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91234.html 活动路线参考论坛攻略整理修改 D1.成都(海拔)—犀浦镇—郫县县城郫筒镇(海拔km)—崇义镇—聚源镇—都江堰市区(海拔km)—都江堰青城山大桥(GK45海拔)—漩口镇(海拔km)—映秀(海拔km)柏油路总里程:km今天路途上有几个隧道要通过,无灯,请检查自已的灯具.从武侯祠门口往西,在高升桥路口右转,沿一环路一直骑行到西门车站路口,左转便是国道的出城路。依次穿过西门车站立交桥、二环路营门口立交桥、三环路茶店子立交桥,再不经意的从绕城高速公司的立交桥下穿过,双向10车道的好路一直持续到郫县。过郫县县城后,你可以在四川通达产业园的门口找到第一个石头的里程碑:“GK15”。今天上午均在水泥或柏油平路上驰骋,到都江堰后可以考虑找饭馆吃饭。出郫县后,沿途可欣赏到川西平原田园风光。快到都江堰市时,可发现高速公路、快铁和国道是平行并相挨很近的。进城见到对面楼房“花鸟文化市场”招牌时,请右转,在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左转,到达都江堰的“迎宾大道”,可以持续优秀旅游城市的“马踏飞燕”雕塑,继续骑到李冰父子塑像。沿左边的路,可以骑到都江堰青城山大桥上。过桥即见到“GK45”。过青城山大桥后右转,开始一路上坡,大概20km左右。G53左右会经过紫坪铺水库边上,爬一座海拔m的山,才能到达映秀。依次经过3个隧道:马鞍石隧道(GK50)、友谊关隧道(GK57)、白云顶隧道(GK70海拔)。友谊关隧道内部施工维修无灯,通过时请注意;过友谊关隧道后远远的看到“阿坝欢迎你”的路牌,告诉你你已经在进入藏区了。白云顶隧道过完后开始下坡,在漩口镇可以看到“漩口抗震纪念碑”。7km左右坡放完,之后6km缓上坡后到达映秀。快到映秀时,会经过映秀百花大桥。映秀的邮局在映秀中学遗址对面的莞香广场背后。东东太多的兄弟,赶紧寄回家吧。卧龙离映秀虽然只有48km左右,但路况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好,所以,今天请就此打住,不要尝试继续前行。住宿参考:岷江客栈,标准间50元,骑行7小时。 D2.映秀(米)-汶川(米,56.55公里)-桃坪羌寨(米,73.47公里,可食宿)-通化(米,78.64公里,有餐馆)-薛城古镇(米,89.98公里,可食宿)-理县(米,.1公里),骑行7小时住帆程旅店,标间50元,电热水器 薛城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南距成都公里,西至县府24公里,属理县四大建制镇之一。原来国道线穿镇而过,现改建的道路在小镇对岸绕镇而过,让小镇恢复了昔日的宁静。薛城有新街老街之分,古镇位于老街,其实新老街是连着的,都是不长的小街,但老街的建筑却与新街迥异,号称大唐遗风呢。薛城镇海拔米,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小吃是藏羌饮食文化的精华。薛城古镇是阿坝州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陲重镇和重要的治所地,从隋开皇四年(公元年)建薛城戌以来,已有多年的历史。古迹有“筹边楼”、古人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革命文物有年红军在古老的“宁江门”城墙上凿的石刻标语等。 D3.理县(米)-毕棚沟岔路口(米,13.72公里)-古尔沟(米,29.83公里)-米亚罗(米,61.6公里),-鹧鸪山隧道口(米,88公里)-马塘村(米,97公里,岔路口,右转红原,左转马尔康)-梭磨乡(米,公里,可食宿)-卓克基(米)-马尔康(米,公里)骑行时间11小时。 D4.马尔康(米)-松岗镇(米,14.66公里,有食宿)-白湾乡(米,41.68公里,有食宿,岔路口,右转过桥)-观音桥镇(米,74.7公里),骑行5小时住雪儿家庭旅馆,每人30元,公共卫生间,电热水器。 D5.观音桥镇(米)-二嘎里(2米,14.15公里,有餐馆未见住宿点)-蒲西乡(41公里,有食宿,条件差)-上寨(米,55.59公里,有食宿)-石里乡(米,70.20公里,无食宿)-翁达镇(米,.3公里),骑行10小时住天雅旅馆,每人30元,二楼高空厕所,无法洗澡。 D6.翁达镇-洛诺乡-色达 大家的目标“色达”,指的并不是甘孜州色达县的县城,而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在色达县城东南20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喇荣沟,年,有个上师为了发扬藏佛学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在这个山沟里开办了学院,从最开始的32人发展到现在僧众数以万计。这里的红房子都是这里的僧尼们自己搭建的,如今满坑满谷的红色小屋,在山顶俯瞰,蔚为壮观。 D7.休息日色达游玩 D8.色达—泥柯乡-甘孜 D9.甘孜(海拔)-大金寺(海拔km)-来马乡(海拔km有食宿)-无名垭口(海拔km)-错阿乡(海拔km)-马尼干戈(海拔km),柏油路骑行7小时出发沿川藏路骑行至雅砻江观景台,过观景台走老路,过雅砻江汇入新线。甘孜到马尼干戈基本为柏油路面,前35km为起伏路面,之后开始爬坡,垭口(海拔)大概在50km处,下坡十几公里,之后又有几段大幅度的爬坡。绒坝岔草原在康北地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绒坝岔确是藏区著名的“走马之乡”,据说绒坝岔马的祖先是格萨尔王的战马,近年来在玉树赛马节和那曲赛马节中常常大显身手。过贡隆乡后不久,我们将与雅砻江分开。雅砻江向西北,我们继续向西。