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话题分类真好用,没想到这几年已经写了这么多和藏区生活有关的内容了。这篇应该是继19年的《青朴故事》后这两年最长的一篇,一口气儿讲了到目前为止学语言中的插科打诨。我仅做个记录,感兴趣的随意看就好,或许该起一个副标题:与康区的爱恨情仇往事,涉及了不少地域调侃,各地老友心知肚明笑笑便是,别找我吵架。

在回校前就想着把后藏学语言的日子记录一下,其实捋一遍学习的时间线也挺长的,但这段只有二十天却积累了+单词的日子是最正经的,还好每天在小号里絮絮叨叨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做了随记,意外结识到了有意思的网友们都算是额外奖励吧。

————————————————

从12年第一次进藏支教开始计算,九个年头里我有2+2+2+6+11+2个月都在藏区四处乱窜,“流窜”的地方以山南、拉萨和日喀则生活时间最久、往返最频繁——混在心爱的寺庙里细细观看壁画,混在村庄里抱着青稞酒壶过年,混在城市酒馆里聊天打骰子,卫和藏的地儿个个儿都似熟悉的老友给予我陪伴,默默且脉脉。而康区的理塘、旁的玉树、到澜沧江上游至中游的昌都地盘也是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地区,毋庸置疑,康巴的地儿个个儿都掏空了我的情绪和心灵,给我当头棒喝,让我流尽了眼泪;也揪着我清醒,主动破除异域的幻想,从狂热到真正去观察和认识,以及反思自我。

其他地方像去捡垃圾的唐古拉山和沱沱河边儿算是安多了,但确实这些年一直和安多不熟。藏北东边的比如和巴青是泪水汇进怒江上游的地方,林芝的几个县是老友多的地方。神奇的是不论在哪里,结识到的最喜欢的藏人朋友多多少少都流着康巴血液,玉树姑娘,昌都姑娘,就算在后藏,最喜欢的姑娘故乡也是江达。

嗯,每每提及都深感和康区的纠缠是部爱恨交织的血泪史,有血有肉,有泪有笑。如果问最喜欢哪里,实在无法回答,流窜到哪里的心情都是悲喜交加且瞬息万变;如果继续问哪里的影响最大,答案肯定是康区的任何地方以及无限给予我包容的日喀则,暴烈且聪敏的康巴人和温和且虔诚的后藏人直接形塑了目前这个自嘲为“吵遍康区小熊手”和“后藏快乐靓仔”的人。

说回语言这个东西。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我不会任何方言,也对任何地方和人群都没什么强烈归属感,在羡慕以方言明确自己身份认同的朋友们的同时,琢磨着还是得在普通话和英语之外再学点儿什么。于是和前任小朋友学川北方言的时候会被她笑话“为什么你讲我们四川话像河南话啊”,在广州生活的四年里说最多的是“我识听唔识港啊”,在捡垃圾保护站跟沪上小囡囡登记海拔数据时也记了几句上海话,只不过都是玩闹和积累地方性词汇。至于藏语,则早在本科时就跟朋友们七七八八地学,当然仅限于数数儿和骂人话。直到和藏区打交道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深,因为语言问题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想着必须要正经点儿了。

直接转折点,就是19年夏天在理塘工作时,因为听不懂同事和一位格鲁巴喇嘛长达十余分钟的交谈,我很失礼地打断了他们几次询问“在说什么”后,被喇嘛用汉语指责“你这个小姑娘不尊重人”。当然了问题是在我的失礼打断,但他们都会讲会听汉语却在我们其他人面前用藏语交流给我们尊重了吗。我自不会跟喇嘛争论辩驳,但在怒而学语言的同时也开始对格鲁巴的寺庙和僧人有了心理阴影。

另一个学习的动力则是学业上的。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一定会选和藏区有关的题目,不管大法师前期有多么不赞成我都会选,只不过一直以为会选在卫或藏,哪知道又跑回了康区。搞学术的藏人朋友们都在催我赶紧学语言,“你早晚都要学,早学好早点翻文献去”;翻译朋友时常感慨“十四啊我真希望你能听懂啊,他表达的语气和说法可太有意思了!”

