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林芝古称工布,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政府驻林芝县八一镇。林芝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地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地区、那曲地区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林芝平均海拔米,总面积Km2,总人口14万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著称于世。

中文名称林芝地区

外文名称NyingchiPrefecture

行政区类别地区

所属地区中国西藏自治区

下辖地区林芝县、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

政府驻地林芝县八一镇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面积Km2

人口19.51万(年)

方言藏语

气候条件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雅鲁藏布大峡谷

机场林芝米林机场

车牌代码藏G

1.建制沿革

林芝历史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年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林芝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强妥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跸于藏南青瓦达孜宫。公元1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首领止贡赞普被杀,他的两位王子聂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区。后来弟弟夏赤从工布返回雅隆,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领布德功杰,而哥哥聂赤则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

石刻中说:“工布王族系肇一于王兄”,“永不令外姓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孙世袭。”这块摩崖石刻是8世纪藏王赤德松赞(?-)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并勒石为纪。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年实行民主改革,年1月成立塔工专署,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

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区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2.行政区划

林芝地区成立于年,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人口17.3万人,面积11.7万多Km2。年米林县迁驻东多村。年工布江达县迁驻介德。年10月撤销林芝专区,将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驻介德)、米林(驻东多村)4县划归拉萨市领导;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

撤销雪巴县,大部分划归工布江达县,一部分划归林芝、嘉黎2县。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共有55个乡镇,个行政村。年,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面积7.6万平方千米),人口14万。地区行政公署驻林芝县八一镇。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察隅、墨脱、波密、朗县7个县。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与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区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地区交界,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南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林芝地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2公里,边境线长约公里,幅员11.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海拔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余公里。

地区行政公署驻林芝县八一镇,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公里。

地貌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藏语是说“太阳的宝座”,林芝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大。全地区平均海拔米,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林芝海拔平均米左右,而最低处却只有米,就高度来讲要低于西藏其他地区。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充满绿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世界。众多稀有植物和被完好保存的原始森林,使这里成了“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绿色的林芝离不开大山的怀抱,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由西向东地平行伸展,“南迦巴瓦”则正是龙脊上的白色雪峰,它海拔米,是南段喜马拉雅的最高雪峰,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了群山环绕的独特地形。

水文

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腾多公里后,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开喜马拉雅山脉,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穿过,江水泻来,轰响如雷。大峡谷的平均深度为米,最深处达到米,这段峡谷长度为多公里,最险峻处位于派镇大渡卡到墨脱县邦博地方,有多公里,峡谷上部开阔,下部陡峭。

江河流速高达16米/秒,流量达立方米/秒。奔腾的河水在峡谷底部着滚滚巨石,急吼奔流,声震山崖。山谷里既有固态的万年冰雪,又有沸腾的温泉,既有涓涓细流,又有帘帘飞瀑。从谷底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都是一片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边蕴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候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地区、那曲地区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地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

喜玛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由西向东平行伸展,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这种北高南低的走势,东南低处正好面向印度洋开了一个大缺口,顺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流与北方寒流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一带会合驻留,造成了林芝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这里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三大山脉雄居于林芝地区的西、北、东、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走势,东南低处正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形成一个大峡谷,两大洋的暖流常年鱼贯而入,形成了林芝地区特殊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7℃,年均日照.2小时,无霜期天。

4.交通状况

年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含国道公里),较上年增长1.7%;汽车拥有量辆,增长8.1%。

截至年,全地区现有公路.97公里,县级通达率为85.71%,乡镇通达率为85.2%。米林至朗县油路里程公里,总投资6.9亿元,已完成投资3.2亿元,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民航方面,自林芝机场正式通航以来,已安全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人,货邮吞吐量33.8吨。

拉萨到林芝八一镇的公路里程为公里,票价元,途经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另外,与林芝相连的公路路段有:林芝—然乌,里程公里,途经通麦、波密;泽当—林芝,里程公里,途经加查、米林。

5.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林芝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称。截止年全地区宜农面积4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48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8.8万亩。

植物资源

林芝地区林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09%。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广茂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

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现已发现和证实的就有多种。墨脱国家级动植物保护区、察隅慈巴沟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波密岗乡针叶林保护区,林芝巴结古巨柏保护点等,就集中反映了林芝地区林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动物资源

