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高原牧民卡姆 文图/田明章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米,分为川西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金沙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地原的接触地带,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距成都市公里,距康定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宗塔草原位于炉霍县东北部,地处大渡上游,距县城60公里,那是一个人间与仙境相交融的地方,当时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他们终年以放牧为生。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芳草连天,牛羊成群,帐篷顶顶,她携带着一份眷秀的逍遥和神广的自由。每年高原的夏天,百花争艳斗奇,赶趟似的登上这个广袤的绚美舞态,尽显风姿,一花一月成为草原的主弦,这里先后开出黄、白、粉红、蓝、谈黄等不同颜色的野花,奇迹般地为草原定时换上盛装,使草原由金黄夺目转换成洁白无瑕的花海,再变成粉红色的海洋,叫人疑为间仙境,真不愧是独具特色,名副其实不然的七彩草原。这里的山水间散发着远古的气息,花草中流动着美丽的传说,格萨尔王的枣红色的神马把缱绻的蹄印留在草原上……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狐狸,旱獭,野兔也沉静默醉于大自然赋予人间的摇篮,好一派草原风光!年6月中旬,四川民族影像艺术协会第三季“精准扶贫美丽乡村”,走进川西高原,从甘孜县——白玉县——西藏江达县——德格县来到了炉霍县的宗塔草原。清晨的阳光洒满草场,牛羊正往山坡上去吃草,围栏里一个藏族妇女在给牦牛挤奶,我们给她拍照,挤完最后一头牦牛,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黑帐蓬里喝奶。1、我们这次进川西高原,主要目的“精准扶贫,美丽乡村”行,看到黑帐蓬就兴奋,为了追赶太阳,走小路翻过一座山头,误打吴撞的认识了卡姆一家人。2、卡姆的家在宗塔草原的山上,周围就她们一家,前一天才从山的对面搬到夏季草场,我们算是她家的第一波客人。3、’她正在煮牛奶,她一人给我们舀了两碗,我们早晨四点就出门了,正好肚子也饿了,喝下去心里暖融融的。4、鲜奶要及时煮沸,用离心机把酥油分离出来,现在省事多了,要在以前,要用酥油桶手工打制,费工费力。5、据卡姆讲,十几斤鲜奶才能打出一斤酥油,但一斤酥油能卖到四十元,早晨和晚上各打一次,能打出十斤左右的酥油来。6、正在说话间,突然丈夫在外喊小牛跑了,卡姆表情变得紧张起来,立即冲出去把小牛赶回栓起来。卡姆说,昨天半夜有几只狼冲进来,叼走了一只小牛,这些草原狼凶得很。有一头小牛的妈妈死了,吃别的妈妈的奶在拉肚子,必须要栓好。7、卡姆回来给灶里加了几块干牛粪,讲起了家里的情况。她今年三十八岁,读完了小学,所以能讲汉语,和我们交流没有问题,丈夫郎特就不行,只读了小学一年级,基本不会说汉语。8、丈夫郎特从外面进来,拿起斧子去把帐蓬加固,防止晚上刮大风。9、卡姆是很爱干净的女人,把灶台免锅碗擦得干干净净。10、家里有两个小孩,大的十八岁了,在读高中,小的十三岁,在读初中,由于离家太远,政府安排了边远牧区的孩子住校。11、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12、卡姆家没有羊,有两匹马和二十多头牦牛,一年奶制品能卖几万元钱,开春挖点虫草,夏天捡些草原野生菌,也能卖钱。13、藏族女人勤劳善良,一生离不开三个桶:奶桶、水桶、粪桶,把她们有腰压弯了。不过现在有摩托车去打水,牛也不多,日子还算可以。14、她们对待丈夫很好,可以说是百依百顺,里里外外一把手,相夫教子是藏族妇女的品德。15、卡姆是一位热情开朗的藏族女人,虽然没有见过世面,也没有去过繁华的大都市,举手投足间都显得那么的得体,这也许就是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差别,或者说是文化的涵养吧。16、’不知不觉三个多时间过去了,还有余犹未尽的感觉,看到主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挥手和他们告别,相约花儿盛开的时间再来。17、刚走出牧场的围栏,卡姆就开始捡拾牛粪,一该也没有闲着,她在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着。18、正当我们上车时,邻村转场的几十匹牛马经过他们家的牧场,卡姆帮助吆喝。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高原牧民能够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祝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58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