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10年来的进藏经验,见证了沧海桑田。 这次出发,我们不仅想给大家一条可行的深度游进藏线路作为参考。 更想做一个讲述者,计划在20天的摩旅途中实时,介绍几个人、叙述几个故事。 把摩旅西藏的乐趣具体化,来过也好、计划中也罢。 嘿~希望你会喜欢。 行程规划 5.29成都-雅安多雨 5.30雅安-泸定多雨 5.31泸定-八美多雨 6.1八美-甘孜多雨 本来计划5.29从成都到泸定,但是小伙伴的车子被偷车贼撬坏,当天下午五点才正式从成都出发,八点到达雅安。这四天的旅程一路都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基本没见过干燥的路面,为了保证安全,骑行速度保持在40左右。前三天主要还是在国道,第四天开始走和的连接线,开始国道之旅。国道连接成都和那曲,横跨甘孜州,这里是康巴文化的起源,有原始的藏传佛教,当地居民朴实、虔诚、传统。 (泸定的大渡河) 在甘孜州,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寺庙和喇嘛的密集程度远远超过国道。并且这里还有传统的古民居,因为区域经济不错,每前进几十公里,当地民居就有着不同的特色。 一个普通的路边民房都可以看到主人的用心。 (卖酸奶大哥的照片) 这里的金顶寺庙鳞次栉比,当地人会用经幡彩旗插满整座山。 山顶的金顶寺庙,进出都是30度超大斜度的土路。 泸定“山大王” 年开始修车,年在泸定经营邓师车行,为进藏摩友维修、改装车辆。见证了摩旅进藏的上升期的老鸟——邓师。 “山大王”是我们对邓师的第一印象。微微仰着头讲话,骑车的时候耸着肩,喜欢把控全局,面对求助不犹豫的解决,自信、明朗、不受控制。更重要的是,路过泸定来邓师的车行好像成了拜码头的仪式。带着邓师的六字箴言,前方的路好像都会变得更平坦。 年开始摩旅进藏人数开始呈井喷式增长,爱聊的邓师,和第一批进藏摩友开始接触。与此同时,车子的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在平原地区使用的摩托车,到了高原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邓师一个个研究,慢慢琢磨,到今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理办法。我们这次规划的烂路较多,而trra市面还没有防摔杆,到了泸定,邓师直接交代当地的电焊师傅,量身定做,几十块轻松搞定。 国道还没修好的时候,几个摩友骑着50mL的小踏板进藏。当时还在修路,又是泥泞又是下雨,其中一个叫小赵的车友就摔车把腿摔断了。远在泸定的邓师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车辆把伤员送过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当时连个值班医生都没有。又是人情转了一大圈找医生,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同行的人又不好意思自己走,又不想浪费宝贵的假期,得了,邓师主动包揽下伺候病号的任务,让其他人安心的走下去。10天过后,小赵自己带着一副拐杖,骑着小踏板继续前行,完成剩下的旅程。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进藏旺季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几百公里外的一个求助电话过来,邓师这边就要开始忙活。没什么利益在其中,他却做的十分起劲儿。因为这是他的初衷,为摩友提供方便。用邓师自己的话说:“不是会捏个离合就是摩友了,遇到了事儿该上的时候要上啊。” 车行的生意风风火火,邓师现在却有了退意。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越来越多的人找他寻求帮助。奇葩变多了,做得好了没句谢谢,能力范围外帮不了的就是一顿牢骚指责。做件好事儿被认为理所应当,做坏一个就推翻之前的所有努力和辛劳。虽然开始有了压力,邓师也想得很开,现在到了淡季也不再守着24小时待命了,自己跑去玩穿越,一去一个月倒也挺痛快。 进藏路上有很多邓师这样的人,喜欢跟你吹吹牛,聊到没边儿才开心。也愿意倾其所有的帮助你。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一颗感恩之心传播下去,真正的“实现摩友是一家”的理想。 Trra使用感受 我倒是很喜欢Trra化繁为简的外形。没有过多的肌肉线条,贴花总是点睛之笔。实车看起来比网图更有质感。座椅很软,坐姿很正,长途舒适度这块不必担心了。关于高转机日常的驾驶的话。作为骑一个入门车就搭载高转机的车友,我想说的是。骑高转机就像是驯服一匹野马,只要我们要用足够熟练的技巧去征服它。等到驾驭好了这匹野马,那它能带给你的驾驶乐趣是无与伦比的。 