茫茫林海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是虎、豹、熊、羚羊、獐、猴、鹿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还盛产虫草,贝母、天麻、红景天、党参、三七、雪莲花、藏麻黄、灵芝、大黄等名贵药材;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可食用的菌类达余种,松茸年产余吨;江河交错,山高水长,有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在万千瓦以上,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3万千瓦。

水资源

西藏是全国水力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而林芝地区的水力资源又占全西藏的70%以上,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十大超级工程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电站,装机容量可达多万千瓦,是三峡电站的三倍。

林芝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且受印度洋暖湿气温的影响,降水充沛,河网密布,其河网密度是全区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地区水域面积.7万亩,水利资源蕴藏量约为万千瓦。

除此之外,据西藏水利部门勘测,林芝地区可建30万千瓦以上电站的地方有十多处,建30万千瓦以下电站的地方有上百处,加之雪山众多,河流落差大,枯水期短,具有兴建水库的理想条件。

充分利用这些特有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水电,在改造现有电站的同时,搞好巴河2万千瓦电站的建设,为林芝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人口民族

人口

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林芝地区总人口人。其中: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47、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年10月9日,林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林芝镇迁至八一镇。[1]

年底林芝地区总人口为15.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12万人,城镇非农业人口4.8万人。

年,全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达人,占干部总数的64.33%,其中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包括门巴、珞巴、僜人)为人,占干部总数的3.4%。

民族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林芝区聚居着藏、汉、回、怒、门巴、珞巴、独龙、纳西等10多个民族及登人。除墨脱县外,其他6县的居民均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有11万多,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

门巴人:

门巴族,约五万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门语支,无文字,通用藏文,多通晓藏语。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其次间营林业、牧业、狩猎。

珞巴族:

人口约,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珞瑜地区。珞巴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纺织、狩猎、竹器、采集。其中,狩猎是其主要副业之一。

僜人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察隅一带,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7.社会建设

教育

年,朗县实现“普九”,地区成功举办了全区教育现场会。全地区现有各类学校所,在校生30人,初步形成了幼儿、小学、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3%,“普六”人口覆盖率达到%,“普九”人口覆盖率为70%,扫盲人口覆盖率为94%。

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人;普通中学1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在校生人,初级中学8所,在校生人;小学65所,在校生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比上年增加人。全地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科技

年,全地区共投入科技经费余万元,推广科技项目4个、优良品种20多个,全地区科技人员达到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科技知识普及率达60%。

文化

年,全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地区图书馆开馆启用,工布江达、米林等县文化活动中心竣工,全区文化现场会在米林县召开。全地区现有5个文化馆、43个乡(镇)文化站和个村文化室,1个地区级图书馆和1个群众艺术馆,1个专业艺术团和7个业余艺术团。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共有各种文化经营商家,文化娱乐场所余处,从业人员余人。广播电影电视工作取得新突破,“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程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8.68%和89.34%。

年末全地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17个,其中,艺术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县级活动中心7个。年末全地区共有电视台1座,各类电视转播台9座,有线电视转播台8座,各类广播转播台1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84%和96.45%。出版报纸10.8万份,平均每期印0.2万份。

医疗

年,全地区城镇职工医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完成了工布江达、察隅、波密、朗县、米林5县疾控中心建设,新建或改扩建14个乡镇卫生院,县乡医疗机构设施日益完善。约年,全地区共有医疗机构72个;公共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5人;医院床位张,每千人拥有3.7张。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11.9,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9.3,人均期望寿命69岁。

社会保障

年,地委、行署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再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降低城镇失业率,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年,全地区共有人实现了就业。

通信邮电

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电信业务总量万元,增长12%。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户。全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户。

国内国际旅游

年,全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9%。其中,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增长25.1%;入境旅游者1万人次,下降9%。实现旅游总收入18.59亿元,增长3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45亿元,外汇收入(折合人民币)0.14亿元。

8.名胜古迹

布久喇嘛林寺

属红教,是林芝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的藏传佛教场所。垓寺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绿荫之中,院内藏犬成群。整个寺院形状内呈正四角,外底层屋檐共有20个角,第二到第三层屋檐为八角,佛殿高20余米,内径10余米,上覆金顶,呈塔形,四面墙体分以白蓝红绿四色涂之。

