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藏行”: 从西安出发到成都,沿着国道一路向西,直到川藏交界; 再南下至昌都,经国道连接到国道。国道线内,从波密经林芝到终点拉萨。 返程,经青藏线到格尔木,绕行青海贵德到西宁,之后经兰州返回西安。 我的“川藏行”: 走过了国内号称“骨灰级自驾线路”的国道,也途径了西藏境内风景最美的国道。 我的“川藏行”: 是自驾探秘之旅,也是藏域人文之旅。 我的“川藏行”: 翻越途径十九座海拔米以上的高山,路遇无数美景,经历无数感人的事情。 我的“川藏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次的行程,我想说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德勒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甘孜州年龙乡与色达佛学院交界 故事: 头晚,住在阿坝州的西索村。第二天清晨,沿着国道向西去色达。“甲学乡招呼站”过后,就离色达不远了。 甲学乡过后,是白塔;白塔过后,路被封了。 看护道路的是几位身着红袍的僧人,话语听得似懂非懂,大概的意思是:现在修路,不让通行;若是去色达,请再向北绕行…… 翻看地图,若是绕道向北,需翻过两百公里的山路后再向南…… 向北,海拔持续升高。 车少的可怜,半个多小时只有我们孤单单的一辆车。 渐渐地,有些耳鸣……道路转弯、爬上山口,看见路标“德勒湖”。我曾在地图上见过德勒湖的标记,于是忙不迭探头张望。山包的另一侧,德勒湖水闪烁着幽蓝的色调,面积却并不大。 过山口,下坡,车子驶得飞快。 似乎就在一刹那,突然下雪了……雪,来的如此突然,让人措手不及。还未来得及赏雪景,雪又迅疾变为冰雹。车顶棚上啪啦啪啦的声响让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前窗,冰雹猛烈时都让人担心玻璃会被砸碎。 路滑,车速并不快。 但突然有只体型庞大的牦牛突现路中间,于是急刹车,于是车子乱拧。 于是……车里,惊叫一片。 阳光总在风雨后。 穿过冰雹区,就是艳阳天。 傍晚,抵达色达。 夕阳没看成……除去高反不适外,窗外狂风雷电。 那一晚,宾馆的房间漏水了。 2、乃龙神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色达佛学院到甘孜县城途中 故事: 从色达到甘孜,里程共计一百五十八公里,用了整整四个小时,几乎大半个路程都是在高海拔的山地上行进。 土路,狭窄且颠簸。 车辆驶过,后面扬起高高的灰尘,似黄龙驾风腾空,看着威风凛凛的样子。 尘土越是高扬,车速越是飞快。 于是土和车终于成就了并肩赛跑的姿态……形状与色彩,混为一体,不分彼此。 峡谷,越走越深,越走越窄……向前延展着,似乎总看不到尽头。 除此之外,两侧的山也越来越高。 山上的绿,由青绿变为黄绿,又由黄绿变为黄褐。 乃龙神山垭口,地势最为险峻。 垭口处没有任何标志,只有近处的荒原和远处突兀的高山。 道路曲折,婉转多变。 向后看,层层叠叠的路看着眼晕;向前看,叠叠层层的路看着头晕。 一侧是土崖,布满碎石;另一侧是悬崖,深不见底。 如此境况,开快点或许才是安全的有效保障。 头顶的云彩,飞翔的速度更快。 一朵又一朵紧跟着,根本没有讲究的队形。身影投射下来,映在山体上,是一幅又一幅动态的画面……很美。 3、罗锅梁子,海拔:米 位置: 色达佛学院到甘孜县城途中 故事: 乃龙神山垭口过后,豁然开朗。 远远的,一连串巍峨的雪山毫无征兆地展现在眼前。 数个高高耸起的雪峰在阳光下熠熠闪亮,如神龙般一字摆开,见首而不见尾。 面前,东、南、西三面都被雪山环绕着。 远处的雪山,就是传说中的罗锅梁子。 雪山延绵,线条硬朗。 像威武的勇士,张开双臂呵护着一方家园;又像是洁白的哈达,铺开来护佑着四方百姓。 当路标指示距离甘孜县城还有三十公里时,车辆终于回归到了平原地带。 眼前,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美妙画卷。 4、卓达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甘孜县到白玉县 故事: 除去国道主路之外,沿路还会途经一些不为人知的惊艳之处,最典型的莫过于被称为“中国最美自驾县道”的“甘白路”。 甘白路,即甘孜县到白玉县的简易公路,从甘孜县呷拉乡开始的国道拐向白玉。甘孜县到白玉县约公里,是人文宗教观光为主线的旅游线路,亚青寺、白玉寺,嘎拖寺是必看景点。 由于白玉无论是从德格还是甘孜都较难到达,因此这段路足以成为一条令人赞叹不已的秘境之路。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条非常值得自驾走一趟的道路。 沿途风景不断变换,一路上会经过河谷、原始针叶林区、草原、牧场、海子、冰川遗址以及雪山等。路过的每一处风景都会让人大呼过瘾,兴趣盎然。 甘白路在万山之巅蜿蜒,远处绵延的雪山似乎都在脚下,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令人深深体会到“天路”两字的含义。 