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瑞安发布"↑↑↑ 今日上午,瑞安举办陈傅良诞辰周年、孙锵鸣诞辰周年纪念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麻胜聪在会上要求,在“不忘本来”中坚定瑞安文化自信,在“面向未来”中推动瑞安行稳致远,努力让瑞安在新时代发展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潘忠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瑞安市领导叶艳、方小梅、孔庆吉、钱定荣等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陈氏、孙氏后裔代表、特邀嘉宾代表、温州市社科联、省社科联负责人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致辞。 麻胜聪在座谈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瑞安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先贤陈傅良,推荐“经世致用”,着眼于民生改善;先贤孙锵鸣,整理研究地方文献,造福百姓。先贤遗风,泽被后世,为瑞安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麻胜聪强调,瑞安文化自信源自于“寻根过去”,源自于历史文化先贤,源自于历史文化遗存,源自于历史文化地位。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已成为瑞安最根本最持久最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 瑞安的文化自信承载于“扎根现在”,打造“”点线面多层次的承载体系。通过打造一个非遗活态传承产业综合体、两大城市文化中心、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四大水乡文化古镇,拾起历史碎片,留住城市记忆,唤起文化乡愁。 瑞安的文化的自信融入于“伸根未来”。瑞安将把文化自信转化为经济动力,转化为城市魅力,转化为社会活力,将文化软实力融入于经济、政治、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艳表示,瑞安将继续加码加力扩大宣传,做大做细夯实阵地,创新创优推出精品,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瑞安的文化软实力。 座谈会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孙诒让研究所所长王兴文等在学术研讨会作主旨发言。 下午,在陈傅良学术研讨会上,会议入选论文21篇,与会人员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和精彩讨论。 明日,瑞安将举行孙锵鸣学术研讨会,陈傅良纪念馆开馆仪式等。 此次活动为期两天,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加强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更全面了解陈傅良、孙锵鸣及其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寻根过去 ▼ 瑞安自古名人辈出,先贤众多,文化遗产丰富。今年适逢陈傅良诞辰周年、孙锵鸣诞辰周年。今天我们借着纪念先贤的机会,分享一篇文章。 《瑞安:发展与复兴永嘉学派》 作者洪振宁 陈傅良与永嘉学派 陈傅良 .1.7-.12.16 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叶适同为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 陈傅良生长在瑞安,27岁在温州城南茶院讲学授徒,从学者常达数百人。 多年后,屏居仙岩僧舍,师从郑伯熊、薛季宣,潜心义理之学。宋乾道八年(),36岁,与门人蔡幼学一同考中进士。授泰州州学,改太学录。 41岁时,通判福州,《三山志》编纂,实多出陈傅良之手。 48岁后,居瑞安、温州,知桂阳军。 53岁时,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迁转运判官。宁宗即位后,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以伪学案降官。 67岁时,差知泉州,以疾辞,授集英殿修撰,告老于朝,授宝谟阁待制。 陈傅良一生强学笃志,著书明道,为学重“经世致用”,以变通求实功,政治上他着眼于民生改善,主张“结民心”,“宽民力”,“救民穷”,尤其是从事教书育人多年,十分重视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蔡幼学、曹叔远、钱文子等众多学生。 