我也知道一定是超级有趣的,那种藏式幽默感和牧人先天的口才优势,我还要多久才能体会到啊。在感到报道人漫不经心和敷衍态度时自己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的孱弱同样折磨着我——这无关与翻译们的关系亲疏,却彻底击垮了我的信心与信任。田野里鲜活的一切调动了所有感官,然而不懂语言时纷纷的语音就是一堆被加工和缩略的转述再转述,能听懂多一些就可以通过即时语气和表达方式理解真正的内容与报道人的态度,我无限渴望以语言的方式去进入更日常的生活。于是在重重叠加的动力下,真正的学习迟到了一年却也终于正式开始了。

我的老师有很多很多,所有朋友都很乐于教我。实话讲一直没想好是学号称“普通话”的拉萨话还是直接上康巴话,卫藏方言轻快飘逸,康巴话浑厚铿锵,听不懂诡异发音的就肯定是安多话。但毕竟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想在挨康巴人训斥时不要再被气到当场大哭,于是内心始终更倾向于后者。不知为什么,在康区的任何地方我都会吵架,到底是卫藏过于温和还是我一到康区就变得格外暴躁且脆弱。

19年的冬天,跟拉萨人学完了拼读,我回到后藏后便开始在街头七七八八地拼读广告牌和菜单,偶尔蹦个单词炫个拼读都能震惊茶馆里的阿佳。然而20年夏天因为选题再次来到康区,便又被康巴朋友迅速纠正拼读和发音:“十四你现在在康区,你要讲康巴话!”嗯,强势的康巴人让我只一周就把拉萨音丢干净了,以至于再回到后藏的文具店里边写字母边读的时候被问“谁你教的”,我说是不是一听就是康巴人的学生,老板笑着边学我发音边说“这就是他们康巴人的语气啊,女孩子讲还是不太好听”。但各地之间的相互嫌弃也太多了,我才不要站任何一边儿,我只是个求学者。

我的正式的????????(根啦,老师)是个地道的日喀则人,藏汉翻译刚毕业一年在办语言培训和书法学校,于是我们互相成为了彼此的“实验”——每天一个半钟,他用我练习对非母语求学者的教学,我也边学边检验着他的教学。后来他用同一本教材,一边教我藏语藏文,一边教扎什伦布寺里的一位?????????(格西)汉语汉文——都是同龄人,人家已经是格西了我却还没读上博。学习中时常感慨太需要这样有耐心的老师了,最开始的几天我总在想如果是康巴人教我肯定又挨好多训斥了——“怎么每次都拼读不对!”那么奇怪的发音和断句还掺杂着诡异的语气,换成我自己当老师肯定听不下去,他竟然可以这样耐心地教我,老师是多么伟大的身份,只有老师才能听懂自己学生的发音吧。

根啦讲起课来斯文又耐心,他说你好好学习哈,我努力教你,我说好的好的我学成了就去找康巴人吵架作为练习,他发来一个哭笑不得表情。讲到句尾的??????????和???????????,我说不能用??????????吗,根啦说你怎么老想用????,我说就是顺口,根啦笑说卫和藏这么用的少,康巴和牧区用得多,你听他们到处都是????????????,我说这就对了,我就是???????????????(康巴牧民),他说你小心出去乱讲被骂,我说不被打就行。

学到???的时候我说玉树朋友教过我一个词汇,歌曲里总是听到的????????,根啦愣了一下说这是什么你拼出来,他说就是亲戚和朋友,我说对啊,就是康巴人说哥们儿啊兄弟啊的,他说可以,这词很康巴。