当我们看到卡攻乡路牌的时候,顺着路牌望去,一座宏伟的寺庙屹立路旁,这就是大金寺了。从国道赶往到大金寺可能也就一百米的距离,过了巨大的转经筒,就看到到了寺庙的山门。过卡攻乡后大概三四公里左右,我们开始爬山。马尼干戈无名垭口,从地理上说应该介于工卡拉山与沙鲁里山系之间的过度地带,工卡拉山前面已经提过,其罗戈梁子是雅砻江与其支流鲜水河的分水岭;而沙鲁里山的这个垭口则是雅 砻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过来马乡后,坡度开始明显。垭口除了左侧的一簇经幡外,别无它物。正如上坡不太明显一样,下坡的坡度也不显露。过垭口后即进入了德格县境内。下坡9km到底后,沿着国道,起伏着继续上行。错阿乡6km后对面山上巨大的经幡和佛塔提醒我们,到了错阿乡。国道在错阿乡街头向左做了一个半圆的弯,小爬上坡后,继续西行。这样的长缓坡加起伏路,一直持续到马尼干戈。到达绒青村村,村口右侧有条小路可以通往玉隆乡。这里距今天的目的地还有14km左右。马尼干戈的意思就是堆积了玛尼石、飘扬着风马旗的地方。住宿建议:马尼干戈风陵渡客栈,就在街上,很好找。双双(男)。马尼干戈乡玛尼干戈帕尼酒店,当地最大的酒店,一楼条件差,最好睡2楼,5人间25元人,2人间80元,公共卫生间不可洗澡。D10.马尼干戈(海拔)-玉隆拉措(新路海海拔km有藏家可食宿)-三道班(海拔GKkm不提供食宿可以给房间搭帐篷)-四道班(海拔km)-雀儿山垭口(海拔km)-雀儿山隧道西洞口(海拔km)-门查寺(海拔km)-柯洛洞乡(海拔km)-德格县城(海拔km) 马尼干戈镇内修路,超级烂路4.5km,走近一个小时。提醒:修路期间不应走场镇里面,应找近路回到G线。三道班开始为砂石路面,东洞口转向老公路,该段公路隧道开通后将废弃,目前养护较好,不影响骑行。翻过雀儿山下坡到西洞口,进入修路路段。我们沿着国道,继续西行。如同一条天路,经过反反复复的上坡下坡,远远的,望见国道尽头巍峨耸立着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峰。——那是海拔的绒麦昂扎,雀儿山的最高峰。雀儿山海拔高,风雪大、岩石风化严重、土质疏松。从东坡山脚上(四道班)至雀儿山垭口8km,垭口下至西坡河谷地约30km左右。措曲河的源头,玉隆拉措(新路海),“玉隆拉措”的意思是“倾心湖”。据说当年川藏公路的筑路大军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路边的这个海子,因此得名“新路海”。传说新路海是由格萨尔王妃子的眼汪幻化而成。实际上她是由雀儿山的冰川冰蚀挖深、冰碛物阻塞河谷出口而形成的冰川湖。如果天气好的话,湖水绿得不得了,就跟一块碧玉一样,异常美丽。这里门票20元/人。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湖岸边随处可见大小不一而刻满经文的玛尼石。湖中野鸭成群,鱼儿游弋。在蓝天白云下、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夏秋季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真可谓世间仙境。湖边浸泡着刻满巨大经文的玛尼石,无处不给人身在佛国净土的感觉。新路海也是四川最大的白鹿唇自然保护区。马尼干戈到新路海有13km左右,基本为柏油好路,缓坡爬升。离开新路海,继续缓上坡向3道班进发。路两侧的风景倒是壮美:众多的雪山如寺庙里的罗汉一般位列两旁。新路海到3道班也是13km左右。在翻越雀儿山的途中,三道班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雀儿山,上山的路。前方左侧即为在修的雀儿山隧道东出口如果我们说要翻越雀儿山的话,三道班才算是真正的开始。雀儿山隧道项目部在雀儿山隧道口,过三道班还有4公里左右。从马尼干戈前开始的柏油路面,到三道班前宣告结束。沙石路、坑坑洼洼的土路甚至正在修路中的路面节节相连到垭口。三道班到四道班为10km,四道班到山口为8km左右。三道班附近,修隧道的推土车、大货车此起彼伏,请注意避让。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国道线甘孜阿列隆沟至德格岗托之间,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线路全长约12km,其中,新建的雀儿山隧道长约7km,隧道两端接线长约5公里。隧道从年6月开始动工修建。世界上第一座海拔以上的超长公路隧道,计划将在年5月实现通车。四道班位于雀儿山东山脚的山坳里面,之字型盘山路算是从四道班正式开始。雀儿山藏名“措拉”,直译为”大鸟的翅膀“,意为“大鸟都不能飞过的地方,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属于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米,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8度。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米的群峰之上。其实骑车爬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因为路太烂罢了。正常情况下,我们一般在下午3、4点左右到达垭口。当看到“雀儿山—海拔米此处海拔米”这个标志牌时,我们肯定非常开心,这是我们目前到达的最高海拔了。不要逗留太久,赶紧下山。从雀儿山垭口西麓下行17km左右,到达西坡河谷地带。一个小时之内,海拔从米下降到多米,所以雀儿山的艰险路段主要也就体现在这段路上了。下山继续下山到山谷就是六道班,之后我们继续还有55km左右的起伏路面缓下坡才到德格。