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坚持服用小分子活性肽的原因 http://www.pangguangyana.com/jzjxpgy/6810.html卡若区 次成卓玛,中共党员,年12月至今在卡若区卡若镇瓦约村担任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该同志参公以来,树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信赖我们”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模式,为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谋致富路子、搭建致富平台,经常走访入户,深入到群众身边去,鼓励和发动有就业意愿、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壮年参与农牧民施工队、运输队、奶牛养殖场、藏香猪养殖场、生态苗圃园经营运作。解决了很多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她常说:“既然来驻村,就应该踏踏实实多为群众办好事,认真履行好一名驻村干部的义务和职责。” 斯郎泽仁,中共党员,现任卡若区拉多乡达多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该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办生物燃料合作社,历经一年多的试验、生产、加工,克服重重困难,今年销售额完成近40余万元,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1 江达县罗太桂,中共党员,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驻江达县波罗乡外冲村工作队队长兼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入驻以来,罗太桂同志围绕“科教文卫保、水电路讯网”十项提升工程,积极协调多方力量,争取投资余万元,修建公路22公里,建设防洪堤坝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4盏,接通4G电信网络信号,大力发展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年实现纯收入达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同时,新建了幼儿园、党团员活动室、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他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突出。 我果,中共党员,现任江达县江达镇汪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六年来,该同志恪守“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人生格言,找准了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传帮带”工作,创建“1+N”工作法,施行“四议三公开”工作制度,着力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改变汪巴村塔雅砂石加工销售责任有限公司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发展走向正轨,年实现盈利万余元,每户年均增收3.6万余元。她连续3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驻村(居)工作队队员,连续3次被江达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 贡觉县普布曲珍,中共党员,年12月至今担任贡觉县敏都乡贡巴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该同志主动承担起做好“三岩”片区易地搬迁脱贫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户、每一人”的原则,先后召开村民大会12次、走村入户次,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替村民分析易地搬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群众讲清楚“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现状,讲清楚“三岩”片区“不落一户、不留一人”整体易地搬迁政策,让每个村民都能熟知搬迁政策,明白党对搬迁脱贫的用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全村除1户五保户外,其余的村民愿意搬迁至拉萨林周县卡孜乡。 土旦扎西,中共党员,年12月至今任贡觉县相皮乡左玉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该同志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秉承“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理念,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着眼点,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认真落实扶贫政策措施。两年走访群众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余份,为群众办实事余件,架起了干群之间的心灵桥梁。申请农田设施改造项目,修建管道余米和水渠0米,引进黑青稞、小蓝青稞等优质农产品,目前左玉村的粮食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0%。 1 察雅县王少丰,中共党员,年12月至今任察雅县肯通乡多雄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他深感农牧区基层工作任道而重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民族宗教政策40余次;调解虫草矛盾纠纷、群众邻里纠纷共20余起;以创新发展产业为举措,发展壮大奶牛养殖基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就业3人,帮助群众开设摩托车维修点1间、餐饮店2间,带动建档立卡户群众就业5人,引导具有驾驶技能的村民从事运输行业18人,实现贫困户11户17人脱贫摘帽,让多雄村成为肯通乡第一个脱贫村。 边巴卓玛,共青团员,年12月至今在察雅县烟多镇烟多居委会驻村三年,她秉持着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工作作风,足迹踏遍了每位贫困群众的家,每到一户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和诉求,认真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齐心协力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尽职尽责奋战在驻村工作的最前沿。 