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融安旗杆重见天日,江家传奇后世传扬。

还记得我们之前摆过的在融安县长安古镇骑楼建筑群发现的清代“功名旗杆”的基座吗。当时是因为古镇的改造工程,在一户人家的房子中,发现了这么一座将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物。据考究,竖起这座“功名旗杆”的是在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年考取了乙未三甲第十一名的进士、融县长安镇人江蕴琛。讲起这位江蕴琛的传奇事迹,住在骑搂街的居民是津津乐道,接下来跟着我们一起探寻这位清末进士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融安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事迹。

江蕴琛,又名江国栋,字韵川,号纫轩、国叟等,广西融县长安镇人。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当年的江家可以讲是一方地主。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江家以前是做地产生意的,来到这个地方看到这里风水好,就买了(现在骑楼街)这块地,买了地然后就做地产生意。]

当时的江蕴琛就好比是现在的地产大亨之子王思聪。尽管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是一点都步像那些恃宠生娇的富二代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从小他就有远大的目标与理想,与身边绝大多数的同龄人是格格不入,在儿童时期,他几乎都不会去和同龄人玩耍,每天是抱着那些四书五经啃得津津有味,甚至走访亲戚的时候,都要拿着书,边走边念,他少年勤学的事迹至今仍然被老街坊们津津乐道。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到了亲戚家喊吃饭,结果呢,一帮兄弟在玩,他就拿书在旁边看,他总不搭理别个,人家喊他玩耍,他也不理他,吃饭了久不久还拿本书来看看。吃着饭的时候还要背两句古文出来。搞得人家(亲戚)饭都喷出来。]

江蕴琛如此勤奋刻苦地看书,不光是外人觉得怪异,就连许多亲戚都无法理解的,所以他经常被人以为是疯子。大概是“人不疯魔不成活”吧,这个与众不同的江蕴琛很快到了十八九岁、要考功名的年纪,他一路翻山越岭去到当时的省府桂林参加科举考试。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第一次还没(考)得,第二次中了第五十名,后来跟着进行殿试,殿试也考了两次。]

[江蕴琛的孙子江达章(87岁):八股文这点,一背通溜,中间抽一句,他就晓得。所以讲他考试那时候,八股文抽中间一句,就考进翰林院,他好厉害。]

直到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年他终于考取了乙未三甲第十一名的进士,也就是如今我们在旗杆基座上看到的“朝考一等第五十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江蕴琛立”,“殿试三甲第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所记录下来的这一轮。考取了功名是光宗耀祖的一个大事,但是他回到家乡后,并没有骄傲起来忘记自己姓什么,而是做了一件广受称赞的事,那就是首先为自己去世了的母亲修建新坟和树立贞节牌坊,然后才在他家祖屋对门广场,也就是现在发现旗杆基座的这个地方,竖了这个“功名旗杆”。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他为他的母亲在河东那边,做了石牛石马的坟,还有贞节牌坊。后来种种原因损坏了,只有我们老一辈的还记得这个历史。石头都是非常宏伟的,从福建运来的大理石,花岗石,石头四五米高都没有裂痕的,非常壮观在河东那边,做这个旗杆还没有这么高级的石料。]

据这些老居民回忆,江蕴琛不仅为母亲立的贞节牌坊等级很高,而且规模也非常大,不仅如此就连为母亲建新坟所用的石料都十分讲究,还有在牌坊和坟上石碑的题字都要由他自己亲手书写。这些举动足以证明江蕴琛他对于母亲是十分尊重,还有非常的孝顺,这都是最被当时所看重的品德。除了孝顺,江蕴琛还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著有《浮槎馆吟草》三卷,里头收录了多首他创作的诗,据说在桂林图书馆有藏本。另外,江蕴琛还是近代知名的书法家,擅长行楷,曾经还被别人冒充。

