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土著 嗨仔为自己是南宁人而自豪 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以前是省会) 这个问题背后的故事 就太源远流长了 今天就来一篇长篇图文告诉大家! 美好局面来之不易 有历史的巧合与必然 也有众多历史人物的抉择 这里是我们的家 大家一起努力 让大南宁的未来更美好吧! 本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方便的话 下方投个票 说说你的态度! 对广西省府的议论 从晚清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桂林因其绵长的省府传统 很有历史自信地主张省府在这里最好; 柳州在近代化中积累的工业基础和居中的位置 让它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连一向只想和广东一起过的梧州 也因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展露过头角 但最终成为省府的 却是靠西南的南宁 究竟是什么让广西的省会之争如此激烈? 又是什么原因让南宁最终胜出? 广东省一花独大 广西省百花齐放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广西进入中国中央王朝的视野 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 秦皇北上筑长城,南下平百越 在今天的梧州、柳州、桂林、玉林、河池、南宁 等地置桂林郡 开启了广西作为一个西南行政概念的历史 秦朝所设立的桂林郡与象郡 图上城市名为现代城市名 “广西”之名,则得自宋代。当时的宋廷将广南路拆分成东西两路,其中广南西路大致上就管理现在广西所在的区域,简称广西。 很明显,大致以梧州为界 以上和以下的珠江流域分为不同省份 由于广西的开发历史之处就被称作桂林郡 这让桂林人有了主张成为省会的 最久远的历史依据 不过其实桂林郡 和现在的桂林没有什么关系 秦代桂林郡的治所是在今天贵港市的郊外 和桂林市相距甚远 随后广西的治所几经迁移 基本趋势是越来越往东北移动 以对接来自楚地和广东汉人的经贸活动 今天的苍梧县、临桂县 都曾经作为广西地区的治所而存在 这些与省会有缘的城市 一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 广西布政使司才落户桂林府 此后五百多年都没有再发生过变化 两张现在的桂林 明清两代统治者选择桂林作为省府 主要是出于便于控制西南边民的考虑 对于来自北方的统治者来说 西南地区民族混杂 民情难以理解和控制 如果把省府放在广西更居中的位置 则汉族军民就会陷入被壮族瑶族等民族包围 一旦民族矛盾激化 当地汉民难以自保,中央也救援不及 广西方言大致分布 南宁长期以来处于中间地带 而桂林是湘桂走廊的咽喉,控制桂林就能 确保填充边地的汉族军民得到充分的补给和保护 如果西南发生民变 也能让桂林成为少数民族进入楚地前的一道屏障。 历史也印证了当时统治者的考量 宋代有交趾(越南)屠杀 邕州(今南宁崇左等地)边民的案例 明代则有所谓“瑶壮之祸” 需要“殚天下力而后铲平之”(语出魏源《圣武记》) 在当时的人口管理水平和自然开发水平下 以桂林为省府徐图西南,是最明智的选择 灵渠的建设 连接起了一条湖南至广西腹地 的水运通道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在晚清的内忧外患中 桂林的省会位置饱受质疑 先是光绪三十二年(年)两广总督岑春煊 和广西巡抚林绍年上表朝廷 要求迁省于南宁 加强对法属越南的边防 岑春煊已上线 清政府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但是同意把广西提督府迁入南宁 率先动摇了桂林的绝对统治地位。 清代广西的桂林与南宁 一南一北 以及,广西的海岸线属于广东... 清朝倒台 随之控制广西的老桂系军阀 陆荣廷力主将省会迁到南宁 甚至煽动邕桂两地议员大打出手 最后他靠着枪杆子把大批议员“请到”南宁 得到了中央政府的事后追认 终结了桂林的省会历史 陆荣廷已上线 随之广西省会在南宁和桂林间又反复摇摆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由毛主席拍板、叶剑英元帅主持 才让南宁确认成为了广西省省会 和后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 南宁接班桂林成为广西之首 让桂林人感到不悦 他们不禁要问一句: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三元灯火照南岸月夜花洲赋北河传统的观点认为 