“吐槽”康巴似乎成了常态。和山南朋友闲聊时说起学语言的动力是找康巴人吵架,他说那你学日喀则的语气去吵架没有战斗力啊,这么暴躁的学生,可别说是从我们卫藏学出来的。后来聊到其他表达把山南的朋友听懵了,他说你那个好像是康巴那边讲的,跟我们这儿不一样。嗯?我都不知道我康巴得这么不自知。

在顶楼晒着太阳吃饭,根啦的尼木朋友说你拜我为师我教你招数,我说什么招数,能一拳打倒康巴人的那种吗?他说我教你说的,不用动手只靠嘴巴说。我说你真是典型的卫藏人,放你去康区早被打趴个十遍八遍了,他说哒你不要这么暴力你听我说,我说正是因为我在康区跟他们说话从来都没人听所以我知道不要批话连天,打就够了。卫藏像师长,有斯文的对话和输入性的沉淀;而康区无限消耗着我逼迫着我,也无限塑造了我,嗯,咬牙切齿地感谢。

跟拉萨朋友炫耀学习笔记,他说十四你这一股子后藏味,比如??????(小朋友,后藏方言)这个词,你跟??????(藏巴,指后藏人)学文字可以,但语气还是算了,你也知道的对吧。我说没事儿我还掺了点儿康巴调儿,他说别啊你不知道在拉萨也不喜欢康巴人吗?我说你们拉萨人怎么这么麻烦,嫌弃后藏人嫌弃藏北人嫌弃康巴人,该挨揍的应该是你们吧!

拉萨朋友说我担心你啊,我说不用担心,我们上课穿插着多康卫藏四地都有,他说什么?我说我的基础拼读和词汇都是康巴来的,老师本身是后藏人不过在安多念的书,所以也会些安多词汇,他说那你南腔北调讲话更完了,结果听完我发音后,他说:“为什么感觉像海外藏人一样?”

八廓路上和朋友闲聊起在康区学到的词汇,拉萨朋友说啧啧他们竟然用????(食物)来称呼??????(厨子),这太粗鲁了。我说你们怎么什么都嫌弃啊!他说你康区去久了都不会讲敬语了吗!我吐吐舌头。给他讲我在康区被气哭的事情,他说我们这边有一句话呢,是说??????????????????????????,意思就是“康巴人的耳朵长在屁股上”,嗯,我疯狂点头赞同。

大概一周左右我的发音和断句终于开始自然和正常,单词理解的也快了起来,虚词和助动词的语气懂了更多,于是开始有更多奇怪的讨论和好玩观点交流。根啦会从宗教的角度解释词义,以及拓展词汇和表达。在书架上看到一本讲诗文修辞的书,根啦说这本非常好,寺庙里都会用的教材。我说我还要多久才能读懂啊,三年可以吗,他说你好好学习,三年后肯定能读的,我说那就先立个小目标吧。根啦感慨说我真希望你学快一点,更快一点,这样很多书都可以读了。

正儿八经进入一门新语言是很有意思的经历,更神奇的是自从正儿八经开始学语言后各路朋友都来催练和陪练了,“一人学习八方教学”既视感很有意思——“十四来讲两句我听听你发音”,“以后我们不讲汉语了只许用藏文和藏语”,“你要多找我说藏语知道吗,不要怕发音,反正哪里人都有口音”,以及一位说着“给新手本书看”然后直接发来一本藏译版《傲慢与偏见》的朋友实在是高估我了。码字可以,但是一讲话我就只能回个???????(说什么呢)。

我很喜欢用学了的词汇乱讲一通,毕竟学语言就是要用啊。根啦很担心我出去乱说话又不爱讲敬语就会被别人骂,我说那卫藏还是温和,换成在康区别人都是说“十四要不是看你是女生我们早打起来了”。

学丢垃圾是??????????????,我说那?????????可以用来骂人吗,他说你怎么老想着讲骂人话,我说我要给日后的吵架多积累些词汇。学到????????(疯子)和?????????????(没脑子),根啦说出去别乱讲话不然该挨骂了哈。有一次临下课学了?????????????????(不要浪费),我说那我等下去茶馆跟他们吃饭的人可以说这句,根啦说那你又要被骂了。