翻过作为雅砻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分界线的雀儿山,我们就告别了雅砻江流域,开始进入金沙江流域。诸多溪流汇聚而成的色曲河将陪伴我们到德格县城,明天还会送我们到金沙江边。六道班前行11km左右,我们到达了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更庆寺下辖的门查寺。门查寺座落于色曲河边的小山坳里面。继续16km左右到柯洛洞乡。柯洛洞乡是一个很小的小街,街面上只有几家小卖部和饭馆,没有旅馆之类的住宿地。过了柯洛洞乡后,开始在一段很窄的山谷里穿行。色曲河继续在我们脚畔滚滚流淌,高高的山岭黑黢黢的列在两旁,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当看到中国石油城北加油站时,我们离县城大概还有2km。德格县是川藏北线在四川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国道穿城而过的更庆镇不过是色曲河峡谷中的一个小镇子,狭窄的山谷让这个小镇显得有些拥挤逼仄,但以其作为县治的德格却闻名中外。德格印经院威名遐迩,以格萨尔文化为代表的藏族原生态世俗文化完整保留。同时,德格还是康区“噶玛噶则”画派和南派藏医药的发祥地。而这一切都与德格土司政权前后年相对稳定的统治有关。这里有著名的德格印经院,居西藏三大印经院之首。西藏另两个印经院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和甘肃的拉卜楞寺。这里保存着藏区最古老、最齐全、最精美、最规范的印经工序。德格印经院又称为“德格吉祥聚慧禅院”,藏语称为“巴宫”。巴宫在藏语里的含义包括了印经院、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等多种含义。清雍正七年(年),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印经院,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德格不但是是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辖18县中寺庙最多的地方,现有寺庙57座,而且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和苯教康区祖寺汇集之地:位于德格县八邦乡的与西藏楚布寺并称噶举派两大圣地的八邦寺;名列宁玛派六大根本寺院的位于德格竹庆乡的竹庆寺(佐钦寺)和协庆寺(雪钦寺);位于德格中扎柯乡的由“霍尔十三寺”的创建人曲吉·昂翁彭措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更沙寺;位于德格中扎柯乡的康区苯教第一祖寺丁青寺;位于德格麦宿的藏传佛教利美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的蒋杨钦哲旺波的主席寺院宗萨寺,不丹国师顶果钦哲法王也出自该寺院。德格住宿建议:德格风陵渡青年客栈:德格县城茶马上街(城北加油站往东米),12488791丫头。德格绒麦昂扎宾馆:德格县茶马上街18号,-。刚进城的“白塔青年旅行社”,双人间70,公共卫生间可洗澡,比较干净卫生。萨迦派更庆寺,招待所,单间30-40,普双40-50军兰宾馆 德格印经院门票有点贵,50元/人,不过还是值得看看,印经院大街上有个大饼店,6元大饼挺不错. D11.德格(海拔)-龚垭乡(海拔)-金沙江大桥(海拔km)-岗托镇(海拔km有食宿)-砂石路面起点(海拔km)-矮拉山(海拔km)-砂石路面止点(海拔75km)-同普乡(海拔米94km)-江达(海拔米km),骑行10小时德格出发继续修路路段,超级烂路不断出现。接近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养护路段,道路即转为摊铺路面。三个多小时走了26.5公里。在岗托镇午餐,矮拉山垭口风景壮丽,所走过的G线上的垭口无一能与之相比。过了德格,我们离西藏就越来越近了。从县城出发,我们继续沿着色曲起伏着下行,13km左右经过的龚垭乡。从德格出来25km左右处就可以看到“西藏”的碑石。金沙江与色曲河交汇处,两个红色大字“西藏”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解放军当年就是从这里渡江的。从色曲河口背对“西藏”大石拍照的地方,我们再沿江向下走1km左右,就看到了金沙江大桥。这座大桥是新建的,在其旁边,就是年建成通车的老“岗托大桥”。先后在桥东西两侧检查站登记身份证后,便开始了我们真正意思上的西藏之旅。岗托峡谷从金沙江畔到岗托镇,大概有12公里左右的路程,基本以上坡为主,坡度也不小,中间还有一段两公里左右的“之”字弯儿,虽说海拔起伏不是很大,但并不轻松。个人以为,翻越矮拉山的上坡路段从金沙江就开始了。过了金沙江大桥后,边开始上坡了,路况也比四川境内好不少,一水儿新铺的柏油路面。大约40分钟后,便望见了“岗托镇”的标牌。岗托镇所在地叫做“矮拉村”,位于矮拉山下,恐怕是以山得名。曾用名“江卡松多”。年之前,属德格土司和噶厦地方政府管辖。年后,沿金沙江西岸属西藏自治区管辖,该地建成岗托区,东岸划归四川省管辖。年撤区成立岗托乡,1年改为岗托镇。年代,解放军十八军入藏也是从岗托镇渡过金沙江开始的,这里也就成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岗托镇,左边是移动基站。虽然名气很大,其实是个很小的镇子,这里有点类似南线温泉山庄的感觉。矮拉山藏文的意思是“枕头一样的山”。这个小镇后开始爬坡上山,垭口在25km处,之后是28km左右的下坡,这段下坡后,之后22km平路加缓上坡到达江达。