市海乡引进优质水蜜桃种苗,2月2日返回尼巴村,手把手教村民按果树种植标准挖树坑、埋粪肥,浇水栽树,再一棵棵、一户户进行验收。这一项目的确立是在去年对尼巴村自然条件与农作物生长状况考察时,发现尼巴村的尼扎(峡谷最低处的自然村)有一户种了一棵水蜜桃不论是是从果形、果品看都是数上乘,再到秋天时看到尼娜和尼巴两个自然村里的一些树龄过百年的野生桃子果实累累,树枝自然伸展长势良好,只是那果实酸涩难以下咽,只有给捡回去给牛吃,结果我看到次西卓玛家一头老牛被酸倒了牙,站在那里不时地扭动嘴巴不敢继续吃食酸毛桃。此外,在七、八月份间八宿县城了卖的桃子都是从内地运来的,价格不菲。不论是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农户基础条件(会种植、不打农药、施用农家肥)等因素都具备,这就给我确立在尼巴村首个精准扶贫项目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种植无公害、有机水蜜桃。

在玉龙县拉市海镇海南村亲自挖桃树苗木

回尼巴村与村民一起挖栽种桃树树坑

三岁半小女孩也加入到栽树的行列,你看她干得多认真

在我的指导下村民给树坑底部埋粪肥

成活后的桃树,长势非常好

(2)藏药草鬼臼种植繁育基地项目(该项目首期资金申请到了八宿县强基惠民资金40万元)。

这是第二项尼巴村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的确立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尼巴村村民罗布家的两个未成年女儿,到了六月间已经成为我们的常客与好友了,她们姐妹两帮父母干完农活后就自觉不自觉地来到我们的住处,慢慢的我也成了她们“老师”,姐姐13岁没有上学,妹妹七岁等待九月新生入学,我就教她们学习认识汉字,也教她们练习写。就这样她们几乎每天一有空就来,可有一天中午她姐妹两背着一个编织袋改作成小包包,包包里鼓囊囊的来到了我们住处,她们把包包往一张桌子上一放,接着提起包包底部就把鼓鼓东西倒到桌子上,全部是我们在田间看到的一种野生棉桃形状的果子。我忙问她们你们摘这么多它干什么?两小姐妹笑而不答,而是拿起一个在手里揉搓了一小会,从尖的那头撕开一个小口,放到嘴边吮吸起来……

藏药材鬼臼

我们知道了这个野生果子可以吃。但依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一天看电视,白玛娜珍突然看到介绍西藏的植物与藏药,正好看到了她姐妹两送给我的“果子”。原来它叫“鬼臼”,也叫“桃儿七”,一味重要的藏药材,藏药成品就有一味“二十五味鬼臼丸”。

后来我们查了大量文献有慎重咨询了医药相关专业人士,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预调研。这是需求量较大,没有一株是人工种植的,但市场上仅有的一些都是来自农牧民随手摘取野生的极少数量果实。刚好尼巴村野生资源分布较广,品质上乘。该藏药材特性喜阴,多生长在灌木丛下雨林荫地中。根据以上条件我们确立了这第二项精准扶贫项目,该项刚好与水蜜桃形成互补——鬼臼植株高30-50厘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刚好与水蜜桃可以兼种,并形成一个立体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八宿县强基办李端常务副主任带领县有关部分干部深入

尼巴村对藏药材基地项目考察

藏药材种植基地项目配套工程开始施工

藏药材种植基地项目配套工程在施工中

藏药材鬼臼成熟了的果实

(3)修建温室蔬菜大棚项目(该项目资金申请到八宿县农发办

短平快扶持资金31万)。

因尼巴村村民在漫长的冬春(10月-第二年6月)两季几乎没有蔬菜可吃,前任村委会主任扎西顿珠及村民一再提出申请,经由我们向八宿县强基办与县书记胡登孚等领导作了报告与申请下,很快得到了项目资金的扶持。扎西顿珠也得到了政府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培训机会,于7月到9月间在昌都市接受了培训,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学习全部合格,是全部学员里成绩第二名。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温室蔬菜大棚修建事宜与

人畜分开工程动员会议

(4)建成两处三间约60平米的太阳能浴室(10万元资金是驻村工作队小额惠民资金)。

也是在去年六月间的一天中午,尽管正午的阳光很热辣,但我们

驻地门前的水龙头里流出的水依然还渗骨头凉,就在我们正要准备吃午饭时,我听见门前水龙头的哗哗流水声,我向外探头一望,让我大吃一惊,顿时让我们泪崩……三个四五岁小女孩全裸着蜷缩在水龙头前用那冰冷的水擦洗身体……