学到中间有几天词汇暴击非常恐怖了,日进4/50+的词汇量并不能完全记住。讲到?????(高的)和?????????????????????(博士学位)我说那出去跟人家说我学位很高是不是要被骂了,他说那你可以用????(低的),我说那最好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

出去玩儿的时候大家一起吃炸土豆,我拿着袋子说??????(吃,吃),他们说你老师教的不行啊,怎么能直接说???呢,我说那要加上????(请)吗,他们说这才对啊!我说这样不生分吗,他们说以后你遇到一个年龄大一些的你直接说???肯定要挨骂,我说怎么你们一个个都觉得我会经常挨骂啊!

词汇与认知的关系让我终于给自己解惑答疑了一波。学到??????(故乡)和??????(母语)我说你看翻译写是母语,说出来却是父语(??是父亲意思),还不如直接说家乡话,反正家乡也是??????,都是父亲父亲父亲。

还有????????(先生,敬语),是“次仁先生”是“扎西先生”,那怎么就没有个对应的女性词汇说是“卓玛小姐”呢?根啦说那就加在名字后面的????(啦),阿佳啦,我说但为什么就没有专属女性的词汇呢,他想了想,说确实是没有。

讲到???????????(稍后见)的时候,根啦说这个话我们一般不用,你也知道我们基本上都不管什么时间和安排对吧,就说个明天见就?????(哦呀)要不就????(好的)就没了,我狂笑,说对对对所以我基本不敢跟藏人朋友约定什么,肯定是被放鸽子的。

提起理塘有个同事说自己是阿忠家族,根啦恍然大悟说这家以前一定是当秘书的,因为是???????,我说现在他们也还是在仪式上会给堪布牵马的角色,他说那就对了,这不就是秘书干的事吗。

还有新词汇和宗教和权威人物的关系。讲到?????(手机)的时候提到虽然这个词拆开没什么说法,但当新事物出现大家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时就会寻求权威人物的态度,就像这个词是由十世班禅大师敲定的,普通词汇瞬间殊胜了起来,根啦每次提到十世班禅大师的时候都很严肃,而距我们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就是札寺和宗山,可真好。

从????(声)讲到了????????????(有记忆的声)??????????????(无记忆的声),又讲到各种感官功能,认知和分类体系真有意思,因明学真有意思。讲?????(清醒)的时候我们聊起了???????????(觉悟者),于是又讲到了猪的????????(痴)蛇的???????(嗔)鸟的?????????(贪)非常有意思,但我哪个都不想割舍,安心做一个????????(愚人)好了。

有一次临下课前在讲电器,于是讲到了??????????(冰箱),我说玉树人教过我木茶几是????????,铁柜是?????????,因为我们旁边的青藏关卡的铁桥也是地名就是??????????(甲桑卡),根啦说是的,木就是????铁就是?????,那我们来讲一下???????(论述人体、疾病和药物时的五大元素和五行)吧。于是从??????????????????????(土火水风木金)又讲到了终点汇入的???????(空)和????????(灵魂)和??????????(来世),我一直听着没有插嘴,又尝试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推导,然后追问至????(肉体)的消灭,想起来藏医朋友说我很适合去寺庙学习和辨经。

返校前从后藏提前来拉萨,离开时向根啦讨了一幅书法,一路抱着搭火车从日喀则到拉萨,又从拉萨飞到西安又飞回济南,旁坐的男孩问我这个是唐卡吗,我说是?????????(书法),他说你还跟我讲藏语,我说我要珍惜任何一个可以练习口语的机会。

