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距离我告别金沙江已一年有余,最后一次完美的金沙江之旅,还有许多值得回忆和呈现给大家的,比如上游干支流的生境状况和沿途的自然风貌。我们的起点在丽江石鼓镇,从“长江第一湾”开始,历经20天完成了上游的采样工作。

(1)石鼓镇

石鼓镇最有名的就是“长江第一湾”,怎奈我们几次都忙于赶路,没能找到拍摄第一湾的制高点。这里江面开阔,水流稍显平缓,秋季涨水,江面浑黄。

站在渡船上,天色晴好,远远的可以看见石鼓镇的水文站。

这里也是当年红军渡金沙江的位置。红军渡口立了一块石碑,纪念当年的革命事迹。石鼓镇上还有一座红军长征过金沙江纪念馆,亭中悬着一面汉白玉大鼓石碑,石鼓因此得名。

红二、六军团兵分两路进抵丽江,合兵石鼓,并用了4天3夜顺利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北上抗日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过金沙江纪念馆中摆着的巨大汉白玉石鼓,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

中午在石鼓镇吃过午饭,可以顺便在镇上溜达一圈。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悠久。小镇依山而建,沿着石阶蜿蜒而上,白墙黛瓦的古朴民居错落有致地展开。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整个小镇显得安静祥和。上到纪念馆,还能听到当地居民弹奏的纳西古乐。

(2)石鼓-香格里拉县

从石鼓往迪庆香格里拉,往常走的是国道,途经虎跳峡镇。但这次我们沿金沙江右岸逆行,经过几个小村子,沿途是另一番景色。

巨甸乡上江村

五境乡

尼西乡江东村

年白玉县山体滑坡,堵塞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拢口冲开后,江水以每秒立方米左右的流量奔流而下,冲毁了干流江面上的一些过江铁索桥。

(3)奔子栏

奔子栏位于德钦县境内,典型的干热河谷地貌,在藏语中意为“美丽的沙坝”。国道从这里穿过,江对岸是四川省得荣县,因区位独特,奔子栏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金沙江在奔子栏以上江段怒涛滚滚,汹涌奔流,以下江面则豁然开阔,江流平缓。

9月的奔子栏金沙江

连接云南与四川的金沙湾大桥

5月的奔子栏金沙江,正值枯水季节,江滩裸露。

奔子栏地处干热河谷,山上植被少得可怜,可看到沿江有着弯曲褶皱的山峰,有些地方因为含有某些矿物而呈现出红褐色,风景独特。这里土地资源有限,藏寨主要建造在山坡上,呈平顶碉楼式。因阳光充足,楼顶可兼做晒台。而每家院子里也多少都种了花草,甚至果树。又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汉、藏、纳西等各民族文化及宗教相互交融,在这里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成了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4)奔都乡定曲支流-乡城-稻城

奔都乡地处定曲河下游河谷地带,河水清澈,从高山峡谷中奔腾而出。这里与奔子栏相距不远,气候温暖,日照充足,山上植被并不茂盛,薄薄地覆上一层浅绿。从奔都乡沿着定曲的左岸支流玛依河到了乡城,再从乡城前往稻城,我再次翻越了大小雪山,马熊沟大峡谷。玛依河两岸高山耸峙,丰富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高峡出平湖,下泄水轰鸣,水雾翻涌,气势磅礴。乡城是一座小清新的县城,藏名为“卡称”,其含义是手中之佛珠。这里的藏居颇有特色,远远望去,白色村寨散落在硕曲河畔,就像用一根丝线将它们串在一起,犹如串串佛珠。马熊沟大峡谷位于乡城县沙贡乡境内,是云南香格里拉县到稻城亚丁的必经之地,马熊沟自然风光雄奇,俊秀。高山上开了一片鲜花基地,种满张大人花,也就是许多人口中的“格桑花”。稻城县海拔-m,秋日细雨绵绵,阴冷潮湿。游客却丝毫不减,酒店的停车场停了好几辆旅游大巴。因为亚丁旅游业的发展,稻城县修建得很清新干净,正值九月,我们见到了桑堆红草地。狼毒花的花期很短,大约从九月下旬开始,到十月上旬结束,而这里的秋天又来得不是那么早,约莫十月中下旬最佳。所以想同时看红草地和金黄的秋景,是不太可能的。