帕嘎寺

位于工布江达县娘浦乡,海拔米。早先属甘丹寺管辖。传说寺内有两灵塔,其一放置甘丹寺第一任赤巴宗喀巴大师的衣帽鞋等,帕嘎寺约建于五世达赖时期,属黄教。寺中共供大小佛像多尊,有僧人近百。该寺后的帕嘎神山在工布地区非常有名,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特别是山腰处的多吉帕姆女神肚洞处更是灵验,有神洞之称。

仁钦崩寺

该寺是墨脱最老的寺院,位于墨脱村南则玛拉山上。据传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座。年毁于地震,后重修为东西两门建筑。

列山古墓群

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这在西藏境内殊难再见。

南迦巴瓦峰

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高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南迦巴瓦峰山脚处温泉众多,植物异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险登山及疗养胜地。

桃花沟

在林芝县城东南方向约5公里处,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人们称它为桃花沟。桃花沟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终年碧绿苍翠,涧有流水,清澈见底。

错高湖

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也称为巴松错。它距工布江达县50多公里,是红教的著名神湖。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6千多亩。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湖中则是游鱼如织,分外宁静。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

加兴沟水帘瀑布

距帕嘎寺20多公理还有以水帘洞瀑布闻名的加兴沟。水帘瀑布高25米,分三帘自洞顶垂落,洞外古藤缠绕,洞内幽深曲折,落日之际,该洞云蒸雾霭,蔚为壮观。布加沟温泉群,属娘蒲乡附近加沟分布一温群,上泉名尼姑泉,海拔米,中泉为喇嘛泉,皆是上佳的淋浴与水疗之处。

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位于林芝县驻地普拢的东南方,雅鲁藏布江的北侧。神山高耸入云,森林密布,四季鲜花不绝,景色各异。

苯日山摩崖造像及雕刻

是西藏非常有名的古迹。位于林芝县广久乡达域龙增村西南约米处,临雅鲁藏布江。据考证已有年的历史,是用以记载赤德松赞与工布地方首领会盟为好的。

汉妃梳妆台

达域龙增村有一巨大的青石台,名为嘉萨,意为汉妃。汉妃即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此村关于她们的传说两人都曾遭小人诬陷在此地驻留三年后才和赞普成亲的。那块大青石就是公主梳妆的地方。

易贡茶场

易贡藏语为美丽。易贡河谷及易贡湖四周有不少狭长的台地,海拔最低1米,最高2米,年均温为11.4度,年降水量-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日照也不强烈,土壤腐殖物含量高,最适宜茶树生长。易贡茶又系天然冰雪融水浇灌,基本上不需化肥农药等,品质和环保指标是世上少有的。

林芝巨柏林

朗县、米林到尼洋河中下游一带的河谷中,常有零星的柏树分布,塔形的树冠以及挺拔的树干十分惹眼,这即是西藏特有古树-巨柏(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木)。林芝县巴结乡境内的巨柏自然保护区,树木分布集中,生长较好,是一片比较完整的巨柏纯林。

在保护区内,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34m3,最高者每公顷蓄积量可达m3。平均单株体积33.9m3,平均高44米,平均胸径厘米。林缘处最好大的一株胸径厘米,树高46米,树冠投影地面积一亩有佘。

墨脱的瀑布

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细弱如几缕轻纱,缓缓地从石壁上飘落下来,水珠被岩石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缕缕雾气,飘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声震耳,四季不涸,十分壮观。

在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观之称的大拐弯瀑布外,有高达四百公尺的汗密瀑布,有从悬崖绝壁倒挂的老虎嘴瀑布,的云崖飞泻的地东瀑布,有云雾缭绕的背瀑布,有银彩带飞舞的拉格瀑布。

背崩瀑布-冬天水小时,周围一带经常处于霏霏细雨之中,成为别致的匹练挂遥峰。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泻的瀑流,象银河倒悬,坠至半空,忽被峭石拦腰斩断,霎时雪浪飞溅,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纷纷扬扬,沿悬立千纫的绝壁陡然下坠,落进不见底的深渊,发出惊天动地的狂啸。

