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6日,早上参观德格印经院,然后前往麦宿地区,到达瓦卓玛、达瓦扎巴姐弟家坐客,扎巴带我们上山欣赏美景,医院。 德格街道 步行前往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之美誉,到这里你会发现很多藏民围着印经院做祈祷,据说围着印经院绕满一千一百一十一圈就可算修行圆满,因此不管是开馆还是闭馆都有无数虔诚的民众在印经院的四墙下转经。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年,总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余平方米。 在今日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它们是藏族文化的长城,文化的史诗,文化的奇迹,仅看看印版的制作就会震撼人心。 佛像 正在印经 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每年秋后,藏民们上山伐木,选择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长10*厘米长,厚4厘米的木块,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次年,将木块取出,用水煮、烘干,推光、刨平后作胚板。 雕刻人员根据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写在纸模上的文字进行雕刻。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工作,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 印经院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精神素质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素有“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故里”、“南派藏医之源”等美誉的德格县境内,深藏着一个现今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形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麦宿(宗萨)。一个人口略多于6人的小山谷,这里大部分当地人几千年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这山谷虽小但名气相当大。麦宿因汇聚藏族艺术而闻名,麦宿的手工艺是名扬四海而有藏族手工艺文化之谷的美誉。当地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手艺人,共有十一种不同的手工艺,其中包括:铜铸、陶器、金银制作、编织、木雕、唐卡、彩绘等工艺。而铜铸作为这些手艺当中的佼佼者,也名扬国内外的艺术界。 去麦宿地区的路幽深,窄窄的 麦宿铸铜技术是19世纪时由宗萨寺第一世宗萨钦哲仁波切所传,年,宗萨康谢五明佛学院工巧明系金银加工班增设铜铸班,由夏雷尼玛担任指导老师,麦宿铜铸制作技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与藏区各地佛像制作的优点,在精雕工艺细节上更是细腻。 达瓦扎巴的家 藏族青铜艺术家夏乐尼玛老师和他的学徒儿子“达瓦扎巴分别是钦乐青铜传承的第六个和第七代传人。父亲和儿子继承了传统,制作精美的、佛教里已证悟的青铜菩萨像。在藏语中,“钦(??????)”指的是蒋扬钦哲旺波大师的传承,“乐(??)”是青铜的意思。(此青铜是特有的七种贵金属合金青铜) 钦乐第六代传人尼玛 创作中 钦乐第七代传人达瓦扎巴 尼玛的女儿“达瓦卓玛”是一名藏族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年,达瓦卓玛顺利地考取了美国贝佩丝大学理工管理学院。自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记录她雪域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正在创作的匠人 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宽18x高35.5厘米 释迦牟尼佛为每位佛教徒的皈依导师,此尊为最常见的触地印造型,双腿盘坐,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内,左手平放于腿上,掌心向上,这是佛陀成道时的造型。此为特别定制的鎏金版,在钦乐青铜材质上增加了古法鎏金技术,佛像造型上也加上了法座与背光的部位,更彰显圆满与庄严,为钦乐今年最精致也是最费工时与材料的作品。 部分作品 手工挂件 香港演员吴镇宇曾来过,他买了一个麦宿的包,并向麦宿承诺:他会经常带着包包出镜,帮德格做宣传。他履行了他的承诺,好多次公众场合,都能见到他拎着麦宿的包。只不过,极少有人知道那个包的来历。 达瓦扎巴拿着吴镇宇购买的那款包 扎巴为我们准备咖啡 感谢扎巴一家的盛情款待!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午餐,扎巴家近年修建了客栈,为到麦宿的朋友们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 牦牛肉包子 扎巴带我们到山上欣赏风景,上山的路还是很不好走的,但山上视野开阔,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的草清香翠绿,深蓝色的天空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白云在快速的行走,而且由于海拔较高,置身其中令人有种眩晕的感觉,深呼一口气,心胸顿感舒展。 远处是出游的藏族家庭 地上的可不是垃圾!那是隆达、风马,是祈福、祭拜山神时抛向空中的。而且很容易融化,遇到雨就融化了。 从山上下来和扎巴告别,我们又拜访了受人敬仰的洛热彭措老先生。医院给穷人和僧人看病免费,光这一项一年开支就将近百万元。不少邻近县、乡、村的人都会来他这里看病,而他的藏药厂的药则销往整个藏族聚居区。在这里还供养着两千多个修行的僧人! 受人敬仰的藏医老神仙洛热彭措 三十七年前他决定重振宗萨寺,缔造了宗萨寺的新生,成就了两千多名僧人。当时重建寺庙需要木工、铸铜、银器、陶器等几乎所有的手艺人参与,而外面的人工太贵,麦宿请不起。于是,洛热彭措就派麦宿的自己人去学,去整个藏族聚居区水平最高的手艺人那里,学成归来后参与寺院的重建。三十七年过去了,寺院建好了,最初那一批手艺人都成了大师,比如前面我们见到的。不知不觉中,藏族聚居区手工艺的精华都聚集在了麦宿,如此集中而且拥有如此高的水准,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与受人敬仰的藏医老神仙洛热彭措告别,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旅行,在离开麦宿返回德格县的途中,我们又来到了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川藏线金沙江大桥。步行跨过大桥,我们可就踏上西藏的土地啦!西藏正门,见到了西藏解放第一村,来到检查站,我特意拿出身份证让证件核检机扫了一下,算是打卡留念吧。 金沙江 川藏线金沙江大桥 位于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是五星红旗在西藏最先升起的地方。 西藏正门 深入西藏二百米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也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摘自摩托日记 易莲花喜欢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