岗托镇出发,人间仙境矮拉山的路基本是这样的:先是一段长长的缓坡,然后较短一段“之”字回头急上坡,之后又是长缓坡,之后又是“之”字回头急上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6道班。回望,矮拉山的“之”字弯16道班位于岗托峡谷矮拉山方向的左侧(背阴面)。过了16道班后,公路转到峡谷矮拉山方向的右侧(向阳面),一个很大很大的长“之”字坡,一直到垭口。16道班到垭口约10km。矮拉山半山腰,“之”字弯就在脚下矮拉山的垭口前后的路况与雀儿山有些相似,之字弯太多。不过,从垭口前后望去,无论是上山的路,还是下山的路,看起来都是非常壮观的。下山不久见到一条小溪,它会在瓦拉寺门口汇入“多曲”(又名:瓦拉河),陪伴我们一直到同普乡。萨迦瓦拉寺萨迦瓦拉寺是由川入藏的第一座大寺,也是“西藏东大门”江达县境内最大的寺庙。萨迦瓦拉寺并非只有一座寺庙,它实际上分为三部分:一是河边的瓦拉寺,二是附近德钦山上的“瓦拉德钦寺”(那里原是一个闭关修行的地方),第三就是瓦拉寺附近新建的“瓦拉五明佛学院”。同普乡位于穿江达镇而过的北曲与瓦拉河(多曲)交汇处附近。多曲向下叫藏曲,在波罗乡注入金沙江。过同普乡之后,原来的顺溜下坡路,就变成了逆流上坡。同普乡到江达县城还有将近22km的路程。江达县是川藏北线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县城,如果说昌都是西藏东大门的话,那么地处川、青、藏三地交界的江达则是东大门的东大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江达在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原系德格土司属地。这一带历史悠久,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士弘扬佛法亦曾来过此地。年,赵尔丰“改土归流”,将此地划归新设立的西邓柯府(府治在今天德格邓柯乡一带),年改设同普县,年设江达西勒康,后改建为江达宗。年4月,江达宗和西邓柯宗合并为新的江达县。江达镇是县政府所在地,国道岔出的一条“辅路”便成了江达镇唯一的一条主要街道。这里也没有什么特色。进镇时会被检查登记身份证。住宿建议:交通饭店,位于靠近城中心右侧的位置,4人间20元/人,有电视,公共卫生间,不可洗澡。 D12.江达(海拔)-卡贡乡(海拔km有商店)-雪集拉山垭口(海拔434km)-青泥洞乡(海拔km)-玉龙(海拔km)-宋拉夷山垭口(海拔km)-妥坝乡(海拔km有食宿),骑行8小时。 西出江达出江达镇,逆北曲而上,一路都是平整的柏油路面,沿途都是牧区,牛羊就在路边吃草。雪集拉山与川藏南线的宗巴拉山、拉乌山一样,均属于芒康山脉。芒康山,藏语叫“邦拉”,意为“草山”,它属于横断山脉的一条,由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续转向而来,与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并行。芒康山是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宁静山。11km左右到卡贡乡时,离雪集拉山口还有32km左右。我们继续在山沟里徘徊,到32km左右左转上山,开始绕坡。11km后是雪集拉山垭口。雪集拉山垭口是标准的垭口配置:随风飘扬的风马旗,海拔标牌:海拔米(GPS实测海拔有米左右)。雪集拉下山10km左右快到山脚时有个很大的三叉路口(公路的左侧)是西藏省道路口。这条省道大部分行进在海拔以上的高原。经过高原上偏僻的贡觉县后,在昌都地区芒康县的加色顶村,与川藏南线会合。我们继续3km下坡后到达青泥洞乡。这里也是两溪汇合之地,乡里有家“四川食店”,可以在此处吃饭、住宿。青泥洞原名曲尼多。这时有个著名的曲尼多温泉。从青尼洞乡出来后,顺流而下2km又到达一个两溪交汇之处,我们右转,改由逆流而上,大概29km缓上坡,到达宋拉夷山脚下的玉龙镇。玉龙镇算是一个崭新的城镇吧。这里早在年就发现了国内储量前列的铜矿,但直到0年前后才开始投入开发。资本的力量让玉龙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不毛之地,摇身一变,成了这拉夷山下的繁华小城。住宿建议:玉龙镇住宿较多,不过条件都比较艰苦。出玉龙镇会有警察登记身份证,并提醒前方偶尔会有打劫事件发生,请不要单独骑行。玉龙镇,离雪集拉山口大概12km左右。5公里陡坡后到达垭口。宋拉夷山垭口也是标配:随风飘扬的风马旗,海拔标牌米。宋拉夷山是江达与昌都的界山。远远的你就看到一个横跨公路的山门。这个山门是江达县与昌都县共建的,横额上用汉语和藏文书写着大幅的“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两边分别写的是关于民族团结、振兴经济之类对联式的宣传标语。下坡不久还是顺溪而下。这条小溪陆续收纳了其他小河,渐渐组成了一条名为“热曲”的小河,在柴维乡嘎日村汇入扎曲(澜沧江)。这样的缓上缓下的下坡路,我们会持续到昌都。下坡26km到达妥坝。妥坝在藏语里是“界碑”的意思,这里原来是妥坝县,后来县城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成了乡。妥坝乡和青泥洞乡一样,一条米左右的街道,只有几家藏茶馆、饭馆和商店。刚出妥坝乡,公路左侧就有一条岔路,这就是原来的老国道。如果我们经过老国道前往昌都,就会翻越达玛拉山。 D13.妥坝乡(海拔)-拉多乡(海拔km有商店)—嘎日村(澜沧江边,海拔)—日通乡(海拔km)—如意乡(海拔km)—昌都(海拔km),骑行8小时。达玛拉山,藏语即为杜鹃山。原老国道线经过妥坝乡到达玛拉山,翻越海拔米的达玛拉山口,下山就是昌都了。