行路远望,但见彤云密布、瑞雪平铺,粉朔群山、银装万里。如同披着素玉般的白雪公主,倚在天的怀抱之中,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跳锅桩的藏族少女手中洁白如云的哈达。那富于变化的雪山云雾,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5、卓达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白玉县到甘孜县(返程) 故事: 实际上,这条路具有非常浓郁的佛教氛围。 从昌台路口进去的亚青寺,势必会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一振。这几乎是川藏北线上最值得推崇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静静地体会“觉姆之心”的佛教意境。 海子山的风景亦是古朴悠远,与理塘和稻城之间的海子山相比各有千秋。而在日通大草原、偶曲河峡谷,一路又是不同风光,仿佛不同题材的壮美画卷一张张在眼前徐徐展开。 日通坝草原广阔平坦、风光旖旎,从山坡远远望去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繁花如锦的草原上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袒露在阳光下,俯视而看,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无限的遐想勾起美好的邂逅故事。 在进入察青松自然保护区时,道路渐渐变为河谷气候。这里森林茂密,色彩更为斑斓。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见珍惜的白唇鹿呢。 如果你打算自驾川藏线的话,我建议一定要走走国道。 如果你自驾国道进藏的话,我建议一定要走走甘白路……因为那里号称“中国最美的自驾县道”。 6、雀儿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甘孜县到德格县 故事: 一路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在雀儿山脚下戛然而止,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隧道入口。几辆工程车在隧道口进进出出,尽管车身颜色被尘土覆盖的几乎看不清楚,但看穿梭行进的姿态依旧井然有序。 沿着山脚下路牌的指示拐弯,车子徐徐地开始攀升,准备上山了。 前方弯曲盘旋着的,是望不到尽头的土路。 土路姑且算是平整,但却不宽。一辆车走过,距离稍显宽敞。两辆车若是并排,只能说是勉强。 随着海拔的快速升高,山势变得愈发险峻。雀儿山正一点点儿地揭去面纱,向往来的人们露出真实的面孔。 窗外风景变得苍劲起来,只黄、灰、白三种颜色。黄色的是山,是裸露着的土。灰色的是云,是大片的阴沉。白色的是最远处的山巅,积雪皑皑。 山风呼啸,掠过山谷,经幡猎猎作响。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老鹰在飞翔,谁来铭记那些没有记录的生命和青春。雨依然在下,那山脉依然安详,行进的车辆迷失在浓雾中…… 下午三点,伴随着发动机竭尽全力的低吼,车子终于抵达雀儿山垭口。 同在藏区其他高山垭口看到的一样,这里的路边也悬挂着无数经幡。经幡,是当地藏民对神山的敬畏和祈福。经幡随风招展,是向神明念诵经文,是为世人祈祷祝福。 年10月,雀儿山隧道通车。隧道洞口海拔高度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 过往车辆只需10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而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的历史也将一去而不返。 7、矮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德格到江达 8、雪集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江达-昌都 9、达马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江达-昌都 10、宋拉夷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江达-昌都 以上4个高山垭口,翻越时均在晚上……无图。 故事: 矮拉山是走国道经岗托大桥进入西藏后遇到的第一个垭口,对于向往西藏的人来说,它是一个象征。 虽然看见写在金沙江畔岗托大桥的藏文时就意味着进入西藏了,但在翻越这座山时,内心却变得更为激动。 矮拉山的路况基本是这样的: 先是一段长长的缓坡,然后是一段短短的“之”字形回头急上坡,随后又是长缓坡,之后又是“之”字回头急上坡……这种路况一直持续到正在修建的隧道口。