[融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劲松:我们这个江蕴琛他有个别名喊做江国栋,他是后来改名的,他是因为考得进士以后,改了这个名,作为国家的栋梁,后来改了这个名字。后来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个人也喊做江国栋,后来很多人都误解了,把这个人以为是他(江蕴琛),后来这个人也模仿他,当时据讲他(冒充的人)是为了生活,卖他(江蕴琛)的字画。]

所谓学而优则仕,江蕴琛考取了功名荣归故里,把这些家里面各项事情安排好以后,就进到了翰林院,这个相当于现在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的地方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年纪轻轻的他仕途生涯也由此正式开始,少年得志莫过于此,他做过知县、知州等,但是史料记载都语焉不详,唯一最被后人所了解的经历,就是最后他到了云南曲靖做知府的经历,这段历史是岑有培在云南曲靖的扁马镇所立的一块石碑上看到的,文字记录了江蕴琛当时在此主政的一个重要事件。此时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衰败的末期,也就是因为这一事件,让别人对他这个人的评价有了很大的争议,甚至有人讲他是“卖国贼”。这个罪名就大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咧,我们接着摆。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他在云南曲靖上任的时候,那里也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比较穷苦点,他的官俸也是不多的,一年就几百石谷子。很多穷苦(人家),他都还资助的。那些穷苦子弟读书困难,他资助那些学生。]

据传,江蕴琛在本地遇到有穷苦娃仔没钱看病的时候,就会让知府里面的医官免费去给他们医病,也算是宅心仁厚。并且他作为一方的行政长官,为人正直,守得住做官的底线,在当时腐败的清朝官场,也算是异类了。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在他手上基本上没有出什么冤假错案,他都秉公办事,人家送礼给他,他都不要。]

当时的清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放任鸦片的种植和泛滥,云南就是重灾区之一,江蕴琛深知鸦片害人,但是作为一方知府,却没有权力禁止乡民种鸦片。他只能通过劝解的方式,希望乡民能认识到鸦片的危害,但是收效甚微。这时他已经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了不满与怀疑。而真正打碎他对清政府最后的幻想的是在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将很多地方割让给了这些侵略者,江蕴琛所管理的云南曲靖就在其中。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这个江蕴琛在曲靖当知府的时候接到清政府的通知,要他把曲靖扁马地区割让给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他非常气愤。好几月都没去执行。后来清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没有办法迫于压力,他就把扁马这个地方经他的手划给英国殖民地缅甸,还有一个碑立在里面。]

在当时的形势下,经自己的手把祖国的土地拱手让人,他也是无奈失望到了极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之前的种种的软弱妥协,江蕴琛于年辞去了官职,退出官场。据江蕴琛的后人,时任《羊城晚报》的副总编辑江文彩考证,他在之前他接触过康有为、梁启超的先进思想,受到启发,便东渡日本,去到士官学校读书,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救国于水火。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读了几年,他在学校里面也是非常勤奋的,活动能力非常强的,接触了孙中山,宋教仁的先进思想,革命思想,参加了民主同盟,同盟会。]

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江蕴琛毅然重回祖国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之中。见证了这场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也见证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然而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窃取了。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成立民国以后,袁世凯篡得权力,到开始讨袁,云南的蔡锷啊,各地都奋起讨伐袁世凯。他作战非常英勇啊,他官升到旅团长。]

大部队行进到安徽的时候,他的部队负责筹集军饷,在找军饷的过程中,不幸遭到袁世凯的反动势力的袭击,江蕴琛也因此被捕。

[骑楼街居民岑有培:在年8月1日,挨当时的袁世凯的反动势力抓到,年8月3日就挨杀。他最后死的时候,他的尸体都不能运回来,最后在融安的江家坟是他的衣冠坟墓,现在还在。]

江蕴琛的一生就此落幕,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对封建王朝保有幻想到见证它的一步步衰败,进而奋起抗争,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洪流中,他顺应过,妥协过,更斗争过。时至今日,融安老街的居民们提到他,都是传颂他曾经的辉煌,我想他也不枉此生了。好了,我们今天就摆到这里。

摆古公众

商务合作请联系摆古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tq/1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