1 芒康县刘贝,中共党员,现任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来,他用“心”驻村,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朝夕相处、打成一片,在“传帮带”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针对村干部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建立“1对2+2”结对帮扶制度,采取一对一“带”、手把手“教”的工作方式,通过“压担子、下任务”,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他们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洛桑坚才,中共党员,年1月至今任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驻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今年以来,该同志始终不忘驻村初心,牢记驻村使命,扎根基层一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双联户”户长一起挨家挨户走进群众家中开展调查摸底,尤其是对贫困户家庭重点走访,摸清贫困情况,找准致贫原因,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因户因人施策,宣讲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进行定期回访,真帮实扶,真抓实干,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和责任。 1 左贡县杨吉云,中共党员,现任左贡县碧土乡扎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一年来,该同志创新驻村“三个一”工作法,持续深化“传帮带”工作,通过面对面讲、全方位带,传授经验、教会本领,不断建强基层组织,目前村“两委”干部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村级事务。同时,组织群众参加电工电焊、房屋修建、水渠挡墙等技能培训,因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创办劳务施工队、混凝土空心砖厂和荞麦加工厂,并成立扎郎村“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社员60人年均增收元,村集体经济提留金18万余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社会公益金2.94万元慰问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和资助大学生。 赵伟文,中共党员,于年3月至今任左贡县下林卡乡果热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协调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争取项目资金万元,贯通左贡—中林卡—下林卡—绕金—扎玉—左贡的环线“脱贫路”,使中林卡乡万亩葡萄基地、下林卡乡千亩石榴基地和沿线村的核桃、苹果、梨、大蒜、土豆等优质农产的运输更加便捷,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周边群众近1万余人“出行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沿线学生上学告别了“骡马驿道”。围绕“水电路讯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交通企业的大力支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投入万元,实施人畜分离、厕所革命、道路硬化、民居改善、水渠修缮等项目,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年,全村实现人畜分离居住,修缮民居49户,修改建厕所41间,修建垃圾收集池1座;项目建设租用农牧民运输车辆73辆、装载机8台、挖掘机6台,吸纳当地群众就业余人,实现经济收入万元。让当地农牧民群众实现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为下林卡带去人气、带来商机、聚集财气,更为党在农牧区凝聚了民心、夯实了基层。 1 八宿县陈银,中共党员,年1月至今担任八宿县邦达镇邦达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两年来,该同志在“传帮带”工作中提出“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双提升”的措施。始终坚持在政治教育上要求“整队看齐”,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等为载体,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夯实村干部思想基础,促使村干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业务培训上采取“因人施教”,正视村干部业务能力不强的现实,通过“1+2+X”帮带小组,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对业务知识进行传授,定期组织村干部考试,激发其主动学、认真学的积极性,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履职尽责上鼓励“负重前行”,采取“三步走”工作法,首先搞清楚要“干什么”,其次共同商议“怎么干”,最后是落实行动“干得怎么样”,逐步实现“学习—实践—履职”的过程,让村干部逐渐在党务村务中负起责任、发挥作用、树立形象。 江村卓玛,预备党员,年6月至今任八宿县同卡镇俄觉村驻村工作队文书、队员。任职以来,她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落实驻村任务,继续发扬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始终把老百姓装在心中,时刻牵挂着老百姓,她的足迹踏遍了俄觉村的每一个角落,在繁忙的春播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也记不清多少次冒着大雪、严寒,多少回披星戴月往返于乡村之间,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1 洛隆县邓真,预备党员,年1月至今担任洛隆县新荣乡板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以来,他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牢记职责使命,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当好“四员”,主动为群众解“五愁”,一心一意抓扶贫,在驻村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向巴旦曲,中共党员,年至今担任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这三年时间里,他一直扎根于基层一线,从刚开始驻村工作队的队员、文书,再到党支部第一书记,始终带着“三颗心”(虚心、耐心、热心),和三样“宝贝”(笔、手机、笔记本),对于群众的事情,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加日扎村蔬菜销售示范基地、南谷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富民砖瓦厂、南川欢乐谷、惠民商业楼……每一个扶贫产业项目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已成村民们心中的“领头雁”“勤务员”“贴心人”。 