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沿着整洁清爽的“甘白路”,经过美丽的昌台草原到达静谧典雅的白玉县城。一路上昌台卫生院、灯龙乡黑山羊保种繁育养殖基地、河坡博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英村集中搬迁点等系列建设项目,昭示着白玉县巨大的发展变化与蓬勃的发展势头。

年,白玉县实现脱贫摘帽。今年10月13日至15日,区委书记陈麟率工作组赴白玉县调研对口帮扶工作。他指出,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既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武侯将一如既往、加力加劲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白玉”作出新贡献。白玉县美景如画,常让游人感受到天堂般的愉悦。然而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玉县曾经却是甘孜州乃至全省集“边、少、山、穷”四大特征于一体的典型贫困县,脱贫形势和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如何破解发展的瓶颈?来自多公里外的武侯对口支援工作队到来后,针对白玉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散小、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等情况,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数说对口支援年以来——●先后派出名干部人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8亿元;●统筹汇集社会帮扶资金折计余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智力扶持等重点帮扶项目47个;●新建园丁小区、乡镇标准化卫生院、藏式民居共计16处;●助力白玉县81村户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01产业帮扶“黑宝贝”变成了“软黄金”灯龙乡平均海拔多米,这里山高路远,土地贫瘠,没有虫草和其他林下资源。村民们长期靠种植青稞维持微薄的收入!因此这里成为白玉县最贫穷的乡之一。灯龙的山当真只出得了青稞?灯龙的发展该从哪里突破?武侯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不甘心,一遍遍走访,仔细梳理每一座山、每一个村。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中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还藏着一个宝贝——黑山羊!这是当地独有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软黄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和养殖技术,加之地处高寒边远乡村,运输不便,所以一直藏在深山无人知。说干就干,让黑山羊“助力”灯龙乡产业脱贫!我区引进高校,首先对当地黑山羊品种进行改良,提高肉质口感,缩短羊的出栏时间。同时,从年开始,分两次投入多万元建设羊舍,对基地道路进行硬化等。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规模化养殖效益初显,灯龙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年已出栏黑山羊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与此同时,基地还吸引灯龙乡四个贫困村以合作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了基地建设中,通过流转土地、收购羊饲料以及进入基地务工等方式,使得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收元以上。灯龙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只是我区聚焦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年以来,我区投入资金余万元,先后打造白玉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亩中藏药和藏菊种植基地、河坡特色民族手工艺一条街、普马风情村、阿察镇生态旅游帐篷城、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等产业项目10余个,助力白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效益逐步显现。02基础建设边远村民住进“别墅群”从白玉县城出发,沿国道行驶不到10公里,一栋栋别致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映入眼帘,房前金灿灿的雪菊开得正艳,精致的木栅栏给每户楼房隔出小院子,使得每栋房子都成为独门独院,一些居民在小院内建起了温室大棚,大棚内,白菜、青椒、黄瓜等时令蔬菜长势正旺。这样环境优美的“别墅群”就是武侯区为白玉边远村民援建的作英村搬迁安置点。“咱们作英村隶属白玉县金沙乡,原址距乡政府53公里,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是全乡最偏僻的村子。”村民打英泽翁正玛回忆起曾经的高山生活,连连感叹:“原来的村子位于高山峡谷地带,险峻偏僻,只有一条可通摩托车的小路与外界相连,外出需要翻越一座海拔米的雪山,每年大雪封山的6个多月,我们的生活基本上就与世隔绝了,家人如果生病,那就是一次灾难。”更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雪上加霜的是,受白格堰塞湖两次灾害影响,作英村原有江边农田、牧道、放牧居住点都受到较大程度的损毁。作英村面积虽大,但人口很少,全村只有13户60人,秉承“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区协同白玉县作出整体易地搬迁、统规统建安置的决定,于年在金沙乡距离白玉县城米处启动实施改造项目,项目总投入万元,其中我区对口支援资金投入万元,修建藏式房屋13栋,并对饮水、用电、排污、路灯、广播电视、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去年底,村民正玛一家告别了高山上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交通便利的漂亮新家,看病难、行路难、上学难、生产难等系列难题迎刃而解。年满40岁的大儿子扎多,通过技能培训,在县城里找到了工作,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还娶到了漂亮的媳妇,正玛多年来的心病得以化解,谈起现在的生活,她高兴地说:“咱们家的日子,比酥油茶还香!”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民生改善,是武侯区对口帮扶工作的着力点。截至目前,武侯区投入资金余万元,修建偶曲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户贫困户住房新建和改造;投入资金余万元,配合完成“园丁小区”、白玉县中学、5个乡镇中心校及信息化和功能室建设。投入资金万元,完成白玉县急救中心、藏医特色健康养身诊疗中心、4个中心卫生院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03驻村支援精准扶贫有了“领头人”

从年第一批支教教师算起,我区对口支援甘孜州白玉县,已跨入20个年头。20年来,一批又一批武侯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倾力相助,谱写了对口支援的辉煌篇章。年,我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入驻白玉,这批队员中包含了25名驻村队员与2名驻乡挂职干部,他们活跃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当起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这些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拓展对口支援的深度和广度。驻村队员耿永涛面对村民涉水过河的问题,找单位赞助价值六七万元的32根水泥涵管,为村里的溪流搭建便桥;驻村队员“大刘磊”自愿垫资2万元,用于购买野生菌烘干设备和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帮助村民进行野生菌类加工;驻村队员“小刘磊”,带着村民试种“高原红皮土豆”,并成功销往成都……

白玉县委负责人深情地说:

这些年来,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白玉县,武侯区各批次对口支援干部和专业人才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建设者的姿态,用真情温暖雪域高原,把大爱洒满盛德之地,为推动白玉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59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