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川藏线上,他们并不是孤单的赶路人

江达县至玉龙镇,一次次萍水相逢的偶遇

给大孝传骑带来许多同行的感动与鼓舞

8月11日

江达县—玉龙镇

骑行87公里

◆江达出发

早上8:25,吃过早餐,一张合影开启新一天的骑行。

△江达街景(左右滑动查看)

江达县城出发前,买好了路餐、备足水。可能是体力原因,还有高原骑行缺氧的原因,出发后尽管是缓坡,沿着一条溪谷逆流而上,速度也只能在15码左右。

△看视频,更直观

国道在江达这一段毁损比较严重,翻过矮拉山之后,地质结构有变化,由石灰岩变红砂岩,植被变稀变薄,地表含水能力减小很多。

△国道被冲毁

因为地质结构的原因,连续的大雨易导致山洪和泥石流,在江达县城看见山洪的水线,高出国道快一米。尽管水资源丰富,骑行87公里没有看见一个水电站。因为道路毁损严重,车辆还是比较少,虽然是国道,遇见的大多是本地车辆。

△典型的云山雾罩

△海拔米处的沼泽地

尽管是牧区,藏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西部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除了部分人继续以前的放牧生活,大部分都参与到西部建设中,如岗托镇7个村,大型的运输车辆有近百台,7座的面的随处可见。我们见着了岗托房东三兄弟的三台车,一台大货、一台面的、一台小型货运车。

△江达县至玉龙镇风景,左右滑动查看

出门阴天,临近中午转晴,蓝天、白云、雪山、绿草、各色小花以及溪流,沿路可见,走走停停,美不胜收!

◆雪集拉山口

队员们在此短暂休息,合影一张。

△娱乐。看图猜猜,他们的动作像是两个什么动物?

△取暖。穿冬装,戴夏帽,三伏天里来烤火。

△路餐。“七对”强烈推荐,准备回家买一箱。

△拍照。我们看见的,是一翻而过的照片;看不见的,是队员们的用心。

△骑行。山高路远,唯有车轮不息。

◆到达玉龙镇

翻越海拔约米的雪集拉山口,下坡至海拔米,再逆溪流缓上至海拔约米的玉龙镇,已是下午六点后。大孝传骑到达玉龙镇之前,这里刚刚下过雪。这里可能是他们住得最高的地方了,不知晚上会不会又因高反而失眠呢?

△初识玉龙镇,左右滑动查看

骑行故事玩手机直播的背包客

离开江达县城20公里遇到一个徒步的河南小伙,坐在地上休息,拿着手机玩直播。他是7月13日从家里出发,徒步从色达开始,预计10月份到拉萨。三个月的单人徒步旅行,在我看来,非一般人能承受。(“阿荣”撰文)

单骑小伙有个神器

快到玉龙镇时,大孝传骑遇到一个单骑走天下的陕西小伙。聊天中得知,小伙去年在外骑车一整年,带着帐篷、睡袋,还有太阳能电池板,这次的目的是到尼泊尔。他的太阳能电池板真是个神器,一周户外用电都够了!(“阿荣”撰文)

热情的陌生人,热情的合影者

在路上遇到一家人拉着挂满经幡的小车,可能是去朝圣。在雪集拉山口遇到两个藏族小伙主动和我们合影留念。

这一路上,其实还有两次受到野狗的袭击,有惊无险。马上要到昌都,转国道,今天的偶遇,明天就习以为常了。(“阿荣”撰文)

遇见大孝传骑

在川藏线,在风景中,在故事里

ps

文中有个小小问题

各位看官发现了没?解答了没?

欢迎留言区给答案哟

手动比心

编辑:盛为华审核:伍洪涛

旅游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大孝传骑为啥兵分两路了?等你来找答案!

想知道藏经是怎么印出来的?赶紧看过来~

数数、数羊……经过这难眠的一夜,我们被逼上了川藏第一险——雀儿山

一瓶红牛,海拔米的感动……

黑木崖,会不会偶遇任盈盈与令狐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xxw/54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