南宁动摇了桂林的省会地位 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清末民初地方势力的勾心斗角 每个上台的政治人物 都想把好处往自己家乡带 最终造成了广西省会 无法确定的尴尬局面 上文介绍过的晚清争议中 主张省会西迁的两广总督岑春煊是西林县人 此地位于广西的最西端 和桂林几乎没有来往 老军阀陆荣廷更直接就是南宁武鸣县人士 而在晚清朝中反对岑春煊的唐景崇则是桂林人 在抗战时期把省会迁回桂林的李宗仁白崇禧 也都是桂林临桂县人 籍贯和确定省会之间的某种必然性 很难让人不产生合情合理的联想 各大军阀的老家们 但人情斗争仅仅 只是省会迁移的一个表象因素 经济实力和时代需求的变化 才是城市长期兴衰的真正原因 南宁在近代化过程中 逐渐取代桂林的原因有很多 在农业、交通、工商、军事、行政各方面 都有可供分析的角度 桂林受到汉文化辐射的时间较早 从秦汉时期就开始接收楚地传来的先进农业技术 一直到清末,桂林都是广西的农产大户 拥有全省最高的粮食产量 但随着清政府民族政策的改变 传统的土司管理 逐渐让位于更明智的民族融合和共同开发 广西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农业产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还有能吃能看的梯田 根据李炳东《广西农业经济史》 南宁地区自从清中期以后的玉米产量 就能够满足桂西民众半年甚至一年的口粮 南宁的农业经济基础今非昔比 已经具有了足够的支撑力 直到解放前和桂林旗鼓相当 南宁旧照 在交通方面,南宁和桂林各擅胜场。 桂林的省外交通能力较强 北上可经灵渠-湘江-洞庭湖-长江-京杭运河达京津地区 或溯汉江达关中地区。 原来桂林这么重要....不止山水 但桂林省内水路能力有限 虽然可以在梧州中转 最远到达左右江流域 但需要全程逆流而上 南宁的省内沟通能力更强 向东可经邕江-郁江-浔江达梧州; 西可溯左右江到达百色、崇左; 东北方向的柳州和桂林也有水路中转到达 比较遗憾的是南宁附近水系勾连的省外政区 是经济较落后的云贵 和在古代被中国附属的越南 广西诸水系 由于西江上游分支极多 下图省略大量支流 这样的交通形势 让桂林在古代明显更受统治者偏爱 而南宁只能在近代化以后展现潜力 工商业方面,桂林由于起步早 很早就形成了传统经济的路径依赖 一直到晚清都还没有近代化的先声出现 而南宁自光绪二十七年就成为了自开口岸 很快就形成了新的工商业体系 “四时电船可通” 南宁的公私工厂和商铺数目 已经远远超过了桂林 是“执广西手工业之牛耳”(白崇禧语)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林远洲的统计 到了年代邕桂两地的农产 工商业规模如下表所示 南宁已经明显超过桂林 军事方面的观点则 已经在上文岑春煊的奏章中出现过 桂林对桂西南的控制力太差 一旦越南有变往往救援不及 把军事中心迁到南宁 就能更好地响应龙州等地发生的变化 不过军事优势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抗战时期,李宗仁白崇禧就以 “一旦日军航母编队泊于广州湾 地面部队可从钦廉一线 登陆直扑省会南宁, 舰载机亦可起飞为其提供空中支援”为由 把省会迁回了桂林 政治方面的考虑则更具有综合性 在古典农业时代过去之后 海洋和外贸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地处内陆的桂林离海岸线太远 对东南亚邻国也不熟悉 很难承担起近代化以后的省会职责 由于广西南部诸多山地的阻隔 广西南部诸河流流向北海湾 中北部诸河流则成为西江-珠江的支流 而南宁不仅靠近海洋 还能参与越南事务 自从钦廉专区从广东 划入广西作为出海口以后 南宁的海洋价值就得到了凸显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自贸区的开辟 也只能由一个靠近东南亚的省会来完成 若广西首府不是南宁 那这个外贸好处就可能会被昆明摘走 这两个优点或许是 当年毛主席力主南宁 作为省会的原因之一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南宁会展中心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道理说了一大堆,桂林人可能还是不服气 不仅桂林人不服气 历史上有过争夺省会机会的其他城市 大概也不怎么服气 距离广西省会最近的第三方参选者柳州就是一个例子 柳州是民国后兴起的工业城市 作为新桂系建设模范省的窗口 被投入了重金和大量人力 年代的柳州 拥有广西第一路鱼峰路 广西第一会展中心 甚至造出了广西第一架战斗机 是颇受北京中医医院看白癜风白癜风治疗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