1 边坝县陈平,中共党员,年1月至今任边坝县草卡镇拉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今年来,陈平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助力边坝打赢脱贫攻坚战。“身”入实际、“心”至群众广泛调查找准贫困症结;发挥行业优势,协调县林草、人社等部门,组织拉托、来义、藏巴、达根等四个村余名群众进行经济林、森林抚育和苗圃育苗等专业技术培训;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致富本领;成立边坝县来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余万元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项目、边坝炯拉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等10余个项目,年直接带动群众增收余万元,其中驻村点村民实现人年均增收0元。他充分展示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深入基层、立足岗位、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拼搏进取的敬业精神。 嘎玛群宗,入党积极分子,年至今任边坝县尼木乡许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她带着一颗诚实质朴、干事创业、默默奉献的心,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积极当好驻村的“三大员”(宣传员、材料员、领航员),千方百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惠民政策更好、更深地宣传,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开启“5+2,白+黑”工作模式,入农户、进地头、察实情,对入户走访做到“五问”,对人口做到“五清”,真正做到“五知”,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录入扶贫工作系统,建立相关工作台账,推动“重点七项任务”见成效,树起新时代驻村工作队形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赞誉与组织的肯定。 1 丁青县扎西次仁,中共党员,年11月至今担任丁青县丁青镇热昌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入驻以来,他秉承“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驻村各项工作,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坚持“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工作原则,自主编印了藏汉双语《村干部工作手册》,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集体议事规程,制定全村当前发展规划,扎实开展“传帮带”工作,为热昌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周新贵,中共党员,年10月至今担任丁青县木塔乡木塔村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年1月发生雪灾,导致道路积雪封堵、牲畜死亡、燃料饲草料物资匮乏等情况,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面对灾情,关键时刻他冲锋在前面,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灾情,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救灾工作,组织农牧民党员、“双联户”户长、生态岗位人员等对积雪较厚的路面和危险路段进行铲雪通路,冒着危险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生产、饲料储备、牲畜伤亡等情况,及时安抚群众情绪,安顿生活保障,抗灾保畜减少损失。 1 类乌齐县李想,中共党员,年至今担任类乌齐县滨达乡热西片区副片区长。该同志驻村来,团结带领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做在前冲在前走在前,探索区域优势,不断巩固扶贫成效,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股金变红利。通过党建“四培养”(培养“领富型”乡村干部、培养“双带型”农村党员和党组织、培养“经济型”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型”新型农民),消除空壳村、帮助薄弱村、优化富裕村。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营造组织带着干、党员干部推着干、致富带头着实干、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在滨达村党支部创“党建+服务群众”品牌,在央宗村党支部创“党建+经济发展”,在热西村创“党建+队伍建设”,建设千亩人工种草、千头牦牛育肥、可循环生态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实现了牦牛饲草料供给与调整种养植结构双赢。年,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和万睿农牧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户人,流转耕地草场亩,牦牛入股头,资金入股.8万元;吸纳群众就业实现年增收15.4万元,兑现土地流转租金28万余元,户均年增收3元;饲草料种植带动户,帮助群众实现亩年增收0元。滨达村农业可循环示范基地直接带动18户贫困户58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三年内预计户均年增收元。 张世聪,中共党员,现担任类乌齐县类乌齐镇达郭片区长,秉承“奉献不言悔,追求无止境”的理念,坚持“农牧民群众想什么,驻村干部就干什么”的原则,聚焦新时代干部精准试点工作,带领片区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双联户户长,多次前往各村逐户进行调研,因地制宜提出“3+2”工作法(即:3个抓实+2点要求:抓实村级党支部、抓实政策学习宣传、抓实村情民意掌控和为民办实事;要求层层压实责任、要求树立一批经得起村民和时间检验的村级干部先进典型),积极探索1名片区驻村干部联系N名村两委班子成员,N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N名双联户户长,N名双联户户长联系1个自然村的“1+N+N+1”传帮带法,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余件,促使片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片区和谐稳定基础更加巩固。 审核:李昆全、李小军 策划编辑:曾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dazx.com/jdjd/60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