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西南部,海拔米的地方,半山腰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庄—波公村。 淳朴的藏族同胞,祖祖辈辈守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放牛牧马的传统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美好生活一心向往。 在海拔米的山脚下,咆哮的金沙江水,仿佛也很嫌弃的样子,从这里匆匆奔腾而过。 去年8月,一群来自内地的80、90后小伙子,肩负着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来到波公,奔腾的金沙江水似乎也感知到了。他们很快融入驻村生活,以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使命,谱写出了更加欢快的新时代“小康之歌”。 主动请缨远赴藏这群小伙子是华电驻波公村的扶贫工作队伍,工作队共4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其中,队长黄际钢是一名“80后”共产党员,同事们都叫他“小黄”。“小黄”曾经连续两年获得华电四川公司“先进个人”殊荣,参加过年汶川特大地震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人忠厚善良,心存感恩。当初听闻华电西藏公司在招聘驻村工作队队员,他没有多想,立即向组织报名,主动请缨远赴西藏参加这场脱贫攻坚战役。 刚来到雪域高原的小伙子们,很不适应这里的气候,部分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恶心、耳鸣等情况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面对这种情况,“小黄”倒是很镇定,有过8年川西高原工作经历的他,进藏前就给大家打了“预防针”,也多次嘱咐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过度亢奋,以平常心对待,一定要调节好心态,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到群众,开展好援藏扶贫工作。 受到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灾情的影响,新建村委会尚未竣工,驻村工作队只能居住在救灾帐篷和活动板房之中。这里白天日照强,室内温度能达到28度,晚上经常是零下15度,在“冰火两重天”的极端环境下工作、学习、生活,恶劣的环境每一天都毫不留情地“拷打”着这群年轻的驻村工作队队员。 爬坡过坎察民情脱贫攻坚时间不等人。看到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了解到村民的收入仅靠虫草和菌类等林下资源,经济来源较为单一等情况,队员们在“小黄”的带领下历时5天,克服艰苦的环境,徒步走村入户,统计基本信息,建立户档资料,了解村情民意,摸清了实情、掌握了信息,为后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统计工作,做起来也并不轻松,波公村所辖4个自然村分别在4个山头,每家每户相对分散,工作队在四千多米海拔高度的大山里爬坡过坎,都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受。这时候,“小黄”队长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大家加油鼓劲,帮助队员拿背包和干粮,减轻他们的负重。“小黄”看似很随意的举动,队员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激励着大家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舍弃小家顾大家村里的小孩特别喜欢“小黄”,“小黄”也非常喜欢他们。每次走村入户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衣着单薄的小孩,脸冻得发红,让他心疼。因此,“小黄”在口袋里总是要带一些糖果,碰到小孩,他都会分享一些给他们。 “小黄”的儿子,今年6岁,自驻村以来,父子俩很少相聚,每次只有到乡里有网络的地方才能跟儿子视频。视频里儿子经常问爸爸“你好久回来,我想你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小黄”都是鼻子一酸,对儿子说:“忙完了这段时间,爸爸请个假回来陪你,给你带好吃的牦牛肉干。” 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小黄”会带着队员一起到学校、家里陪孩子们玩耍,教小朋友们唱国歌、说汉语,鼓励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看世界,学好本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回来建设美丽的家乡。 “你们队长多少岁了?胡须那么长了!”这是一次入户统计信息时,一位群众用疑惑的眼光问队员加央加措。队员给这位群众详细地解释道:“我们队长还年轻,才三十出头。队长以前开玩笑说的,波公村一天不脱贫,他就一天不剃胡须。”这逗趣的解释引得大家开怀一笑! 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工地总能出现“小黄”,总能看到队员们与群众在一起交谈的身影。“小黄”是个热心肠,每每遇到年迈老人弓腰驼背吃力的扛着拾得的柴火回家时,他总会快步上前,帮老人背柴送回家。 高原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烈日当头,转身却电闪雷鸣。遇到这种情况,正在村民家中开展工作的队员们都会立即帮助村民收拾晾晒的农作物,尽可能减小村民的损失。正是这些一件件暖心的举动,使这个“小黄”在村民心中成为了亲近的“家人”。 病榻伏案仍工作“高大魁梧”“康巴汉子”“运动健将”这些标签都可以用来形容“小黄”,然而,他还是倒下了。 村里生活条件有限,“小黄”患上了肠道疾病。病发初期,忙于工作,加之当时正值国务院脱贫攻坚“回头看”检查组进驻江达县在各村开展工作期间。为了不影响工作,“小黄”抱着忍一忍扛过去、熬一熬加把劲就能康复的想法坚持工作。可是剧烈的疼痛让“小黄”再也坚持不住了,不得不紧急送往内地就医。术后第二天,“小黄”就电话联系队员,关心近期检查组检查的情况。当时“小黄”就医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能及时规整,为不影响迎检工作,“小黄”不顾手术后伤口还未愈合,在病床上完成了资料规整并及时传送给队员,最终让波公村顺利通过“回头看”复核工作。 群众富了他笑了冬夏春秋,转瞬一年。这一年,“小黄”和队员们一步一个脚印,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援藏扶贫作风,密切配合村“两委”班子,通过全体群众的共同努力,让波公村成功退出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路通了、电灯亮了、水管出水了,移动网络设施也正在紧张施工当中…… 看着眼前喜人的变化,“小黄”的耳边再次回响起了华电西藏公司党委书记黄辉曾对他的嘱咐:“驻村工作没有什么‘高大上’,就是真心实意落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情,这就是驻村工作队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当你来到波公村,你见到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会听到他们对“小黄”和他带领的这群年轻驻村干部发自内心的赞美声! 扫码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