这段老路大约km长,是川藏北线上最险恶的路段,最险的路段路面倾斜近30度,据称还有89个急转弯;还因为海拔高,多数时间都在4米左右的山脊上盘旋,海拔高,气候恶劣。关键是这条路山势陡峭,路窄且险。所以,这条路就被废弃了。达玛拉山的出名除了高山杜鹃外,还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恐龙化石产地。1改道后的国道从妥坝乡出发,大多在达玛拉山峡谷中穿行,路面宽阔,道路平整,虽然中间起伏不小,而且不少路段要爬坡,甚至有些坡的长度和坡度也很大,但远比爬达玛拉山轻松多了。我们沿着热曲顺流而下,经过拉多乡、柴维乡的一些村庄。过拉多乡路口后不久,道路也开始变窄逐步深入于悬崖峭壁之下。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骑行后,我们走出了达玛拉山峡谷腹地,到达嘎日村。热曲在柴维乡嘎日村注入扎曲,国道也在这里左转向南。也就是从嘎日村开始,骑行便告别了热曲,开始沿着扎曲顺流而下,经过日通乡和如意乡,一路到达昌都。澜沧江的上源之一的扎曲是一条大河,既是大河,河谷自然要比妥坝乡出来沿着那条热曲的河谷开阔不少,视野自然也开阔起来。从嘎日村到到昌都还有50多公里路,其中的有几个大的起伏坡,确实有点挑战性,不过坡度都不是很长。雪集拉下山,开始进入河谷地带。柏油路面,路况非常好,一路以下坡为主,但基本上是缓下坡,其中还有几段较长的爬坡路段。下了最后一个缓坡后,我们找到了横跨扎曲的昌都东大桥。这里是国道与国道会合之地。我们从北的国道而来,往南即为国道通邦达,经芒康去云南。往西即为国道和国道重叠之路,在类乌齐分开,国道往北通青海玉树,国道往西通西藏。我们右转过桥后即看到红绿灯,左转就进入了昌都中街。这其实是国道在县城里的名称。习惯上,澜沧江从昌都开始才叫澜沧江。澜沧之名来自老挝历史上的“澜沧王国”,澜沧王国曾为大明王朝的附属国,澜沧在老挝语中为“百万大象”之意。澜沧江知名于昌都开始,其正源扎曲和最大支流昂曲在昌都汇合后,才被称为澜沧江。而藏人则称呼澜沧江为扎曲(杂曲)。而扎曲(杂曲)在藏语里的意思大约是“岩石中流出的水”,扎曲(杂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的杂多县,杂多县也算是因河得名,藏语里“杂多”就是“杂曲源头”的意思。澜沧江从昌都而下,经西藏、云南,从云南勐腊县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一分为九入海,因而在越南又被称为九龙江。昂曲发源于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与长江源头比邻的冰川,源头诸流汇聚之后先流经西藏巴青县贡日乡境内,称为松曲。后再折回杂多县境内,称为吉曲。再经结多乡、苏鲁乡进入青海省囊谦县境内,再经东坝乡、吉尼赛乡、吉曲乡,进入类乌齐县境内,在类乌齐县进内纳入杂多县来的巴曲后,称为昂曲。经类乌齐县尚卡乡后,进入昌都县境内,经芒达乡、沙贡乡、俄洛镇,到达昌都县城后注入扎曲。昂曲注入扎曲的地方在昌都城的西南方向,昌都因此两条河的交汇而得名。昌都者,察木多也。扎曲、昂曲以及澜沧江把昌都城划分成了三个“坝子”,位于扎曲和昂曲中间的叫加惹坝,这里是昌都的老城区,国道、昌庆街和强巴林寺都在这里。扎曲河东边的叫四川坝,是军队主要的驻扎地。而在昂曲西边的那一块叫云南坝,紧挨着山,是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两河汇合处以南,本来是四川坝和云南坝会合的地方,被称为马草坝,属于昌都新建的文化区,从昌都奔邦达经国道转的骑友会经过这里。住宿建议:如意招待所:澜沧江天津广场旁昌都唐巴大酒店对面巷子里。这是一家藏族兄弟开的家庭客栈,经济实惠。还比较干净。推荐海南路(城区第一个桥过桥左转)这段招待所比较多,价格不便宜,元带洗手间,俺住东山招待所,把车背上3楼房间,给车洗了个热水澡,中部的金龙客栈,标间80(讲价到70),在一楼,单车不用扛。没单间了,吃饭在门口的金龙餐厅,盖浇饭一个人15元吃到饱。D14休息日 D15.昌都(海拔)-俄洛桥镇(海拔km有食宿)-三道班(海拔km附近有商店)-泥石路面起点(海拔km)-四道班(海拔米54km)-珠脚拉山垭口(海拔km)-泥石路止点(海拔km)-宾(滨)达乡(海拔km有餐馆)-类乌齐(海拔米km),骑行10小时住新气象宾馆,骑友有特殊优惠。今天因为要翻越海拔的朱角山,下山后还有30km左右的起伏路,弄不好就会走夜路。穿过昌都县城,我们顺着昂曲逆流而上。从昌都到那曲这一段的国道,又被称为黑昌公路(黑河至昌都,那曲过去被称为黑河)。这是年民主改革过程中,在原有驿道基础上突击修建的临时公路。黑昌公路全长km,这也就是国道的后半段。相对来说,这一段路车友更少,人迹更罕至。我们沿着昂曲起伏着缓上坡13km到俄洛镇。俄洛镇是昌都县的一个半农半牧的小乡镇。昌都地区师范学校就在这个镇上。进镇时有个很大的加油站,可以放水哈!过俄洛镇后0.5km就是俄洛桥,过桥后开始爬坡。之字坡到坡顶后,是加林村。前行不远,我们左转离开昂曲,沿昂曲的一条小支流开始进山。俄洛桥后,开始爬山离俄洛桥约22km,我们便到达了朱格村。朱格村是黑昌公路三道班所在地。这里有个藏族人开的小卖部。朱格村可能还是因为朱角山出名吧。出朱格村,土路开始。右转为通往朱古寺的小路,直行为国道,我们会经过唐代古柏林。土路是盘旋而上的,弯儿还有些急。爬山,爬山还是爬山回望来时路朱古寺是昌都强巴林寺的属寺,属格鲁派寺庙。从“朱古寺”的路牌到寺院还有大约4km的山路,路烂难行。“朱古寺”在有些文献里被写成“诸国寺”或者“珠角寺”。朱古在藏语里是“化身”之意。而在四川话里面,“朱古”的发音接近与“朱角”(zhuguo)。在许多年以前,四川人说这山叫zhuguo拉山,而汉字便记成“朱角拉山”。而实际上在藏语里的名字就应该叫“朱古拉”。隔涧相望的朱古寺在“朱古寺”路牌上,左边指向“唐代古柏林”,这边自然就是上山的路。