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年八月刊抢读 ‖封面故事‖ 相遇 封面图片/朗朗 “去年,我们一行人行至藏北大草原。秋色渐浓,原本青翠的草地已经开始渐渐泛黄,流动的云朵投影到山峦上,呈现出明暗交替的光影。微风从耳边温柔地抚过,天气没有太过炽热,也没有太过寒冷。我们就此停下,以藏族朋友们过林卡的方式,在草地上铺好地摊,摆上饮食,闲谈看景,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闲适尽收眼底。 此时,两位妇人牵着孩子走向我们,都彼此微笑着问好,我们也示意她们和我们一同坐下,一起分享面前的食物。 在西藏,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接纳是无需太多修饰的,在这十多分钟的相处里,即便语言不通,也丝毫没有半点尴尬,气氛自然而温暖。 最后,她们点头微笑后牵着孩子走了。走出十多米后,我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记录下这漫天大野里,让人怀念的一次温暖相遇。 ”‖美在西藏‖ 高原的色彩 文/陈佳雨图/胡王光樊哲 “高原的色彩,是浓烈的也是清淡的。 浓烈如当惹雍措那一片寂蓝、岗巴公路上空似穹庐的赤黄;清淡如藏北草原上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青翠、卡久寺上空薄雾点缀在山峦上的奶白。它们是清溪流过碧山头的鲜活,也是空水澄鲜一色秋的庄重;是空布岗雪山下拿日雍措边上羊群的悠闲,也是藏北草原上放牧人家的温馨。 秋日G线沿岸如梵高笔下向日葵那般热烈的金黄,春日在雨水洗净后澜沧江边养人心绪的翠绿;日出之时阳光破开云层普照高原河曲的淡粉,黄昏时分夕阳挥洒余晖在纳木措上的澄红。 在西藏,正是这些色彩表达出了每一个季节的美,表达出了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朵云的样子。 ”‖本期策划‖ 在西藏,在此地 文/肖枫图/芮京 “苦夏三伏,土润溽暑,每每这时,我就会遥想儿时的湛蓝天空,满天星斗,清风明月。可人终究挡不住老去的时光,终究得因为生活和工作而远离儿时的故乡。 偶尔会听见身边同事说,除了去旅游时看到的外,记忆中的星光只在童年才有。初一寻思,似乎的确是这样,在大都市只见霓虹闪烁到哪儿去寻找星空呢?可再一细想,也不完全是这样,我就好几次在晴好的夏夜晚归时,抬头蓦然看到繁星挂在黛色的空中,一闪一烁,虽不甚明亮,可也清晰可辨。 原来星空一直都在,故乡也一直都在,不同的是心境。 我们在为生活奔波,在为工作焦虑,在为应酬烦恼,在为前程谋划……我们拥有理想,却失去自由,渐渐向现实屈服,甚至还为这一切找到一个完美的说辞—“没有苟且哪来远方”。从此,我们的生活中再没有星空,即使它就在头顶城市的天空忽明忽暗,我们也不再看见,即使是休息也被朋友圈和抖音占据,感官麻木在了眼前的苟且中。诗评人霍俊明说:“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倒退着再次回到故乡去。”那个童年的星空当然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才叫做故乡。 故乡是回不去了,可灵魂总归需要放飞,心灵需要栖息,到哪里去寻精神的家园?西藏,这片远离凡尘的雪域净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很多人的精神故乡,《回到拉萨》唱出的就是这样的心声。结束“北漂”生活离职到西藏的媒体人季江云这样说起自己进藏的初心:“因为我追求的无非是两个平静: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平静,我发现这两样东西在北京都很难找到,但我觉得在西藏能。” 在西藏,在此地。 西藏就这样和各种原因来到这里的外来人产生了种种“情缘”,因“缘”结“情”,有人在这里遇上爱情,有人在这里写下诗篇,有人在这里唱着歌谣…… 渡边淳一在《失乐园》所说:“从今以后可以不慌不忙、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不论怎么挣扎奋斗,一辈子终究只是一辈子。观念一旦改变,过去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不再那么重要,反而是从来不觉得珍贵的事物突然变得珍贵起来。” 在西藏,在此地。藏地情缘,心是故乡。 ”‖本期策划‖ 离离星辰 余光是你 文/王秀悦图/拿相机的尤 “西藏,这片绵延的泽土之上,绝美无比的长天大野里,辽阔无边的旷野草原上,雄壮巍峨的宫殿庙宇间,熠熠耀目的离离星辰里……那些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爱情故事,仿若一首低吟浅唱的情歌,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浪漫情意唱入蓝天碧水,唱入雪山绿原,唱入豪迈悸动的心底。 仿佛使人驻足于藏北辽阔的羌塘草原之中,格桑花开成片,雪莲朵朵绽放,夜色降临时,星光如泻、熠熠耀目,哗然拉开一幕穿越十万光年的星宿璀璨,漫天繁星下,他的眼里只有“羌塘”,而她的眼里也装满了“凤凰”……每一颗星辰需长途跋涉落入你的眼中,而每对相爱的人也需经过重重艰难,才能彼此相遇相拥,遇见时那一眼该有多珍贵。 