过了隧道口后,又重复之前经过的路况,直到山顶的垭口。从垭口前后望去,无论是上山的路,还是下山的路,看起来都非常壮观。 客观地说,国道线上的垭口几乎无一能与之相比。真的是一个山接着一个山,抬头前面是无尽的山,低头脚下是泥泞的烂路。而远处山坡上的汽车则像一只只可怜的小蚂蚁,艰难地爬啊爬,可总也爬不到山的那一边。 国道在矮拉山的这段路就像一团揉乱了的毛线,理不出头绪,毫无章法。 从江达到达昌都的路都是在海拔米以上的山脊上走,要翻越达马拉山、雪集拉山和宋拉夷山。 但行驶感觉上,这段路要比翻越矮拉山好得多。最起码,直路多,平路多。或者说,车开得已经有些麻木了。 翻不尽的山,越不尽的岭…… 这一夜,翻山翻得要吐; 这一夜,漫长而又艰辛。 抵达昌都,已是凌晨02:00。 11、浪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昌都到邦达 故事: 浪拉山是昌都至邦达必经的山峰,也是昌都附近的最高峰,属于横断山脉自东向西的第五条山脉,是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 浪拉山垭口平缓开阔,两边山脊为长满青草的山包。山势也并不陡峭,很多平缓之处搭有帐篷,不少藏人在这里放牧、晒太阳甚至跳舞唱歌,自由快乐的生活令人向往。 站在垭口上放眼望去,面前的几座山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路,很难分辨出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也看不出究竟会是哪条路将把我们送往另一处山顶。 歌星韩红的老家是昌都,对于浪拉山她曾为之高歌《浪拉山情》: 看白云,才看清了我自己。看山川,才看见了美丽。经转摇出了你的神秘,雄鹰唱着说:你想念我。听山歌,才听醉了我自己。看山泉,清澈无边。酥油灯点燃了你的神秘,经幡告诉我:你爱着我。 12、怒江山(业拉山),海拔:米 位置: 邦达到八宿 故事: 业拉山,也叫怒江山,位于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内。过业拉山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 如果说业拉山北边对比鲜明的景观带来的是美轮美奂,那么南侧景色所给予的就是强烈震撼。 刚刚抵近垭口,就被视线最远处的雪峰所吸引。 云雾的遮挡下,远山只露出山头。正想抓紧拍一张,几秒种后山巅就被云雾完全淹没。往上走,头顶的云层也越来越厚。开始是乌云,后来是白云。 行至山顶,大风吹,瞬时又是朗朗晴空。 垭口顶端是风化严重的土黄色沉积岩层,裸露在外的喀斯特石灰岩,峥嵘突兀,象一座巍峨的天然城堡。这就是令人称奇的业拉山天门洞,仿佛这座城堡的城门。 向山下看,邦达草原沐浴在阳光下,金光灿灿仿佛一个硕大的聚宝盆。 13、安久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八宿到然乌 故事: 出八宿县城后是下坡,下坡后不久便是上坡。上坡起起伏伏一直持续着,到达最高点的位置叫安久拉山垭口。 四周原本挺拔的群山在高海拔垭口的衬托下,显得不再威严伟岸,倒是更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感觉。 出乎意料的是,垭口附近不仅平缓、而且宽敞。这一点,和之前走过的那些陡峭起伏、壁立千仞的垭口大相径庭。如果不是看到路边垭口标志牌的数字,很难让人相信已经行进到了安久拉山垭口。 停车,举目四望。 四周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水潭,这种地貌被当地人称之为“海”。掩映着宽阔的草场和轻谧的湖水,周边景物仿佛凝固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 山口的另一侧,有一处面积稍大的海子,那就是安久拉海子。按照河流成因的理论,我估计这些海子也是山下某条河流的发源地。 上山时所看到的耀眼的太阳此时被空中厚厚的云层遮挡,但依然有些许阳光执着地从云彩间隙中穿透下来。光线一束束的,景象看着妙不可言。公路笔直,更远处的路边有几只闲散的黑牦牛在漫步。一辆卡车呼啸着开过来,经过身边时有意鸣响着喇叭。山口宁静,只能听到风吹过的声响。 视线远移,目送汽车消失在了路的尽头。 旅行者总喜欢赋予某个地方以特殊的含义。 对于安久拉山,其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整个国道上最平缓的高山垭口,更多的在于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生哲理:山居高者而从容,人居高者而谦恭。 14、色季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波密到林芝 故事: 到林芝之前,是漫长的上坡路,前面还得翻越色季拉山。 如果说鲁朗林海是龙王的灵界,那神山色季拉则是神灵的栖息地。 