沿着土路前行4km左右,便可远远望见朱古寺的金顶了。那金顶在阳光下,熠熠耀眼。上山的土路在山谷里悬崖边迂回曲折。虽然是土路,但珠觉拉与其它山不同的是,这山并不是光秃秃的黄山,土路的两侧长满了松柏一类的树木。从朱各村到垭口大约21km,至少有将近一半的山路是在树林中的。如果从看见朱古寺的金顶开始计算,大约有六七公里的山路是绕着“唐代古柏林”前行的。这些古老的柏树已经生长了近1年,而它们被发现则是20年前的事情。等我们到达“昌都唐代古柏树林自然保护区”碑墙前时,这里距离垭口还有七八公里左右。转过碑墙后,便再望不见朱古寺的金顶了。从碑墙向上,珠觉拉也不再是之前的林木蓊郁,而是变成一幅黄土裸露光秃秃的样子了。过碑墙三四公里,远远看到路旁的四道班的房子。从四道班到垭口的路沿着一面山坡盘旋而上,来来回回,简直就是另一个的“觉巴山”上山路。虽然看见垭口就在头顶,但要登上去,这路还要往复纠结一番。垭口海拔米。垭口在今天总里程的56km左右处……下山的路开始是7km的土石路,之后是13km的下坡柏油路到滨达乡,最后是30km的起伏柏油缓上坡路到类乌齐县城。朱古拉山是他念他翁山的一部分,而他念他翁山则是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延续转向而来的。他念他翁山是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的分水岭。也就是说,翻过朱古拉山,我们就开始进入怒江流域。当然,朱古拉山口也是昌都县与类乌齐县的分界线,过了垭口我们就开始进入类乌齐县境内了。从类乌齐开始一直到那曲,将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之北,藏北大草原之上骑行了。从垭口放坡而下,前8km是很烂的土路。8km后就开始进入柏油路面。一上柏油路,就看到了“牦牛之乡、马鹿之乡、菱镁之乡、生态之乡——开放的类乌齐欢迎你”的大招牌,路旁的那条小河——比曲也开始清晰起来,我们沿比曲顺流而下,13km后到滨达乡。滨达乡是一个很小的乡,有饭馆和小卖部,但没看到住宿的地方。比曲在滨达乡附近注入紫曲,紫曲发源于青海囊谦县境内,在青海境内被称为热曲,紫曲从滨达乡向东南流入昌都县后被称为若曲,过昌都县若巴乡被称为色曲,色曲再经察雅县吉塘镇,在察雅县卡贡乡附近注入澜沧江。因而,从滨达乡过紫曲上的滨达桥之后,我便开始逆紫曲而上,虽然是逆流上坡,但坡度并不大,而且紫曲河谷开阔,视野还不错。再14公里就到了恩达村。清朝时,先是在今类乌齐县境内设立了恩达县,县治就在恩达村附近。恩达因此成为清朝经康藏到拉萨的必经之地,而经康藏到拉萨的路线因其沿途人口稠密补给方便,称为清朝时期进藏的主要线路。驻藏大臣进藏也是走这条线路。其路线大致如下:成都—新津—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清溪—二郎山—泸定—康定(打箭炉)—折多山—新都桥—高尔寺山—理塘—巴塘—金沙江—芒康—察雅—昌都—类乌齐(恩达)—洛隆—边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德庆)—拉萨。当然,今天恩达村已经只是类乌齐县桑多镇下辖的一个村子而已,从恩达到桑多镇只有区区18km路程。当你转过山,一片开阔的河谷在你眼前展开,那便是桑多镇——类乌齐县城所在地。类乌齐在藏语里是“连绵大山”的意思。类乌齐县也是最后一个能见到树木的县城了,过了类乌齐,别说是树,连小的灌木恐怕也难见到了。住宿建议:住宿的地方建议有:阳光大酒店、大山宾馆、县政府招待所、新气象宾馆等,条件都差不多,不要期望太高。 D16.类乌齐(海拔米)-卡玛多乡(海拔km有食无宿)-杰嘎尔拉垭口(海拔km垭口名未证实)-十四道班(海拔米69km拒绝借宿所在村庄有商店)-十五道班(海拔km破败)-觉恩乡(海拔km),骑行10小时全程修路类乌齐出发即进入修路路段,今天里程远、路况差,沿途没有旅馆、饭馆,只有方便面和饼干卖。早点出发出县城,过了北端的加油站再往前走,便看到了三岔路口囊谦县的路牌和路边的警务站。直行是沿着国道去囊谦、玉树方向,左转便是国道丁青、那曲方向了。离开类乌齐,开始烂路一转过弯,便上了土路。猛然走进土路,虽然也算平整。我们沿紫曲的一条小支流格曲逆流而上,坡度很缓,10km左右后,我们告别格曲,开始沿着格曲的支流错曲向东南方向前进。“长毛岭乡马鹿自然保护区”的路牌就立在两河交汇处,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化场地就在长毛岭乡,因而那条经此流至类乌齐县的格曲也被称为长毛岭河。从长毛岭乡路牌左转逆错曲而上,路开始变得有些坑坑洼洼,好在烂路不长,5km左右后到帮嘎村就结束了。再起伏前行2km左右,便远远看到屹立在草原上的卡玛多塔林,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佛塔几十座。传说以前这里有座佛塔,后来被毁掉了,现在正逐步恢复修建。卡玛多塔林到卡玛多乡还有5km的距离,卡玛多也是两条河流汇合之地,两条的小溪汇流在这里,注入错曲的支流。卡玛多塔林从类乌齐县城到卡玛多乡这21km,基本都在河谷里前行。虽是逆流起伏向上,甚至是土路,但坡度并不是很大。出卡玛多乡,真正的爬坡便开始了:先3km左右的缓上坡到嘎堆村,嘎堆村有木材检查站。从嘎堆村开始,有3km左右的急上坡,确实有些强度。这段路上浮土很厚,如果有卡车经过,便尘土漫漫、一片昏暗。过了这段弯路,路况就变好了不少,平整了,也没有了浮土。再前行2km就看到路边的11道班,看到道班时,上山的路边走了一半了。11道班背后的山坡上,白色的山顶石会有很多顺山滚落在山坡上,远远的望去,还以为是藏民扔的垃圾。从11道班再向前2km左右,国道沿着山边向左转,绕过一个大弯儿,我们爬上的山梁,还可以看到来时的山沟。