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在险境——藏地行记 文/阿正 其一、穿越横断山,追踪洛克线 5月12日出发。 狂奔三日,晓行高速路,夜宿服务区。 初始计划甘南方向,到达汉中时翻朋友圈儿,发现多年不通的“木亚线”通了,随即决定改道木里。 成都后上京昆高速西雅段,全程高架桥隧,行走其上,如同天上飞。 当晚西昌住店,洗澡去污时脑子里飞来“洛克线”三个字。应该是来自对《苦行孤旅》的记忆。 《苦行孤旅》是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传记。 洛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探险中国西南,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文章。之后有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以洛克提供的素材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述了一个以香格里拉寺为地标的世外桃源。小说大卖,并被拍成电影。之后香格里拉一词成为世界性品牌,洛克也声名鹊起,他的探险路线被后人专称为“洛克线”。 那时候便想“洛克线”正是围绕着木里亚丁转,或可顺路探探究竟。 翌日西昌至木里,进入横断山的峻岭巨谷。 当晚住木里县——全国唯二的藏族自治县。(另一个是甘肃武威的天祝县。)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小镇。房屋粘贴在小金河陡峭的岸上。 第二天晨雾,低处风景隐而不显。 行至高处,天晴气朗。观赏理塘河风光,远远望见远山半腰有一金色建筑,直觉那便是木里大寺。 离开国道,至木里大寺是12公里盘山路。道路窄仄,处处裂痕。 木里大寺主建是高大的藏式方堡大殿。年遭损毁,年重建。 据《苦行孤旅》记载,木里大寺是当年木里王国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洛克就是在这里得到木里王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到亚丁的考察计划。 直觉里,木里大寺应该就是《消失的地平线》里香格里拉寺的原型。 5月18日首先寻觅人称“上帝后花园”的玛娜茶金。 前一日夜里天赐一场雨雪,装点了前程风景。 国道沿陇撒牧场上行,一路盛开的高山杜鹃。接近山顶垭口,有正在开挖中的观景点。在那里作旋转观,是三百六十度仙境。天上,白云涌起,蓝天隐露,雪山熠熠生辉。地下,林场郁郁葱葱,林海之间夹峙着黄绿色的牧场草甸,草甸之上流淌着蜿蜒的河。 那时候万里新雪,万物披纱。 玛娜茶金和木里大寺巧合,离国道也是12公里。 山梁上盘旋半天,来到一海拔米的悬崖峭壁——无底巨谷对面,出现天界仙境。 那里,整个贡嘎山脉数十座米山峰一字排开,绵延百公里。 那景象惊世骇俗,纯净瑰丽,充满神秘的魅惑。 那时候宇宙澄明通透,正在进行恢弘向上的伟大动荡,万朵祥云从谷底冉冉生出,万千白衣舞娘一般聚合飘移。 面对那景象,震撼到战栗。一时间欲仙欲死。 回程寻找戴雪的高山杜鹃拍特写,发现雪已融化。 举目再看山河,皆已褪去雪装。 之后驶上所谓“通了”的木亚线,进入原始山林,陷入无路无人无手机信号之境。 那里古树巨柏挂满松萝如长须飘然,遍地朽木却又鲜花盛开,都是自然界的本真状态。 那里高山杜鹃姹紫嫣红,株高如树,花大如拳。 