(5)巴塘

从稻城走省道至,再穿过理塘那片最美的毛垭大草原,翻越海子山,就到了巴塘。巴塘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金沙江从境内奔腾而过,接纳了巴塘河。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倾斜。巴塘河发源于扎金甲博冰川之下,雪水干净透明,一尘不染。在巴塘河口汇入金沙江,可以看见明显的分界线。金沙江在巴塘水磨沟附近形成了一个大拐弯,对面就是昌都芒康的西松贡村。原有一座铁索桥相连,也是被前年的大水冲垮。

从巴塘往得荣方向,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苏洼龙乡,那里正在修建电站,过不了多久,奔腾南下的金沙江就再也不能狂野咆哮了。

每次看到人类高峡出平湖的壮举,总要生出些感慨。我们即将再次亲历这种山川巨变。

(6)白玉县

从巴塘沿着金沙江的支流河蜿蜒前行,中途也是翻山越岭,近中午时到达盖玉乡。这个破旧的小乡镇只有那么几户住户,道路坑洼,一遇雨天就泥泞难行。这里有个叶巴滩,曾经是金沙江上一处激流澎湃的壮丽大峡谷,也是我们要采样的地方。车子在狭窄的悬崖山道上行驶,下方是汹涌的激流,望之目眩。只是,如今叶巴滩进行水资源开发,大峡谷里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我们连下河的地方都没有,只有望河兴叹。到白玉县时已是下午四五点,前几次来都只是路过,这次可以在白玉县停留一晚了。白玉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县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穿城而过,将县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白玉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因为是峡谷型地貌,房屋很有层次感。远远的能望见山上那座颇具规模的白玉寺。那是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喇嘛寺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第二天清晨,我们沿着金沙江往上,当初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位置,就在白玉县往德格方向的金沙江边。白玉县与德格县隔着一条支流赠曲。河坡乡就在赠曲河谷中,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这里有格萨尔王兵器库的美誉。历代的德格土司和昌都地方土司都使用河坡出产的兵器,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整个康区的军事史,就是河坡冶炼和铸造技术的进化史。当然,我们不是去考察兵器铸造的,我们只是去了赠曲河,一条从山谷中流淌出来的清澈河流。赠曲汇入金沙江的地方,水面开阔,江流平缓,岸边冲积成沙堆,卵石密布。

(7)德格—江达

快到德格县时,能看到金沙江上横跨的一座桥,桥那边就是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岗托村。桥头立着一座岗亭,旁边还有十八军渡江纪念公园。解放军在这里升起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20世纪70年代,金沙江大桥建成,国道线在岗托村成功连通了金沙江两岸,岗托村从此成为西藏“东大门”。江达县有一条金沙江的支流,位于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多曲河从峡谷中奔腾而出,向东汇入金沙江。峡谷两岸雄峰夹峙,悬崖千丈,景色宜人。前往波罗乡的路上,盘旋而上高原山丘时,曲折往复的马路在脚底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如同缠绕在山腰的白色丝带,深邃地伸向远方。山川俊秀,映在蓝天白云下,极为壮丽。波罗乡似乎在搬迁,村子里有许多废弃的屋舍,而面前的金沙江依旧混黄而貌似平缓,却轻而易举地劈开两峰,在山脚下绕了个大弯。峡谷中的生态环境极好,我们在路上还看见了两只猴子,半点不怕生,坐在路旁等着我们投喂。我们在德格县住了一晚,这个县城也是建在狭窄的山谷中,成狭长带状分布,中间以小河相隔。有些房屋就建在崖下,山崖悬于屋顶,望之胆颤。如果遇到泥石流或是山洪什么的,这下面住的人还活不活了?不过,整个县城依山贴壁而建,远远望去,连绵起伏,层楼叠阁,很有巍峨耸峙、栋宇庄严的气势。德格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寺院红墙高耸,幽静壮观的寺院,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地,每天在这里转经,叩等身长头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去了德格县的卡松渡村,小乡村就在金沙江畔,附近有个卡松渡自然生态保护区。在那里能看到蓝天白、雪山森林、小桥流水、牧场草甸......但对我们来说,那些景已经很常见了,以至于连前去探索一番的兴趣都没有。从德格前往卡松渡的路上景色就不错。卡松渡这段的江面较为开阔,水流较缓。这一带植被一如既往的稀疏,道路也一如既往的崎岖坎坷。