垭口前后米接近平路,如果不是路两侧的经幡,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个垭口。杰嘎尔拉山垭口海拔米。杰嘎尔拉山,上山的路回望,来时的路从杰嘎尔拉山下山后,我们便正式进入了青藏高原的草原地带。由于国道全是非常烂的土路,所以提醒控制速度。山口下行不久见到的小溪名为“尤曲”。我们经过13道班后不久即看到前方的那龙希望小学。当我们转过一个“之”字大坡后,丁青县“热巴故土,苯教圣地,虫草之乡”的大招牌便映入眼帘了。这样,我们就告别了类乌齐县,进入丁青县境内。尤曲进入丁青境内,便更名为打曲了。我们继续沿打曲缓慢下行,进入丁青县境约10km,离垭口约33km时,到达14道班。从这里开始又进入那种狭窄的山谷里前行。路一样还是烂路,山野空空,偶有会有来往的汽车经过。我们继续前行18km左右,到达15道班。当我们走出这些狭窄的山谷,看到绒通村时,我们离觉恩乡就只有大概10km了。如果从类乌齐到丁青分两天走的话,觉恩乡是一个重要的补给点。这个乡镇看起来有些繁华,远远超过了此前经过的卡玛多乡。觉恩乡已经有一家可以住宿的旅馆,虽然它的招牌有些不起眼。杰嘎尔拉,下山,尤曲你可以想像,山那边的藏民要出来一趟,多么不容易。这个必须拍照!这个坡看来容易,爬起来很难。地道的青藏高原有点像古格王朝D17.觉恩乡(海拔)-孜珠寺路口(海拔)-沙贡乡(海拔km有餐馆)-丁青(海拔km)-20道班(海拔km)-21道班(海拔km)-琼涅拉山垭口(海拔447km)-色扎乡(海拔km有食宿) 从觉恩乡出来,我们继续沿着打曲顺流而下。随着海拔的降低和许多小支流的汇入,居然有了点大河的味道,某些河段的水流甚至可以用“湍急”来形容。10km后便到了孜珠寺路口,这个路口也是去往桑多乡的路口。打曲在这里注入丁青方向来的协曲汇合成达曲,向南进入洛隆县,在洛隆县的达龙乡注入怒江。而这里近些年来名声鹊起却不是因为怒江,也不是因为怒江的支流。而是因为这里有一座苯教的千年古寺——孜珠寺。孜珠寺位于国道觉恩乡南面海拔4的山峦的南面。如果要去孜珠寺的话,17km山路,海拔上升0左右,估计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才能来回。孜珠寺孜珠寺路口从孜珠寺路口开始,我们离开打曲,沿着从丁青方向来的协曲,逆流而上,继续向目的地进发。5km后到达沙贡乡。沙贡乡位于协曲峡谷里面的一个开阔地带。难得一下见的白杨树,在这里居然叶繁叶茂。沙贡乡有小卖部,还有一家四川饭馆可以吃饭,但住宿就比较难了。沙贡乡离开沙贡乡,我们继续起伏着缓上坡15km,到达协雄乡夏拉村。国道在这里出现了岔路,右边是从夏拉村里面走 过,提醒走左边的国道,路相对要好得多。我们快到丁青啦!跨过横跨协曲上的一座大桥,经过中国石油的加油站,爬上最后一个坡,我们就到了丁青著名的丁青虫草交易市场门口。丁青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大台地”,而其古称为“琼布”,系“大鹏鸟”之意。这名称得自一个与苯教有关的传说:在苯教始祖弥沃?辛饶时代,一位菩萨为拯救世人,化为一只大鹏鸟翱翔于苍穹,最后降落在丁青境内,产下黑、白、黄三只水晶蛋。不久,从蛋中孵出三个男婴,人们称之为“琼布”,即大鹏鸟之子。这便是丁青人的祖先。后来,又累又渴的大鹏鸟降落在巴达波罗山上,遥望四周不见水源,悲悯之心油然而生,不由得落下眼泪。他的两滴眼泪便化作了布托湖。丁青县城所在地叫丁青镇。住宿地有:粮油招待所、金花招待所、红太阳宾馆(-4590),大概价位都差不多,一般25-50元/人。一出丁青,远远就能看到西北面山顶上的寺庙。这座寺院名叫“丁青贡巴”,也就是丁青寺。名字叫丁青寺的苯教寺院在沿线地区还有一座,位于德格县扎科乡,远离县城。这两座丁青寺都属于原始苯波教改革后、归属明教教派的寺院。从岔路口半坡下来,一段放坡之后,继续沿着雍曲逆流起伏向上。烂路开始雍曲跟前文提到的协曲是一条河,只是不同河段的叫法不同而已。丁青县不愧是苯教圣地,苯教的标志随处可见。沿路最明显的莫过于苯教的“八字真言”。在藏区,无论大人孩子,都会念那句“唵嘛呢叭咪吽”,这是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而作为藏区原生宗教的苯教,也有八字真言:“唵嘛智昩耶萨林埵”,大意是救度母亲的空间与光明,应有驱鬼除魔之意。八字真言沿溪流起伏而上34km至曲里拉山口。这一路都是起伏向上的土路,除垭口前10km稍微平整外,其余路都很难走。且沿线经过的都是牧区,地图上标明是村子的地方实际也只有几户人家而已。沿路并没有看到小卖部。曲里拉山垭口到丁青段21道班时,离垭口就不远了。曲里拉山是名符其实的垭口,国道在山梁中间穿行,左边山头上有大片的经幡随风飘摆,右边则是一块写着“欢迎来到热巴之乡色扎”的牌子。色扎乡是琼布热巴现存三派中其中一派“伽措热巴”的主要分布地。过了垭口就进入色扎乡的地界了。起伏着缓下坡10km后,远远看见左边小山头上一座壮观的寺院屹立其上,这就是著名扎西林寺。扎西林寺后再前行2km,转过小山包,色扎乡就到了。色扎乡也是两河汇流之地。色扎乡算是比较大的乡镇了,街道房舍整齐,旅馆、饭馆、藏茶馆不少。能吃能住,只是街道仍然是土石路,四处可见逡巡游荡的野狗。扎西林寺出色扎乡后15km左右,会一座苯教的寺院:岗日达吉贡巴。“贡巴”是藏语“寺院”的意思。比较有特色的是:大殿门口的盘龙柱子,让人感觉好像进了汉地的寺庙。岗日达吉贡巴岗日达吉贡巴到尺牍镇大约还有7km的路程。尺牍镇是丁青县下辖的两个镇之一,它位于日曲注入嘎曲的河口处,嘎曲从尺牍镇向南流去,在丁青、边坝、洛隆三县交界之地注入怒江。尺牍镇是个小镇,国道就是小镇的街道。尺犊属于藏区较偏僻的小镇了。由于这里还在修水电站,所以经常停电。这里的藏族人会汉话的不多,但手机信号全是3G的。住宿建议:琼托达美宾馆。条件一般,不过在当地算是很好的了。 D18.