在我们驻地门前露天两个用冰冷的水“洗澡”

今年藏历年前,有几个村民在结有厚达一米左右冰的河边架起一口铝锅烧水露天“洗澡”,准备过新年……在回想去年村民收青稞的那些日子,个个就像煤窑里挖煤炭刚刚出来似的,但就只用一条脏脏的毛巾擦擦了事。我们在第一次帮村民拔青稞时不到十分钟就成了黑人……

为了解决村民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在去年就募集资金6万余元帮助村民搞人畜分开工程,把一层牲畜圈舍搬出人住的房子,减少蚊虫苍蝇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今年帮助全村13户人家建起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堂。

几个月大的婴儿脸上爬满苍蝇

村民旦增贡布家修建好新牲畜圈舍

上图美朗领取人畜分开工程补助款

下图向秋卓玛领取人畜分开工程补助款

(5)维修村里自来水管,向八宿县水利局申请到米水管。

尼巴村自来水管有近一千米处破损、断裂,经向八宿县主管水利的副县长申请,米水管已经运抵尼巴村,目前村民正在维修全村破损、断裂的自来水管。

引水管到村了

帮助村民搬运水管

(6)开办村民文化学校,募集元资金购买16张课桌32把椅子。

尼巴村青壮年(部分后们都有几个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一字)几乎都没有读过书,汉语一句不听不懂。但要外出经商务工连最基本语言都不通,外出根本无法找到工作和做买卖。基于这些现实客观的原因,我计划在村里开办村民业余文化学校。此一事在读者、粉丝的支持下从成都买回16张双人课桌32把单人椅子。一可以叫村民学习汉语,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同时结合教村民学习藏药材、水蜜桃等种植、管理技术。二给在寒暑假期间回到村里的中小学生补习功课与完成假期作业的场所。购买课桌椅和两次运费(从成都运到八宿县,从县城运到尼巴村)共计元,除了我垫付的元运回村的运费外,其余都是朋友捐助。

内地读者、粉丝、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捐赠物资与药品到尼巴村

这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部分解决村里妇女在冰冷的水里浇地时

穿得高腰雨鞋

白玛老人穿上了石家庄老人们捐赠新棉鞋非常开心

(7)解决了村民迫切需要的网围栏

村民天天盼日日念,那种企求的神情让久久难忘,村民向我们提出期盼的请求:给我们申请一些网围栏吧,“肘”(藏语:猴子)多,雪猪多,野兽多……可我们地少,经不起它们糟蹋,我们需要,急切需要网围栏。“咕叽咕叽咕叽”(藏语:求求了)!

就在10月国庆时,我在尼巴村里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告诉我,“老师,你们村网围栏买回来了,路好不好?能不能进去,16吨……需要三卡车才能送进去……”这是八宿县强基办在我们的申请下安排购买回来的。

(8)引进著名药企(奇正藏药集团)解决村民卖难问题

尼巴村(包括叶巴村、普隆村)往年为卖而发愁核桃已经与一家药企订立收购合同,收购价格高于当地出售价格的10%全部收购。这一项就可为村民人均增收元。

四.精准扶贫第一步小结

以上就是我在西藏精准扶贫打出的第一套组合拳,短、中、长三项与民生工程紧密结合(如解决村民吃药难问题,我与白玛娜珍亲自动手并募集非处方药品,建起村药房;解决饮水问题;解决特困家庭就业问题去年送三个辍学青少年前往拉萨学习唐卡绘画,与今年七月已开始享有工资待遇;今年再送村民三个没有上过学的女孩进服装厂学习服装缝纫技术;去年和今年送村里多名患病妇女医院就业,并垫付医疗费等等),民生问题、基层设施、发展项目等同时推进。这极大的激发与促进村民自我发展的热情与积极主动性,为尼巴村脱贫解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年对尼巴村精准扶贫累计引进资金(国家扶贫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与相关物资,总价值约万元。

本人在锯木头做药架

白玛娜珍在建造好药房摆放药品

村民来取药

五.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准扶贫的“肯定”

习近平在“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

这一“肯定”给了我再努力的力量。尼巴村精准扶贫第一套“组合拳”还要继续深入,第二套“组合拳”已在成熟之中。相信尼巴村的村民在精准扶贫下很快就能精准脱贫,过上一个安宁小康生活。

在这里我十万分感激一直以来坚定支持我的“粉丝们”!感谢你们的不离不弃,感谢你们的爱为我铺设出的这条帮扶的坦途!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8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