作为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分水岭的色季拉山属于念青唐古拉山余脉,是重要的文化和族群分界线,曾经是工布藏族和波密藏族的地界,也是河谷农作区和森林狩猎区的区分标志。 由于众多信徒的朝拜,色季拉山成为西藏的神山之一。 每年,来这里转山的人络绎不绝。浪漫的杜鹃、威严的南迦巴瓦,加上苯教神山本日拉山,这三者使得色季拉山显得有些远离人间烟火。在色季拉山垭口能看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山口下是层层叠叠、一年四季变换色彩的鲁朗林海。 汽车盘旋而上,窗外云雾缭绕。 左盘右旋、上下起伏于盘山公路,恍惚间竟有“人在天上行,云在脚下走”的幻觉。透过车灯的照射,可以看见道路两侧密布的森林被薄纱般的云雾环绕着。 时不时,或大或小、或细或宽、或长或短的瀑布贴着山体从飘渺的云雾中飞出,却又不知这等精灵究竟是从哪里幻化出来的。 车子在山路上飞驰,景色随之不断变化,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在眼前正徐徐展开。 15、米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林芝到拉萨 故事: 倘若说逶迤连绵的群峰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那么深藏于群峰之间的垭口就是深入诗篇的诗眼…… 米拉山口,是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个垭口。 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车子刚在垭口停稳,身子就迫不急待地跳了出来。 垭口的风很大,帽子迅疾被吹飞。跳着伸胳膊去抓,却根本比不上它飞翔的速度。还想去追,眼睛却被空中飘扬的经幡所吸引。 看不到边际的五彩经幡随风漫天飞舞,极其壮观。 米拉山上,时虽初秋,但寒气却咄咄逼人。凹处高山草甸横生,山顶奇峰怪石嶙峋。 高海拔草甸,草色早已黄橙。雪峰仿佛顶着云层,直至蓝天。 感动,为眼前的景象。 年9月30日,米拉山隧道贯通通车。 米拉山隧道是“拉林高等级公路”的重要工程,隧道海拔米以上、全长米,将会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 以往,从拉萨到林芝走国道至少要8个小时。林拉高等级公路全线改造工程完工后只需3、4个小时,而且路况更好、更安全。 16、岗巴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拉萨到羊湖 故事: 从拉萨出发,向南的一日游是游览羊湖最便捷的方式。 从拉萨到羊湖,途中经过岗巴拉山垭口。 站在垭口,北望可见雅鲁藏布江,南看则是蜿蜒浩淼的圣湖羊卓雍措。碧蓝的湖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搭配着远处的雪山,无比壮美。 羊湖湖水呈现着异常美丽的蓝绿宝石般的色调,明艳逼人,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 17、那根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拉萨到纳木错 故事: 那根拉山口,是通往纳木措的必经之路。 低温缺氧,被称作是“生命禁区”。 再次呼吸困难,想了想,释然:呼吸的不是氧气,是大风。 垭口,远眺。 远处那一抹蓝色的水,就是纳木错! 很难想象,如此高的海拔上竟然有这样的景观。 18、唐古拉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那曲-格尔木 故事: 夏秋之交,大西北草木青黄。 天高云阔,透过车窗向外的每一眼都足够让人震惊。 近处是泛黄的草场,黑身的牦牛成群结队地漫步。远处是连绵的雪山,在蓝色天空的背景下洁白耀眼。偶有弯曲的河流绵延着从这一边徐徐流向那一边。 若不是风大,吹动着云彩乱飞,那眼前所看到的岂不就是一幅最美的画卷么? 山岭陡峻,绵延巍峨。 像成排的卫士,守护高原。 若再仔细,还能看见山巅之处翱翔的神鹰。 穿云掠风,自在逍遥。 大道笔直,寂寞无声。 但能听见,心跳声越发强烈了。 19、昆仑山垭口,海拔:米 位置: 那曲到格尔木 故事: 路,随着山形的走向盘旋,让视野不断循环着苍茫,辽阔,与壮美。 偶一处山顶的积雪,定能唤起兴奋的呼喊。 还有湖泊,藏匿于草原深处,湛蓝的色调犹如宝石般灿烂。 无数次临近,无数次又随着道路偏远。那些湖是精灵,只可远观,却容不得近处的抚摸。 风,巨大。 呼吸,极不顺畅。 走着,迎风,每一步都很艰难。 伫立,远观。 让心,随着风一并高飞,飘向天际。 这里是大美的青藏公路, 不临其境,不懂其美。 重磅:公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多图慎入) 长按上图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