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8/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卓卓康巴,洒咧一夏。????????????????????????????????????

一年一度的夏季洒咧在木刻之乡----“古泽”激情上演!这一期洒咧君为你介绍最新的消息及木刻之乡的前世今生。

???

??????

年波罗古泽木刻雕版的起源

波罗木刻是一门古老的技艺,至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年由当时的德格第12世土司、第6世法王确吉·登巴次仁发起,现今四川德格、白玉、以及西藏江达县的大部分治区都曾隶属德格土司管辖,加之当时佛教盛行,基于信教需求,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板雕刻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波罗古泽木刻印刷技术由此崛起。

????

?????

木刻之乡的一个奇迹

当地土司、宗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较原始的制版刻板方法,兼收并蓄各种学科、历史文献和各教派典籍,在寺庙刻制数以万计的木刻雕版。据悉现今位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昌都江达县波罗乡所制,由一个乡村的民间艺人承担如此重大而神圣的经文雕版任务,不能不惊叹为一个奇迹。

按劳取酬:土司时代,土司会撒一把金砂在完工的经版上,抚平,陷入文字罅漏的金粉就是刻板工人的报酬。刻的越深越值钱,经版的使用寿命也就更长久。

???????????????

波罗古泽木刻——藏族刻板印刷的“鼻祖”

创造了奇迹的波罗古泽木刻被尊称为西藏雕版印刷的“鼻祖”。如此响亮之名气受之无愧,在藏文化发展和佛学传承中,波罗木刻所起的作用非凡,其木刻技术精湛,闻名整个藏区,不仅能镌刻整部《丹珠尔》和《甘珠尔经》,也能镌刻难度较大的风马旗和一些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图案,冠名“木刻之乡”名副其实。

????

??????

年6月14日国家文化遗产日,文化部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古泽刻板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泽培。

随着国家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波罗古泽木刻也迎来了春天。泽培焕发出艺术青春,广收门徒,使木刻这一古老的藏族艺术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为全面保护波罗木刻,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导和帮助群众向规模化产业发展,把民族手工艺同旅游业相结合,达到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让它逐步成为具有江达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同时,发展木刻文化产业,把波罗乡建成真正的“木刻之乡”,保护这一传统文化精髓。

营地非遗展览馆:建于年主要为游客集中展示康巴江达丰富的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卓卓康巴,洒咧一夏”最完美的诠释。

每年波罗古泽色雄寺夏季安居法会过后,当地也进入秋收前的农闲季。这时是藏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季节。来自波罗乡各村镇的老百姓欢聚一堂,搭起帐篷,帐外生火,煮茶、做饭,载歌载舞,朋友,同事,家人团团围坐互相聊着笑着,帐篷中充满幸福和惬意。

难得一见的民风民俗

此次波罗古泽夏季洒咧会进行一周左右,有集体的歌舞表演,民歌独唱,都是有波罗乡的各个村的村民编排表演。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同于其他地区是地地道道的康巴服饰。

他们跳的舞蹈是一种藏族民间传统锅庄舞蹈“德格卓钦”该舞蹈男子步法粗狂豪迈、英勃刚健;唱腔浑厚、嗓音动人。

女子舞蹈动作步法细腻传神、轻盈潇洒;唱腔明亮婉转、嗓音甜美动人以及原始古朴,舞姿舒展,节奏明快的特点。

“卓钦”一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颂,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通常要唱跳10余支歌曲才结束一个锅庄。

舞者身着康巴本地传统服饰,男女分列两队首尾相围接成圆形,整体端庄古朴,动作节奏均匀,舞姿从生产生活中的动作变化而来,以沉缓舒展为基调,舞姿幅度变化不大,与舞曲节奏配合,男女队列各有一名舞姿超群的人(卓班)带头,在相对靠近中心处领舞,边唱边跳。

旅游提示

每年夏季是康巴江达最好的旅游季节,夏季高原旅游应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

住宿

入住桑珠洒咧营地帐篷酒店

行程

早上8:00前往波罗乡途中穿过波罗大峡谷,参观格萨尔王下棋石等地方抵达后参观朝拜色雄寺。 

消费

波罗古泽经文模版销往德格印经院和四川石渠、白玉及青海安多等地,有些还销往拉萨、日喀则。一块经文模版售价50~元不等。 

欢迎光临桑珠洒咧营地

桑珠洒咧营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ly/3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