他精研经史,是当时最为“知今”的学者之一,他撰写的《历代兵制》,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军事制度通史的著作。他还创立了“乾淳太学体”,或称“永嘉文体”,其文简洁平和而曲折有法,尤以论著名,南宋末《论学绳尺》称“止斋之论,论之祖也”,有《止斋论祖》传世。同时代学者楼钥认为陈傅良文章改变了一代时文风气。著作有《止斋文集》《春秋后传》等。 南宋时期的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南北移民不断徙居温州。此时的温州,人才辈出,文风尤盛,形成了主张事功而著称于中国思想史的、由陈傅良承前启后、叶适集大成的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的特点是“以经制言事功”,永嘉学者大多从《周礼》等制度性资源中抉发“治”的精髓,为当下政治提供借鉴,以祈臻于三代之盛。 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虽各有差异,但在学术价值取向上又都表现出重实用、求实效的特点,治学以史学为根柢,对文法也有较多的研究。 △叶适(-) 尤其是陈傅良,为永嘉学派巨擘,精研经史,贯穿百氏,一事一物,必稽于实,其文立论“要与时务合,不为空言”,多切于实用,其讲学、文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南宋时期,温州学风之盛、学者之众,皆超越前代,成为显学之一。 在永嘉学派的创立发展中,瑞安陈傅良是主将,他是承前启后的中继人;在永嘉学派的重振复兴中,瑞安孙锵鸣是主将。 △孙锵鸣墨迹,书陈傅良诗 △孙锵鸣撰陈傅良年谱 孙锵鸣的努力与业绩 孙锵鸣 .2.21—.2.1 字韶甫,号蕖田,晚自号止庵,瑞安人。 晚清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也是温州文化遗产尤其是乡邦文献最重要的守护人之一。 孙锵鸣25岁就考中进士,后来任广西学政,官至侍读学士。 48岁因“为民请命”而结束了政治生涯。 他的一生,有两件事,值得一说。 ●一是清道光二十七年(年,31岁),当考试官,李鸿章、沈葆桢出其门下。 △门下李鸿章敬题 ●二是奉命在本地办民团,与金钱会相斗,潘岱祖居被焚。 后一事往往被人误解。应该说他的出发点是为地方自治、为地方的公益事业和共同事务作贡献。乡贤的主要特点是为乡里公共事务竭尽心力,为一方百姓造福,有善行义举,或维持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为地方自治尽心尽力。 他的业绩,主要有: ●一是在内忧外患之时,他与其兄孙衣言一起,为复活年前的永嘉学派做了大量工作。 ●二是他整理和研究地方文献,撰写《东瓯大事记》《东嘉诗话》,撰写周行己、陈傅良的年谱,主持整理并刊刻瑞安孙希旦著作《礼记集解》,从家谱中抄出宋代温州人著作《开禧德安守城录》,抄出明代温州人著作《鹤泉集》,保存了一大批乡邦文献,他撰写或保存、整理的地方文献,有10部被列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的三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中。 ●三是先后任教于苏州、南京、上海、温州各书院,门下著录数千人,学生中最著名的有宋恕、杨晨、周珑、黄绍箕、洪炳文等,培育了大批的经世人才。 孙锵鸣撰有《吕氏春秋高注补正》《陈文节公年谱》《东瓯大事记》等,胡珠生整理其著作为《孙锵鸣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入他的《止庵诗集》附《盘阿草堂词存》。事迹载入《清代碑传集补》卷九。 瑞安是复兴永嘉学派的中心 瑞安,曾经是十二、十三世纪之交南宋永嘉学派特别活跃的地方。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瑞安又是永嘉学派重振复兴的中心。 八百年前,永嘉学派在瑞安等地繁荣,陈傅良、蔡幼学、叶适等一批学者讲学、著述,重文兴学育才,推进学术创新,形成了温州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由于孙衣言、孙锵鸣他们的努力,彰显出了南宋时期温州学术文化的繁荣景象,使得中断了多年的永嘉学派,得以赓续重光。他们力图将区域遗产转变为面对现实的活的文化,近代温州文化得以奠基和开创。 永嘉学派得以复活重光,瑞安是复兴之地。 近代瑞安,由于先贤的奋斗,新学发展较快,实业得以推进,成为文明高地。以至于到民国时期(年代),瑞安城排在浙江省城市序列的第五位(依次是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瑞安)。 中国近代史上推进的所谓的“变法自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改革发展”。其进程中一个特点是京城与地方的活动交织互动。 这个地方主要指的是沿海地区,如上海,如瑞安。 