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知道夏乌村这个地方,是因为桑珠洒咧营地。桑珠洒咧营地是从国道进藏到江达县城前唯一的一处可以提供旅客吃饭住宿的地方。营地建在山凹间的平地上,全草坪覆盖,草间有温馨的花儿摇曳,旁边金沙江水喧闹的流过。几顶牦牛帐篷,几幢藏式楼房,加上营地主人桑珠贴心周到的服务,这里就变成了连绵横断山脉深处的旅客之家。

营地紧临夏乌村,夏乌村是大山深处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藏族村落。村内房屋并不聚堆,零落的散建着,房屋周围是刚收割完毕的青稞田,黄色的青稞茬儿成为田野的主色调。阡陌如带,家家相通。牛儿马儿悠闲的低头啃草。四围的山峦静静的矗立。山顶云卷云舒,山间绿色如染,整个山村静寂安祥,千年万载,亘古不变。

信仰于藏族人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与生命密不可分。即便是深山最深处,也阻隔不了他们内心的笃诚。即使就这么几十户人家,村里也建有两座寺院。刻有经文的石头,五彩的经幡,随处可见。据说,每一阵风吹过这些石头和经幡,就相当于颂经一遍,吹去晦气,带来吉祥。

不太清楚这大山深处村民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什么,但从房屋的质量,以及他们几乎每家门前或院内都停有汽车,摩托车情形来看,生活应该是富足的。村民们除了耕种,放牧,闲暇还会在房前屋后种植许多鲜花。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青山巍巍,江水滔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乌村民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诠释幸福的含义。或许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与世无争,岁月静好!

夏乌村不仅具有恬淡宁静的美,还是一处有故事的地方。对近代西藏影响力最大的清末封疆大吏赵尔丰曾在这里设立府衙。并最终在这里被处以斩首之刑。当年的府衙现在只剩下黄土夯就的残垣断壁,凄凄凉凉的座落在夏乌村后面的山坡上。讲述着一代柱臣叱咤风云于乱世之中的故事。

众所周知,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爷专政,中国从世界强国,走向人人得而欺之的积贫积弱。英国用精明的手段强占殖民了西藏。清驻西藏官员无能且不做为的情况下,英与西藏班禅在一没有清政府授权,二没有清驻藏官员签署,三没有达赖知情的情况下签定了流氓的《拉萨条约》。西藏对英国的殖民逐渐默认,而清朝派驻西藏的官吏凤全又被土司所杀。赵尔丰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西藏。

西藏的大权一般掌握在寺院和土司手中。赵尔丰进驻西藏后,恩威并施,以武力镇压平定土司,再削减了寺院的权利。在政治上,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管理;在宗教方面,抑制寺庙势力的恶性膨胀;在经济上,禁止土司、头人、寺庙放高利贷,严禁炒作买卖土地,废除土司、头人、寺庙的经济特权,废除无偿劳役和各种杂派,鼓励垦荒,兴厂开矿,改善交通,发展邮政,统一度量衡;在教育方面,发展官学,打破了寺庙对于文化教育的垄断。

年届六十岁的赵尔丰在藏七年,在这七年之中,西藏山河表里重新全部归于王化,土司人头滚滚落地,“赵屠户”的大名传遍整个藏区,直至名扬全国,而他本人却在大业将成之际,因不得已而为之的镇压“保路运动”而声名扫地。(无能的清政府将国有铁路出卖外国,引发民众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赵尔丰食君禄,担君忧,忠于执行清廷旨意,违心武力镇压了这场运动)

镇压“保路运动”事件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赵尔丰也因此事件被免去四川总督一职,留任边务大臣。武昌起义爆发后。尹昌衡诱捕了赵尔丰,并将其杀害。

府衙遗址对面下临滔滔奔涌的金沙江的半坡上,据说那是当年对赵尔丰行刑的地方,被当地人叫做“断头台”。当地人绘声绘色的向我们描述,赵尔丰被绑在那里,刽子手挥舞大刀,斩断了赵尔丰的脖子,头胪顺着山坡滚到下边。

坐在断头台上聚餐,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我的脑海里总是放映着那个最悲壮惨烈的画面。坡下的金沙江水,哗哗流去。当年是非功过皆逝如流水,百年之后重启这段历史,对于这位满清重臣,自然是客观公正看待。

关于赵尔丰其人,在后人的评价里是善恶功过不一。但可以肯定的说,赵尔丰在西藏的一系列的政策,奠定了清朝灭亡后,抗战,内战时期,西藏局势的稳定。在年解放军进驻西藏时,能够在昌都一战后,旋即和平解放西藏,多少也有赵尔丰的功劳。也许在风雨飘摇时期,非常的手段才能达到非常的效果,或许手段霹雳,但实在的管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里无法以对错忠奸简单去评判。赵尔丰作为满清重臣,自然有他的身份局限性。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谁又能看清历史发展的方向?不管是镇压保路运动,还是成都杀戮。赵尔丰只能听命于清廷,效忠于清廷。时过境迁,在遗址前回顾这段故事,徒有唏嘘。

赞赏

长按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yy/14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