那路本是骡马路,现在也只能跑摩托。汽车需要把轮子跨在路外跑。坑坑洼洼,若断若续,险象环生。有些地方,需要停下车来自己修路。 那时候只能做野兽搏。踩车累到腰扭,打方向打到手肿。半路困极,管它前途未卜,路边铺开防潮垫,先睡一觉恢复精神。 那里许多瀑布,造成许多水毁路段。小培一边拍视频一边哈哈笑着给瀑布起名字——粉丝瀑布,粉皮瀑布。 很多面临坍塌的危路,一边峭壁一边深渊。安详走过然后笑谈——如果前后同时断路,困在那里,粮草能维持几天。 看看就要走出无人区,被一开皮卡的壮汉拦住,言称前面有陡坡,“你这车肯定上不去”。是要求有偿拖车的意思。只能笑而不答。结果发现那厮在坡上挖了坑。查威第一次果然“被坑”,没能冲上去。第二次小培下车减负,挂手动档,又让查威避开那坑,才冲了上去。 之后好路,直达香格里拉镇。 香格里拉镇原名日瓦乡,年代表四川与云南中甸县几乎同时抢注了香格里拉标签。海拔只有左右,是亚丁游客的首选驻足地。 5月19日香格里拉镇休整一天。20日亚丁。 洛克两次穿越稻城亚丁的路线,主要是围绕着贡嘎岭地区的仙乃日、央迈勇、夏洛多吉三座神山转山。之前在玛娜茶金是远眺三座神山的另一面,在亚丁,则是深入三山的怀抱。 眼下亚丁成为著名打卡景区,魅力大减。洛克走过时的亚丁已面目全非。人工的建筑、现代的交通设施都破坏了纯真自然的味道,也降低了神秘感。 5月21日小路走乡城方向,追寻所谓“香巴拉田园风光”。 稻城先走一段国道,然后进入省道,再走90公里山路,即是乡城。乡城自称香巴拉,城内有路名香巴拉,仅此而已,并未获得正式更名。穿城而过,行至城郊一观景台,恰逢政府工作人员在安装工程项目公示牌,全是路桥建设项目,写满改善民生、提升地方形象等字样。 观景台面对高山深谷里一片青稞田,和一路的风光并无大异。 我说这就是香巴拉? 他们讪笑不答。决定继续赶路。 当晚住巴塘县中咱乡。 5月22日中咱经竹巴隆至芒康。 其间多半烂路,多半时间在下雨。几乎一直沿金沙江行,看尽了金沙江大峡谷。 出中咱之后不久,进一隧道,走了半天,又被人骑摩托追回。原来隧道还没挖通,需要走“下面的路”。“下面的路”紧贴金沙江,是上面的路塌陷后落到了下面,与下面的路合并成的一条路,其实就是一个俯冲的下坡和一个登天的上坡。 一辆大车停在俯冲下坡的路边,一个穿绛色坎肩的藏人司机在拣除对边路上的石头。他的车并不需要从那边走。 常见的情景。每次都要感动。 下车和那司机打招呼,说:我先上? 他用结结巴巴的汉话说:你先。我打滑。要等太阳把路晒干。 但是那里的天气,雨会断断续续下很久。 竹巴隆之后驶上川藏线。中午过芒康公安检查站,进入行政西藏。 至此洛克线结束,横断山还要继续。川藏线要到业拉山怒江七十二道拐,才进入青藏高原。 对历史性叙事,一直以为不可全信。 洛克是靠资助来践行的考察者,难免会围绕如何获得资助来做文章。 他不止一次称自己发现了比珠穆朗玛更高的山。一开始是阿尼玛卿雪山,后来是贡嘎山。这种他自己也未必相信的事,却被他用来把业界搅得沸沸扬扬。 至于香格里拉或者香巴拉,根本就是小说家的创作,之后衍变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同义词。 “上帝的后花园”之说出自洛克的文章,原文应该是“上帝浏览过的后花园”,说的是他对木里和贡嘎岭一带的总体印象,并非单指玛娜茶金。 其二、川藏风景线 5月23日芒康至左贡。 川藏线芒康至波密,传为最惊险也最惊艳的路段。 出芒康之后开始连续地翻山。 拉乌山。觉巴山。之后东达山。 东达山垭口海拔米,那时候雪雾朦胧,牛影绰绰,一派秘境感。 东达山下山的路陡峭又婉转,能见度比上山时更低。 