斗转星移,漫天星光也照耀着山河大地,嵯峨殿宇,星辰眨巴着眼睛在说话,宫殿却沉默不语,曾经的雪域之王就住在那依山垒建、群楼重叠、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殿里啊。每一级台阶都有他的足迹,每一块墙壁都有他指尖触摸的温度,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他淡淡的忧伤;当你漫步于八廊街上,耳畔似有玛吉阿米银铃般的笑声,眸子和脑海里总也躲不开仓央嘉措投向她的炙热眼光,他喃喃自语: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随所愿…… ”‖本期策划‖ 藏地凤凰与羌塘 文/疯子图/卢海林肖枫 “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它们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感慨于人性的可敬与可爱,让我对西藏有了更深的情意,更加心驰神往,仿佛使人再一次驻足于辽阔的羌塘草原之中,感受藏北风雪的凌冽,让人回忆起这片雪域上发生的一切。她是他的羌塘,而他是她的凤凰,以及羌塘和凤凰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本期策划‖ 去西藏 醉在仓央嘉措的诗歌里 文/流云图/南木加贾丽玫 “我来到西藏,触摸雄壮巍峨的布达拉宫殿,我惊奇震撼的眸子和脑海里总也躲不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影子。亦诗亦情,他仿佛就是天地大戏台上一位清雅幽静的小生,每每带着我一起醉入梦唱,只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浪漫情意唱入蓝天碧水,唱入雪山绿原,唱入豪迈悸动的心底。原来,我来西藏,只为与他相遇。”‖本期策划‖ 有你心中 莫怕路遥 文/陈佳雨图/总钻风 “诗歌其实早已在我们体内,写诗只不过是记录下了这分流动,但诗歌的内容又恰恰因为其地域差异,有其十分独特的属地感,就如布达拉宫前的弹唱、古格遗址上的沉吟、藏北草原上的爱情故事,离开了西藏,便永远不会有其粗粝中的柔情、旷达中的深沉。毕竟,正是这些草原上的雪山湖水、底蕴丰厚的寺庙宫殿、血性深情的藏族男女、铸就了这些诗歌短句、传奇故事中丰美性情和生命高度。 走遍西藏山山水水,用故事记录此地传奇的羽芊;工作于西藏对外宣传的第一线,用诗歌勾画西藏的刘萱;从滇到藏,在布达拉宫广场前弹唱录音的花儿和福,无论是用诗歌还是小说,抑或由心而发的动情之乐,他们都用各种方式记录着这片灵川秀水,也记录着内心对这片高天厚土的感受。他们的作品如溪流之上飘落的一片秋叶,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积蓄着美,在某一刻迸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震撼世人的心。这一切离不开创作者,但也更是离不开这片生长的土壤。 说到底,这么多人不断地书写藏地的美,还是因为有热爱在心中。所以,即便山高水长路远,但也无畏于这些渺渺茫茫。 ”‖本期策划‖ 羽芊 用文字书写厚土之爱 文/宗帅图/羽芊 “10余年间,她几乎以每年一本作品的速度在进行创作。凭借着《藏婚》名扬全国,羽芊亦或多吉卓嘎这个名字,由书上的一个落款署名渐渐地走进了许多书迷的心里。 从开始写作至今,10年间,许多知道却不熟知她的人都会觉得,一个女子能有如此成就绝非易事,而在羽芊看来,自己也不过普罗大众中的一枚普通女子,执笔创作,既是她所热爱的,也是她所追求的。将一个个烂熟于心的故事,用最易理解的句式呈现在纸上,她的著作,能让读者透过厚重的书籍,去认识执笔的那位有心人。 ”‖本期策划‖ 藏地诗心 侠骨柔情 ——专访有声诗集《西藏三章》作者刘萱 文/陈佳雨图/刘萱提供芮京 “在西藏对外宣传的第一线,她展示出了极为坚韧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行动力,让人见识了小女子身上的爆发力是多么地惊人。而在诗歌上,她则显示出了自己最为细腻真实的柔情,当她面向地球上这一片广袤的高原,大自然的壮阔让她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也让她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淳朴,直白与呐喊。”‖本期策划‖ 从滇到藏 一诺今生云中歌 文/陈佳雨图/花儿提供卢海林胡祖信芬芬 “花儿的歌不哀不怨,带着一种静悄悄的轻盈,变成令人安心的曲调。从云南去往拉萨,除了她手下的尼龙弦,这一路上的流水,风声甚至人声喧哗都成为了她的音乐缪斯。在牧场、在甜品店、在茶席、宫殿、寺庙、画廊、车水马龙的街道,许许多多的陌生人都参与进了这一场歌唱的采集。”‖本期策划‖ 纵横高原 形上之旅 文/王秀悦图/姚力 “西藏充满着灵性与传奇,令无数人心向往之。这里也是“藏漂”的栖息地,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他们一待就是几十年……穆戈在其著作《藏漂》中所言:“假如没有了一缕隐修士羞怯的憨笑,一声由远而近的鹰羽搅起的晴光下的唿哨,一抹晨曦中的淡紫色的桑烟,一道徜徉在白色沙洲中的钢蓝色河流,一牙衔起东山的黄铜色上弦月,一阵初秋的青稞麦穗摩挲的飕飕声,一瞥荒原夜路上同情的北京中科白殿疯正规吗白癜风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