在拉萨去常驻的咖啡馆码字,咖啡馆的小姑娘说你藏语讲的很好啊,你说什么我都能听懂。我说????????????(真的吗!)她说是啊是啊,你藏语谁教的。我说好多人教过我,拉萨人康巴人日喀则人都有教我。她说但你讲的就是我们拉萨话了完全听不出康巴音,我说没有很重的后藏口音吗?刚好叔叔回来了,她超兴奋地跟叔叔说:“她讲的我都能听懂!”叔叔大笑跟我开玩笑:“她是日喀则人!”小姑娘说我是山南的。

也跟门卫大叔闲聊,他也是昌都人,但告诉我不要讲康巴话了要讲拉萨话,拉萨话好听。我们藏汉夹杂着聊天,他让我教句子类型,于是发现竟然可以用简单的藏语句子举例告诉他什么是陈述句、祈使句、判断句、疑问句之类的了。我们一讲到什么藏文句子他就说“写!”我乖乖地蹲地上写藏语,拼写不会的他就教我,然后他自己写汉语我再帮他纠正语法,每次听到“写!”的时候旁边聊天的人就会起哄说“你俩怎么跟考试似的”。门卫大叔说你真的只学了一个月吗,你脑子怎么长的,我说是我的根啦教得好,他说是??????????????????????(你脑子真好),我说???????????????????(不是,是没脑子),他哈哈大笑。

玉树亲戚也给我介绍了一个在拉萨学汉语的江达朋友,于是我们在拉萨河边散步闲聊,和他聊起脏话,我说你讲一句康巴人骂最狠的但是大家都能听懂的听一下,不要讲?????????这个我十年前就学会了,他想了想,说????????????,也就是“吃你爸爸的尸体”,我说为什么骂人的话都和吃有关啊!他没有回答。

他说在读一本《koucaisanjue》的书,给我讲了几分钟内容后我才反应过来他说的不是??????????(厕所)而是“三绝”,不是????????(事情)而是“口才”……一起疯狂大笑好久。对啊,我还琢磨在藏文化语境里??????????(厕所)有什么好写成书的啊,难道是我们专业大佬写的那种厕所革命史吗?看到路边的彩虹灯,他说这个就像人心,我说但不是所有人的心都可以被称为彩虹啊,人心似虹,这是多高贵的修辞啊。

卫藏满大街的?????????,那些曾经只是声的波段,现在终于成为有内容的音了,偷听真是有意思的事情。跟老友搭巴士去转桑耶,司机一讲藏语她就拽我:“快听一下几点出发!”嗯,确实专业对口就能知道在说什么了。买票,点菜,问时间,一些简单的对话都可以讲藏语了真好玩儿。

大概要潦草结尾了,不然讲起来简直没完没了。回学校后我变成了夏牧场上的马,放出去就没人管。于是自己翻语法书和练字,背了些谚语俗语,倒是把徂体学了出来,找了叠小卡片开始给朋友们写吉祥话四处散,什么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反正都是讨个口彩。

上个月聚餐的时候,师姐bli说想要一个藏语名字问我叫什么好,我说你喜欢什么,她说喜欢酸奶,我说那你就是?????????好了。贵州人的师兄说那我喜欢喝汤呢,我说那你就是???????吧!

玩玩闹闹也挺开心的,时不时和朋友们聊几句日常对话,背一下单词,歌能听懂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我的目标还是学会巴神的那首?????????????,也就是最上面那首歌儿,毕竟之前放过话谁给我唱这首我就跟谁走,但现在我更想和自己在一起。

今天去给大法师帮忙,他说:“把你写藏文的笔带上”,于是我带了0.8、1.5、2.5和2.9的各一只,嗯,他拿了1.5的来当签字笔用。

声音终于开始变成有记忆和有意义的片段了,我也可以回答自己的各种问题并且去发现新问题了,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感谢各路朋友和老师,但这只是个开头而已,p.s.希望我的根啦能早点想起我,毕竟我只是暂时毕业而没有真正毕业啊,夏天还准备回康区“吵架”去呢啊。

石四笔

.04.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jd/7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