孙衣言是曾国藩的手下,他是连接曾国藩、张之洞与家乡瑞安互动的轴心人物。 孙锵鸣则连接着他的门生李鸿章。 孙锵鸣的学生黄绍箕(—)是张之洞身边的人,幕僚(智囊团)之一,是瑞安与京城互动的又一位关键人物。 △黄绍箕(—),浙江瑞安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官侍讲,爱才好士,曾为康有为延誉。 黄绍箕不仅直接参与了晚清改革纲领性文件《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起草,而且积极兴办新式学堂,发起创办瑞安学计馆,参与组织上海强学会,参与创办京师大学堂,主持编译局,他撰写我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有开创之功。 △瑞安学计馆(今瑞安中学前身)旧址 晚清时期的瑞安,以诒善祠塾为中心,瑞安先进分子结成知识群体,这一知识群体中的陈虬、宋恕、洪炳文、孙诒让都参与讨论和设计晚清系统改革的方案。 当时的中国,一个县城竟然能有这么多的先进分子在较早时间以系统的理论著作加入探讨和设计改革方案,这不能不说是瑞安历史的莫大荣耀。 一百多年来,瑞安,走在近代史上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前列。这可以举出许多实例。 晚清新式学堂,年前首先在瑞安兴办,因为“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所以创办算学书院,改名学计馆。孙诒让认为:“学计馆之开,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学计馆毕业学生后来为瑞安县志局选用,以新法测绘全县五十五都地图。 年项芳兰在瑞安创办方言馆,是浙江省最早的外国语学校,瑞安籍的留学生差不多“尽出其间”。 △瑞安方言馆旧址 辛亥革命前温州地区外出的留学生总数中,瑞安人数最多,占了近四成。 《清代学者象传》收入温州地区的学者4人,都是瑞安人,如果将晚年定居瑞安城的青田人端木国瑚也算在内的话,则有5人。 中华书局20世纪出版“十三经清人注疏”系列丛书,其中有2种是瑞安人的著述。 近代瑞安人,兴办实业,发展工商,在温州办报,引进石印技术,最早使用铅字排版印刷等。 年版的《温州市志》收入近现代人物中,瑞安人约占四分之一。 浙江省人民政府年至年公布的三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属温州的70多部,八成是瑞安人的著作或原藏于瑞安。 近代温州地区的知识群体,第一个、第二个,乃至第三个,基本上都是由瑞安人组成。 第二个知识群体是陈虬为核心的利济医人群体,也以瑞安城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医院,采用的《利济教经》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编的最早的新式教科书”(《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第页),《利济学堂报》是中国最早的高校科技学报(汪林茂《从传统到近代:晚清浙江学术的转型》,第页),利济培养的数十位医师,成为近代温州的新式医学的带头人。 △利济医学堂 第三个知识群体以陈黻宸为首,在上海创办的《新世界学报》,是中国最早的纯学术期刊,“与其他一些多刊载译著的学术刊物不一样,《新世界学报》所刊载的几乎全是自著的、且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学术论著。”(同上,第页)这一知识群体后来转入北京大学,培养了冯友兰等中国杰出的人才,成为胡适先生所说的“北大的温州学派”。 △陈黻宸 近代以来,由于瑞安人的努力奋斗,由此而在温州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兴办新式学校、乐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思潮、提倡和崇尚实业的社会风气,积淀为一种创业创新、致力于民生改善的区域文化。这一影响,不可低估。 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一个文明的高地,知悉瑞安城正在继续加强旧城历史街区原貌的整体保护力度,准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人十分激动。瑞安城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内外瑞安人留住记忆、记得乡愁、共建家园、塑造未来的历史使命,是全体瑞安人共建海上丝绸路上节点城市的重要行动。 今天,我们纪念瑞安先贤,需要继续推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的建设,以不断提升瑞安文化软实力,进一步美化瑞安城市的新形象。 编辑:江达富丨责编:潘勤勇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