(8)四川最高海拔县城石渠

从德格走国道,在马尼干戈往北,一路上到海拔四千多的石渠县。这里西北毗邻青海玉树,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城,也是雅砻江的发源地。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干道,南接川藏北线国道,是四川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石渠县处于风雪高原地带,却称为大草原上的太阳部落。这里的高原景色十分辽阔而美丽,有浓郁的藏地风情。一路过来,奔驰在大草原上,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风光醉人,公路像是笔直地通向天际,草原上点缀的星星点点湖泊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在眼前徜徉,与草原上那些白色帐篷一道,构成最靓丽的风景。这里最有名的是色须寺和玛尼石经墙,路上偶尔能见到那些堆砌在一起的刻满经文的石块,成规模的便堆成了墙,甚至堆成城堡。松格玛尼城就是这样一座城,据说城建于格萨尔王时期,当初是为了替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灵魂,才在此垒了一个玛尼堆。后来老百姓因为缅怀格萨尔王的功绩,纷纷来此朝觐,玛尼堆越来越大,越垒越长,最后形成了玛尼城。这样一座长方形的石头城,石头上满是经文,还有些刻着佛像,错落有致地堆积着,正面还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里面同样是一层层的玛尼墙,竟然能够历经千年岿然不倒,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由于石块垒得太高,地面已不堪重负而下沉,据说它地面上的部分有多高,陷入地底下的就有多深,因此,尽管人们仍在不断地往上放石块,而城并不见明显的增高。更让人觉得惊奇的是,这座城看起来并无框架设计,建得很是随意,完全是人们你一块我一块随意堆砌起来的"城楼"。如今的玛尼城依旧是当地人的信仰所在,每天有那么多的人围着它绕行,一圈又一圈,还有人磕着头前进。那种虔诚而充满神秘气息的氛围,让突然闯进这里的我们有些不安。我看着他们,就像看从未见过的异族,我们在语言和文化上有如此大的差别,以至于内心忐忑,拍照都显得小心翼翼。从地图上看,金沙江离石渠县还有一小段距离,只是我们没想到这段距离走了半天。在崇山峻岭中翻越,天色有些阴沉,道路也积了水,泥泞不堪。有一段在山腰盘旋的山道上,一辆大卡车险些发生意外。而我们也差点被堵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位置。有惊无险地过了这段路,前方的山峰有了阳光,我们也如愿到了落须镇,见到了奔腾的金沙江。落须镇这段江面很开阔,对面是西藏江达县的邓柯乡。沿着河流逆流而上,就能到玉树。我们在落须镇有两个采样点,其中一个在马呷乡。前往马呷乡的路也不顺畅,遇到修路拦截,我们只能返回,在落须镇与对面邓柯乡之间两头奔走,估计桥头那边防登记的人都认得我们了。因为实在找不到第二条能到马呷乡的路,我们不得不再次去修路段碰碰运气。好在封堵的时间不是太长,过去后又是高原山丘的景色。峰峦起伏,远山如墨,如此壮丽的美景也只有在这样的旅途中才能见着了。马呷乡藏在深山中,江水在这里被高山所阻,水面一下子窄了许多,岸边卵石堆砌,植被倒是比别处好些。因为路途上总会有些不可预测的变故,以至于这天我们只能在破旧的落须镇住下。小县城逛了一大圈,勉强找到一家可以落脚的。但好在金沙江边有条路可以直接通往玉树,不必再折回石渠县。(9)金沙江的起点直门达长江干流于玉树州直门达(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巴塘河汇入口)以下,始称金沙江。石渠县是金沙江出玉树后经过的第一个县城,金沙江在这里进入了昌都地区边界,成为川藏两地的界河。奔达乡是石渠县境内的第一个点,江水滚滚,波涛暗涌,无拘无束地欢腾南下。逆流而上,很快就到了玉树直门达。直门达以上江段就被称为通天河。河边有个水环境监测站和水文站,一个青海小伙子常年驻守在这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们闲聊了几句,告别。至此,金沙江上游的调查工作结束,终于可以在玉树睡个好觉。

通天河直门达江段

玉树州,这座灾后重建的城市,是我们多日来见到的最干净整洁的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是崭新的,就好像才重建不久,但回想起来,玉树地震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关于玉树,和玉树以上至长江源头的历程,留待下期再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66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