汗密瀑布-一层叠一层,落差高达佘公尺,它穿云越雾,由山巅奔腾飞泻,是从高入云霄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蒙蒙水气,隆隆水声在整个山谷的轰鸣。

墨脱的藤桥与溜索

墨脱较为有名的藤桥有背崩藤网桥、炯兴藤网桥,都长约米,其中墨脱德兴藤网桥横跨雅鲁藏布江,有多年的历史。

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多位于峡谷险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时,桥随人的重力与河风吹送,左右晃悠幅度极大,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墨脱景观还有溜索,那有点一苇渡江的姿式,但是以背对江面的样子高速滑向对岸,需要较高的胆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顺利过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南迦巴瓦峰,在这里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并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奇特的森林生态景观。

它抱拥的山岭最高达海拔米,而最深处的谷地深达米,令科罗拉多等世界其他峡谷望尘莫及。从高山冰雪带到热带雨林共有九个垂直自然带在这里分布,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备的地方。年4月17日,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最深。

9.民俗文化

宗教信仰

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苯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零距离涵盖西藏八廓街,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各大旅游景区线路攻略行程。

工布地区早先也同其他藏区一样,藏历正月初一过年。7世纪,吐蕃时期,林芝受到北方霍尔人的侵犯。工布新年有独特的习俗。每到年三十傍晚,家家户户都要把过年的食品“措”(用糌粑做成的祭品)、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人参果、红糖、干桃、苹果等。

大年初一,人们带上供品和青稞酒到自己的庄稼地里去祭祀丰收女神。大家在地里树起一根长长的杆,上端挂着经幡,下部绑着麦草,木杆前搭一祭台,然后煨桑、唱歌、跳舞,请求丰收女神保佑来年庄稼丰收。

新年的娱乐活动很多,也很独特。从初二开始,男子跑马射箭,工布地区的箭都是响箭,箭头是木质圆锥体,上面钻了许多小洞,箭离弦后,然后围着篝火跳舞喝酒。

林芝地区波密地方西巴村斗熊节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民俗节日。每逢藏历五月十五日,全村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去度母山煨桑,祈祷山神和上苍保佑风顺雨顺。山上的拜鹰节则带有更多的宗教色彩。

林芝地处山区,还有很多山民的习俗。比如工布的山民酷爱射箭,也长于射箭,无论什么传统节日,都有射箭比赛。此时射手在场中比赛射箭,歌手和观众在场边歌舞助兴,成为工布地区一道精彩的民俗风景。

珞巴民风

珞巴族由米新巴部落、米古巴部落、达额木部落等20多个部落组成,居住在大峡谷地区。据记载,珞巴这一族称,来源于藏族对居住在珞瑜地区的人的习惯性称呼,意为“南方人”。

珞巴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许多奇异的风俗:生殖崇拜吃烤鼠肉下酒“吾勇”神秘的巫千年忌禁婚俗与丧葬

生殖崇拜

珞巴人的信仰叫万物有灵。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全和万物有灵有关,牲灵、神灵、鬼魂、妖魔等等,珞巴人称为“吾勇”。

巫师有卜卦师“米剂”和祭神跳鬼师“纽布”两种。“米剂”杀鸡取肝,从肝呈现的颜色、明暗、凹凸、平陷、圆扁及纹路的曲直、折向、起讫点等征象,判定吉凶、贫富、离合、寿缘、旺败、丰歉、触犯何种鬼神、所需何种祭品。“纽布”除具有“米剂”的职能外,还以祭神跳鬼的祷词、咒经、模拟动作、祭献牺牲和占卜等方式,为人怯危求安,免灾招益。

酒曲、酿酒粮禁止他人摸动,妻子生小孩后至婴儿脐带脱落期间,禁止丈夫外出劳动;妻子怀孕两三个月后,禁止丈夫参加捆绑尸体和猪牛,禁止杀牲等。

珞巴人的婚姻和丧葬也很奇特,他们除了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外,还有试婚制,丧葬除土葬外,还有树葬,即把死者的尸体放在死者生前用过的藤筐里,挂在村头的树枝上,上面搭草棚遮雨防晒。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21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