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本土电影《亲娘》 5月25日,电影《亲娘》剧组的80多名工作人员,走进太华镇乾元村乾元谷影视基地,开展为期3天的取景、拍摄工作。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是根据抗战时期发生在太华山区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当天,宜兴日报记者来到该剧组探班,通过对导演周建、女主角刘琳等人的采访,了解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 乾元谷里上演感人戏“这个动作再来一遍,注意面部的表情”“你们两个在后面拉绳子的时候,注意速度”……5月25日上午,在太华镇乾元村乾元谷影视基地,电影《亲娘》中汤松林就义后被吊起的镜头,正在紧张有序地拍摄,导演周建和剧组人员反复商讨着每一个细节。在现场,身着白色上衣的汤松林的饰演者时而被绳子吊起,时而又被放下,拍摄人员不断运用着摇臂和轨道进行取景。而这一个场景,剧组就拍摄了一个多小时。 据周建介绍,电影《亲娘》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宜兴太华老百姓汤大娘(陈盘金),为了救助新四军的小孩而牺牲自己儿子的感人事迹,歌颂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情意。“除了上午汤松林就义后的这几个镜头外,下午汤大娘的饰演者刘琳也要过来拍几个比较重要的镜头,比如她得知儿子牺牲后,想出来抢儿子尸体,却被游击队员拦住,直至大家跪在地上喊她‘娘’的时候,她才逐渐恢复理智的一个场景。”周建说,《亲娘》是一部红色题材的影片,在主要演员的选择上,剧组经过了反复斟酌,最后选择了曾出演过《香樟树》《父母爱情》等影视作品的刘琳,因为她的个人气质和汤大娘有几分相似,通过这几天的拍摄,大家配合得也相当好。 电影内外太华元素多在乾元谷影视基地内,一间间写有“乾元包子铺”“海福包裹”“博大竹器”等店名的老屋,一条条高低不平的碎石路,一个个穿着布衣的当地百姓,把大家一下子拉回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太华镇。 据该基地负责人宗岳政介绍,早在一年前,剧组人员就前来基地考察,并根据《亲娘》电影的拍摄要求,单独搭建了几十间具有当地特色的房屋。他说:“这是影视基地第一次迎来拍摄剧组。为了达到拍摄要求,这些房屋都是永久性建筑。”据了解,《亲娘》电影的取景全部在太华镇完成,除了乾元谷影视基地外,摄制组还将在该镇太华村的汤松林故居、桥涯村的陈昀老宅、胥锦村的董家祠堂,以及太华山九峰禅寺、一线天、十六旅司令部等地取景。 同时,为了实现电影人物的“原汁原味”,除男女主角等主要人物外,群众演员全部是当地的村民。太华镇乾元村党总支书记宗汉平说,当地村民听说剧组要到村里选群众演员,大家都踊跃报名,还没开始发动,30多个名额就报满了。5月25日一大早,乾元村村民宗建初和其他群众演员一起,早早地来到剧组。他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太华人,从小就对汤松林和汤大娘的事迹耳熟能详。这部影片不仅弘扬了太华的红色文化,对教育后人也非常有意义。所以,大家都很乐意来帮忙。” ↑拍摄现场→拍摄现场 影片8月在法国亮相电影《亲娘》由太华镇人民政府、北京红色九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拍摄时间为5月13日至6月5日。预计今年8月,该电影就能完成剪辑成片。 据太华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在革命战争时期,太华镇曾是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驻地以及苏南行署驻地,当地涌动着澎湃的革命浪潮,涌现出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而电影《亲娘》的拍摄,一方面是为了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弘扬当地红色文化,更好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拍摄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更好地推进太华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刘琳刘琳:很荣幸能扮演宜兴的“好亲娘” 面带微笑,身穿蓝布衫、灰长裤,脚上套着黑布鞋……5月25日,在太华镇乾元村乾元谷影视基地,记者见到了在电影《亲娘》中饰演汤大娘的著名女演员刘琳。 刘琳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参演各类影视作品,凭借在《父母爱情》《香樟树》等热播剧中塑造的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收获了一大票“铁杆粉丝”。刘琳在电影《亲娘》中饰演的宜兴农村妇女汤大娘,为帮助新四军,支持抗日战争,宁愿自己吃“观音土”,也要和丈夫一起尽己所能支援新四军。她还和丈夫一起制作“亲娘饼”,供给北方军人食用。“汤大娘是一位很勇敢的农村妇女,她深明大义,为了支持抗日战争,不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剧组能让我饰演这样一个角色,我感到非常荣幸。”刘琳说,汤大娘在苦难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以及那种润物无声的爱,让她很感动。 谈起在太华拍摄这部电影,刘琳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宜兴太华,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相当优美的地方,而且红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能来这儿拍戏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相关链接 电影主要人物原型为太华襄阳人日前,记者从市新四军研究会太华分会了解到,电影《亲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中的汤大娘(陈盘金)、汤松林均是太华镇太华村襄阳自然村人。 据介绍,年10月,为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宜兴县委先后派任伯达、沈莹(江达)、沈洪辉等干部来太华开辟宜南山区。江达发现汤松林是一个淳朴的青年,便启发他关心时局,提高他的思想觉悟。年初,在江达的介绍下,汤松林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年,宜溧县委、县政府移驻太华襄阳汤松林家。当年7月,太滆地区财经分局驻地也选在汤松林家的楼上。分局长随同爱人在楼上办公、住宿,临走时把八岁的独生子寄养在汤松林家,另有三洲实业中学副校长的独生子也寄养在他家。汤松林的母亲陈盘金认识到这些孩子是新四军革命干部的后代,不管困难多大,一定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于是,她把自己六岁的女儿送到上海的远方表亲家,全心照顾起这两个寄养的孩子。年秋,两个寄养的孩子随父母北上,临别时,两个孩子由衷地喊着陈盘金“亲娘”“好干妈”,久久不愿离去。 年7月,汤松林和战友王瑛应约前往太华民望村购买弹药,汤甫卿早就在此设伏。汤甫卿参加过伪军和反动自卫团,时为国民党太华乡保安队队副。之前,汤松林曾通过其关系买过短枪和子弹。然而,汤松林和上级领导放松了警惕。月色中,汤松林和王瑛走到民望村中的骆驼桥,只见前面手电筒一亮,被国民党保安队员射出的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汤松林牺牲时年仅24岁。敌人还残忍地把汤松林和王瑛的头颅割下,用钢钎顶穿再用铅丝串上,悬挂在张渚镇桑园场旗杆上示众。宜兴解放后,汤甫卿被抓。 文字:张胤张文熙摄影:华山一剑宗昊迪张文熙赞赏 长按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白颠病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