色扎乡-尺犊镇(海拔)-马色村(24道班,海拔km有藏家旅馆)-26道班(海拔km)-斜拉山垭口(海拔km)-27道班(海拔446km)-巴达乡(海拔408km有食宿)-荣布镇(海拔km),骑行8小时63km前未改造砂石、泥石路,63km开始进入修路路段。出尺牍镇,我们沿着嘎曲逆流起伏向上。土石烂路级的公路在山谷之中迂回穿行。12km后到达上衣村。然后开始一段下坡路段。3km过桥后,到达马色村,就算正式开始爬斜拉山了。过桥后,我们就算与嘎曲说再见了。我们左转,沿着一条名叫协曲的小河逆流而上。24道班就位于马色村村口。马色村后有两三公里的陡坡,过这一段陡坡后,又开始缓上。马色村,村背后的盘山公路斜拉山上山的路,完全是盘山路,只有用两个字形容:崩溃。12km左右到达半山腰的26道班,斜拉山就在前方9km左右。上山的路过了26道班之后的风景很美,你很可能会看到雪山就在对面的山梁上,近在咫尺。斜拉山垭口斜拉山垭口海拔米,是本次骑行以来,高度仅次于雀儿山的垭口。斜拉山垭口和黑昌公路的大多数垭口一样,没有标牌,只有一堆装满了苯教八字真言的石头和经幡。斜拉山下山斜拉山下山2荣布镇9km陡下坡后,见到27道班。从这里开始,下山的路变成了长缓下坡,巴曲也开始伴着一路前行,沿途是一片牧区风光。长缓下坡路段大约持续了10km左右,便开始进入起伏着下坡路段。沿着起伏路段前行5km左右到达巴达乡。随着里垭口的距离越来越远,巴曲河的水流逐渐变大,等到了巴达乡附近的时候,巴曲已经是一条不小的“大河”了。巴达乡是国道在丁青县境内所经过的最后一个乡镇。乡镇不大,房屋还算整齐,藏茶馆、川菜馆有那么几家,能吃也能住。和内地小城镇唯一的区别,还是到处都是游荡的野狗。出巴达乡后,我们依然沿着巴曲顺流而下。这时的巴曲已经被更名为荣曲了,一路到荣布镇。约6km后我们到达巴达乡与荣布镇的交界地,这里既是丁青县和索县的交界地,也是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的交界地。我们从德格出发,跨过金沙江进入昌都地区开始,到这儿为止,便离开昌都,进入那曲。过了这个分解线,国道便开始了它“两进两出”索县的路程。今天到荣布镇算是“一进”索县。过了分界,再前行2km左右,可见嘎洛卡道班(29道班)。过29道班,沿着则荣曲水流而下,前行10公里左右便是荣布镇了。荣布镇地处索县、丁青、巴青三县交界之地,是索县最大的乡镇。荣曲和热曲在这里汇合后向南流入怒江。“荣布”在藏语里是“山沟”的意思。荣布镇的布局,和同普乡、尺犊镇有一点像,镇子在河边。明天都是往北继续前行。这里的电网还未与拉萨相连,所以也经常停电。住宿建议:住路边金渝川菜馆附带旅馆,无厕所。金渝川菜馆是荣布镇目前最大餐馆、条件最好旅馆。D19.荣布镇(海拔)-恰达卡村(海拔km有茶馆招待所)-恰拉山垭口(海拔米32km)-雅安镇(海拔448km),骑行6小时全程修路路段,烂路、超级烂路。离开荣布镇,我们开始沿着热曲逆流而上。热曲发源于恰拉山某个山脉,属于怒江的小支流。我们顺着河谷起伏向上,沿途依然是一派牧区景象,与前所经过大同小异。与前所不同的是:沿路能看到的尼玛石均为“六字真言”。索县是藏传佛教传播区域,这与苯教地区的丁青和巴青有所不同。雅安镇是纯牧区的巴青县下辖三镇之一。雅安镇又如同马尼干戈一样,在西部荒域里,只有几家客栈,孤零零的伫立在高原之上。不过它的规模比马尼干戈小多了。街道并不长,从镇一端可以清楚看见另一端的35道班。几十座藏式土房错落在并不平整的街道上,住辉全招待所,无卫生间有公厕。D20.雅安镇(海拔4)—无名山(海拔km)—巴青(海拔km)骑行5小时—索县(海拔77km),砂石烂路。继续修路路段,烂路加超级烂路。巴青的住宿很多,但有卫生间能洗澡的目前仅有一家-喜马拉雅酒店,奇货可居,价格奇高。出雅安镇,村子后有一小下坡,沿途有几个道班,后上坡20KM至山口,后下破25公里至巴青,部分路段很险,注意速度,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沿溪流起伏而下,32KM柏油路,坡度较大,注意刹车。雅安至巴青间46公里多无村镇。 D21.索县(海拔)-色尼村(海拔km有茶馆、住宿)-比如县扎拉乡(海拔km有餐馆)-扎拉沟(雄塘村,海拔km仅有藏茶馆、藏家旅馆)-贡热村(海拔57km)-刚朵村(海拔km)-废弃房屋(可避雨、雪,海拔km)-刚拉山垭口(海拔km)-克玛村(海拔km有商店、招待所)-布龙村(海拔4435km有商店)-夏曲镇(海拔km),骑行10小时住粮贸宾馆,不推荐,无其他选择可入住出索县沿溪流起伏而下,22KM,起伏很大,海拔下降多,沿途道班和村庄很多,食宿不愁,道班差不多每隔10KM一个,里程碑KM处扎拉乡,进入山谷地带,后沿溪流起伏而上54KM,部分上坡陡。海拔上升多,上坡至山口,后大部分缓下坡35KM,部分坡度大至夏曲。里程碑烂路开始,KM到达无名垭口,KM烂路结束,夏曲卡处G里程碑为KM。D22.夏曲镇(海拔)—达前乡(海拔424km有商店)—江古村(海拔km)—江古拉山垭口(海拔km)—孔玛乡(海拔km有藏茶馆、商店)—巴乔拉山垭口(海拔km)—那曲(海拔km),柏油路,骑行9小时。出夏曲沿河流缓下20KM,沿途有食宿,川菜至河流汇合处11KM,后沿溪流缓上8KM,后先急后缓上坡25KM至江格拉山口M,下坡8KM后,在草原起伏23KM,缓上6KM至一小山口,起伏的高原13KM,后缓下5KM至那曲。海拔上升多,上坡至山口,后大部分缓下坡35KM,部分坡度大至夏曲。翻越江格拉山口米,无名垭口米。那曲为藏北最繁华城镇,那曲也是藏北最大牧场之一。D23.那曲—S—北拉镇KMM柏油路 D24.北拉镇-纳木错90KMM不详 D25.纳木错-当雄-羊八井KM5M柏油路 D26.羊八井-念青唐古拉山-拉萨89KMM柏油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tq/71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