行程规划 6.2甘孜-德格多雨冰雹 6.3德格-江达冰雹 6.4江达-昌都多雨 6.2已经正式进入,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翻越川藏第一险—雀儿山,坡度较大,30公里的土路、碎石路还有被大车压的大坑。由于最近一直在下雨,翻山的路面湿滑,雪线以上还会有暗冰。我作为团队的女同志,无论是技术还是胆子都是排名最末,本来想抄近路走隧道,摸黑在阴森的隧道骑了两公里发现中间因为铺沥青被堵住,只能再返回去。这个时候,汪汪和为了拍山顶景色已经走了很久,我只能硬着头皮上。第一次走烂路,什么都不敢想。放松双手,绷紧神经选路。快到山顶又下冰雹,为了视野清晰拉起镜片骑,每一个冰雹打在脸上感觉都是针尖在扎。不敢看前面的路还有多长,心里想的只有前进。30公里跑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和队友会合。虽然对于老鸟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但是对于我来说可是人生最勇敢的时刻。 (雀儿山雪线) (汪汪在雀儿山顶) (被摔断的刹车和后视镜) 以为6月2日是人生的一道大坎,没想到第二天德格到江达的路更差,本来矮拉山坡度比雀儿山小,虽然也是土路爬山,应该更好过才对。可是我们一开始爬烂路就开始疯狂的下大冰雹,上山一直是迎着冰雹在跑,而且海拔越高冰雹越大打的越痛能见度越低。整个路面因为持续多天的降雨,摩托车一直在打滑,好在多亏电热把手,可以灵活操控。进藏15次的汪汪也没遇到过暴风雪爬烂路,更何况我这个菜鸟。只能什么都不想生上。好不容易捱到下坡冰雹变小,又全是泥巴和活动的石头,下到一半因为怂直接冲到泥巴里倒车,腿被压在摩托车下面不能动,还好有保险杠,用手把泥巴一点点挖出来,动动脚就出来了。划开手机没信号,联系不到队友,好!只能自己来!拦下藏族朋友的车,一起帮忙把车扶起来,检查后发现还能启动,就连歇都没歇继续往前走。如果说雀儿山难度系数是5,那翻越埃拉山的难度系数对于我应该是15。支撑下来的只有信念。 (泥泞的路面) (上山就开始的冰雹能见度5米) (风挡结冰头盔也结冰只能裸脸前进) (翻越埃拉山迎接我们的蓝天) 6月4日到昌都路段塌方,绕行乡间路搓板路,单行道在汽车间来回穿行,大家对烂路已经从恼火到适应。迄今为止,我们骑行的每一天都在下雨或者下冰雹。连续的降雨天气让我们对前路开始有了些顾虑。 (宗拉夷山) (转瞬即逝的好天气) 藏传佛教 从八美镇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许多的寺庙,路两边还有无数的绘制的佛像,白塔更是多到数不过来,这是在国道上没有的阵仗。因为藏传佛教在甘孜州发展的繁荣,而我们规划的路线就是横跨甘孜。当然,我们不敢斗胆去解释或者诠释藏传佛教的真正内涵,只能把我们看到的呈现并描述出来。 藏族老人正在帮一位陌生大妈拦车,旁边有一小土堆是他打坐修佛的地方,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我爬上他打坐的地方,只见一块羊毛垫和一个石子压着的一些钱。老人将要离开,难道他不担心路边放着的钱被人拿走吗?我心里想着。可是这些有着虔诚信仰的人群可能某些思维已经深入骨髓,都没有我们那么复杂的思考了吧。 (藏族老人穿着讲究) 骑行到大金寺,征得热情的藏族同胞们同意后我们进入了他们的寺庙学校,熙熙攘攘全是僧人。在上课间隙和大家聊各种话题。得知像这样的寺庙学校藏区是非常普遍的,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选择读这种学校,所以里面各种年龄的学生都有。我们问得学多长时间毕业呢?答曰二十至三十年。 (课间休息闲聊) (大金寺一隅) 摩托车旅行的最大好处就是村庄寺庙,窄道陡坡,想进就进。这一站是瓦拉五明佛学院。 已经没有什么惊讶了,我们发现每一个村落或者小城,建筑得最好最精致的就是寺庙,这也不例外,在建筑群前通过大门一探里面,雕梁画柱,庭院深深,草木芬芳俨然一派江南小景。今天非常幸运碰到了佛学院的主持(不知道应该叫主持还是校长),刚开始还是简单礼貌性的沟通,没想到后来聊着就聊开了,主持带着我们去参观他的寺庙学校,讲着佛学。 (学习区的门头) (精致的壁画) (专门用来念经的独栋建筑) (念经的同时搭配音乐气势恢宏) (年纪小的喇嘛在念经的时候负责倒酥油茶) (小哥正在制作铜制佛像,他腼腆可爱,面对我们的提问都无所保留的回答) Trra使用感受 老鸟汪汪喜欢轻装摩旅,连行李的重量都把控在最低,trra轻巧的车身正是汪汪所需要的。trra的力气(马力)很大,高原爬山可以达到三挡油门到底70,坡度较大的也可以达到50。这速度对于日常摩旅已经相当足够。 连续三天的烂路,从冰雪路面到搓板路,各种烂路地形都跑了一遍。轮胎抓地力可以,不会在泥泞里打滑。离地间隙够高,在摩旅中的越野能力满分。总的来说是一个综合指数很高的adv,平路提速快、高原爬坡有劲儿,烂路表现不俗。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小孩白癜风怎么治
|