山下遇一车祸现场。看似两车追尾。追尾的宝马断了前轴,司机的头撞花了风挡。 来往车辆见此情景,立刻小心翼翼。隔车看不见司乘,也能想象他们的表情。 藏区的路旁,经常摆着事故车残骸警示路人。芒康过来这段摆得尤其密。 据此议论起来: 事故现场的警示作用比摆事故车效果明显。 当然,摆事故车那是摆只死鸡权当杀鸡给猴看,现在这可是活鸡在猴儿眼前当场自杀。 就是就是,你想想猴儿会怎么样?肯定感觉很震撼! 就是就是,其中包括老猴子哈哈。 5月24日左贡至八宿。 左贡出来,沿怒江支流玉曲河前行,继续翻山越岭。 昨夜大雨,今晨雾谲云诡,远处雪山时隐时露。 路沿玉曲河行。一路的藏居颜色明丽,开始蓝顶,后来红顶,都是雪白的墙壁。河谷里油菜花黄,青稞苗绿,乌黑的牦牛点缀着花绿的草甸。 之后过邦达草原。那里海拔升高到左右,植被变得低矮厚重。 邦达之后便是大名鼎鼎业拉山。 业拉山也叫怒江山,处于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横断山脉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山。从山顶到怒江河谷的高差有米。 业拉山垭口海拔米,那时候一片浓雾,能见度几乎为零。 钻出雾帐,驶出正路,到一平台停车放飞机。 飞机升空,俯视苍茫大地,作度旋转观,群山毕显,宇宙明丽,山巅耀雪,谷底飞云,远处的七十二道拐清晰可见。 原来上天把云雾安排得恰到好处——垭口那里的浓雾不过是搭在业拉山肩上的一条毛巾。 决定就地小憩,车里喝咖啡。 出行以来,上午10点前后已被定为咖啡时间。纯阿拉比卡豆,手摇现磨,两人份儿摩卡壶,瓦小电炉,瓦时“电小二”,5分钟,壶中物准时对你咕噜耳语,同时吹送香气。倾咖啡入杯,佐以些许糕点,举杯齐眉,一碰,一啮,一啜,立刻满身舒服。 常常感叹,行走的滋味其实可以囊括咖啡三味,也苦也酸也甜。 业拉山垭口转过一个山头,便是七十二道拐。 七十二道拐的凶险,来自于天灾人祸两方面。冰雪雨雾天气。以及汽车杀手——自杀手和他杀手。 那时候天气很好。剩下的不过是躲避杀手。车不多。荡秋千一样悠来悠去悠了半天,最后落入怒江大峡谷谷底。 之后走怒江“碰头崖”。那是从山的底部抠出来的一条很窄的走廊,即使单边放行,大车也需要歪着头走。 头上是随时可能掉落的石头。那是“上帝的锤子”,上帝想敲谁就敲谁。 下午2点,入住八宿。 八宿位于两处天险怒江七十二拐和安久拉山之间。前后都是事故易发地。经常堵路,推动旅馆业和修车业十分发达。 5月25日爬安久拉山,遇特大雪。一开始高度兴奋,后来发现兴奋早了。 那时候天地混沌,狂风卷雪如撕棉絮,人类一片蠢动景象。警察大爷骑摩托上山维持秩序,壮志未酬车先倒,成了真正“帮扶对象”。各种车表演各种原地旋转,各种趴窝,各种拖车推车随之悉数上演。被落石砸瘪的车照旧奋勇挣扎。 却发现雪团翻飞中,牦牛群岿然屹立如雕像,山雀群安卧雪地一大片,水力转经筒依然默默旋转。 看看动物看看人,豁然开朗。决定下撤。回到八宿,知道后方怒江七十二道拐也因塌方封了路,八宿成了死胡同,只能在那再住下。 回了原旅店,跟郜姓老板开玩笑说:八宿的名字怎么来的?是不是不住满八宿不让走啊? 他讪笑,答不出。 第二天后方七十二道拐通了一阵接下来还是堵。前方安久拉山的情况若明若暗。检查站没有封路,警察只是劝返。 小培积极公关,从警察手里弄来一幅内部图,拍的是前方塌方的巨石——三四辆轿车那么大。正在请武警用炸药炸。 我们决定继续趴窝。同店的有两辆车按捺不住,与我们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